博海拾贝 文摘 女性一辈子不结婚会怎样?

女性一辈子不结婚会怎样?

image

作者:KnowYourself

结不结婚真的是一个围城。各有各的幸福和遗憾。

曾经女性会因为不结婚之后,所承担的社会压力而感到巨大的不安和焦虑。在还被传统男权观念影响的社会,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成为了社会潜在逻辑的受害者,受到“单身歧视”“剩女”等不公的待遇。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改革,上述情况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却在不断地被改善。于此同时,婚姻的含义也有所变化。

对于女性来说,结婚不再是绝对的生活幸福或者人生意义的必经道路。她们可以更加为自己做出这个决定。不结婚不一定幸福,结婚也不一定不幸福。重点还是在于做出这个选择的女性自己

不结婚在现代社会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我们讨论不结婚的时候,首先要理清楚,在现代社会,“结婚”这个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

美国一位社会学家 Paul R. Amato 曾指出,美国社会多数将爱情视作结婚和保持婚姻状态的主要原因,而爱情作为一种与他人相连的强大情感链接,汇聚了承诺,牺牲,和宽恕等与结婚息息相关的元素(2007)。

相应的,我们曾经对国内四万余人进行的调查中,也反射出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达到法定婚龄人们对于不结婚给出最多的理由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64.3%)。现代社会的青年不再甘于“将就”,爱情已经愈来愈多地被现代青年看作是结婚的基础。

而这样的现况与过去几个世代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曾经的婚姻一直是制度化的存在,是目的性非常强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基础的物质需求(比如社会资源共享,繁殖后代等)或是迎合社会标准(比如,“不结婚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不结婚的人是不负责任的人”之类刻板印象)(Bell & Yans-McLaughlin, 2008; Cherlin, 2004)。

而现在的社会对结婚的期望更趋向于自我表现型婚姻,意味着人们越来越多地希望在婚姻中获得自我表现与自我成长的机会。人们越来越多地把婚姻看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

随着时代的改变,社会对于结婚的认知和定义变得不一样,人们结婚更多是出于对彼此的爱意和自我表现。而不结婚,在结婚变得越来越非制度化的现代社会,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自主选择。而且这种生活方式,本身也并不排斥爱情或亲密关系的存在。

当结婚不再是女性生活质量和幸福关键,那么什么是?

在过去,照顾家庭似乎是一个女人在婚姻中的终极目标。照顾丈夫,养儿育女,把生活重心放在家庭是每一代女性传授给下一代的课题。但结婚真的会给女性带来幸福吗?

实际上,结婚自身并不会给女性带来幸福。数据显示,刚结婚的女性在短暂的一段时间内会感到幸福度增加,但之后会慢慢恢复到结婚前的状态(Clark, Diener, Georgellis, & Lucas,2008)。

美国心理学家 Depaulo 也指出,当把不结婚细化为同居,离婚后单身,寡妇,一直单身。一直单身与结婚虽在各方面都比其他几种分类更幸福,但促使其他几类人不那么幸福的原因并非只有婚姻这一个原因(Depaulo,2007)。

所以,即使是在过去婚姻是必需品的年代,结婚也只是女性生活质量的一个影响因素而非决定因素。

那么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关键是什么?

在我们调查给出的离婚理由中,“双方无法相互支持、共同成长”(55.5%)和“缺乏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共鸣”(52.2%)成了大家离开一段婚姻最重要的原因

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社会关注最多的家庭暴力和双方之间的严重冲突反而是个例。当人们在婚姻中无法获得自我成长和精神富足感的时候,就会选择离开婚姻。这也许意味着,现代人不论男女都开始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一种安定感

相比于过去,现代女性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安定感的寄托。比如爱情,友情,事业等等。然而在所有事物中,女性自己本身是否能成为舒适和安定感的来源也许是她们更需要关注的话题

不过,女性一辈子不结婚,意味着要承受社会对你的种种偏见。其中大部分可以汇聚成一个词,“孤独”

独自一人的含义,有两层意义:没有人陪独自度过的时光。社会中很多态度似乎自然而然认定一辈子不结婚的人将要孤独终老。而身边那些爱人之外其他重要的人,比如父母,比如朋友,在这样的设定中毫无一席之地

同样,在社会定义中,社交往往被归纳为技能的一种,独处则成为孤僻的代名词。在这样的基础上,学者 Long 和 Averill 以“甜蜜的独处”这一概念提出反驳独处意味着自由,不仅是脱离社会规则束缚,被他人需求缠身的自由,更是给予人一个利用独处时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机会(2003)。而这样的过程,会给人带来精神层面强大的富足感

一辈子不结婚就和结婚一样,只是女性种种人生选择的其中一种。他人是否结婚也好,对你人生决定的评论和建议也好,只是一个参考,自己的人生选择还是掌握在你的手上。同时,不管你选择了怎样的道路,都不是决定你最终结局的唯一因素

来源:知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797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