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你这么拼,家里肯定没钱吧 | 要靠自己走下去的人生,到底有多难

你这么拼,家里肯定没钱吧 | 要靠自己走下去的人生,到底有多难

前几天,有同事在工作群分享了一条微博:

image

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家作避风港,当想起:

工作累时,父母的唠叨;

工作丢了时,有家也不想回;

再多的烦心事,也不好再跟家人提;

遇到困难时,家里人的不不理解,甚至一些冷嘲热讽和风凉话。

但相比较这些,打击更大的,是那些和钱有关的时刻:

自己的未来,被家里的存款限制了。

很多人说中国父母是“穷尽式育儿”。童年时期,父母会尽其所能保证孩子的衣食无忧。

但在进入成年人社会后,很多人马上就会意识到:

在真正关键的分叉口,父母能帮自己的,其实很有限。

父母不是不愿意帮忙,而是只能帮你到某个阶段,再多就超出了他们经济承受能力。

所以只能一边不甘心,一边无可奈何:

不知道后边该怎么退,前方该怎么走。

站在路中间,非常迷茫和无助。

——这一代里,有很多年轻人,迟早要面对“身后没灯火,身前白茫茫”的现状。

其实,对这样的父母,我们一开始是有怨气的。

——家里没什么门路,也不够有钱,大事基本都帮不上。

能不怨么?明明一开始什么都能给,渐渐发现有些事真的无能为力。

上大学时,读者@ 一只猹 的 iPhone 6s 丢了,在商场里找了一下午都没找到。

晚上回家她跟爸爸说想再买一个苹果,但爸爸迟迟没有开口,最后说把家里的旧手机给她,她说不用,直接挂了电话。

——凭什么周围的人都有的东西,我不能轻易得到?

往往是在这种小事上,我们开始意识到:别人唾手可得的东西,我们却要倍加珍惜。

而类似读研、出国、结婚这样的大事,得他们耗尽自己,才能满足我们基本的需求,

朋友赵祺宿舍四个人,有两个决定出国。其中一个大一就去了英国,报牛津的短期项目,看着室友发的朋友圈,她非常羡慕。

大三时,她背着爸妈考了雅思,知道成绩那天,才特高兴地给爸爸打电话,说“爸,你知道我首战多少吗,7.5。”

她爸挺高兴,问她考这个是为什么。

“出国。”

爸爸一下就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说,“你看妈妈现在没工作干的都是散活。爸爸一个月拉出租就挣一万块。

你要出国,基本就要去借了,但爸爸的新车贷款没还完呢。”

知道“家人只能帮你到这里”,就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但一下就清醒过来:

家人可以供我们读大学,但他们也只能帮我们到这里了。

image

除了怨,看着别人家的小孩,我们还会不甘心。

朋友阿莫说,他和他创业公司的老板今年都是 27 岁。

两个人关系很好,经常加班到 11 点去吃宵夜。

有天晚上阿莫的老板提起,“其实公司有我爸投的钱。不多,50 万不到。

他特别希望我开垮了,这样就能让我回去接管他的厂子了。”

“当时真的很受刺激。”

都是同龄人,有人想的是不能把公司搞垮,否则得回去继承家产;

而自己每天想的是,如果这份工作没有,那下季度的房租家里都不一定能支持。

心里没什么怨恨,就只是不甘心。

这听来很无力,因为这不是老板和他的差距,这是家庭的差距。

而这不甘心从一出生,就注定发生。

意识到“父母只能帮你到这里”时,就到了人生下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你遇到的问题,别人真的没法帮你解决的。

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躲起来,像鸵鸟一样,以为把头钻进沙子里,这些问题就会被躲开。

读者 @LJ 当初不想结婚,不敢承担责任,在和女友快结婚时,失联了三个月。大年夜那晚,他女友和妈妈在家里着急,他一个人住在云南的小旅馆,孤独、慌张、无力。

原本一路顺风,到了这种关口,你发现前面的路别人帮不了你,这突如其来的无力感,能让任何一个人陷入无助。

而且你越长大,越会遇到更多,即使面对,也解决不了的事:

结婚,没有钱真的会失去一个人;

生病,真的会让我背上十年的债;

买房,真的会耗尽父母一生的心血。

这些问题,你只能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某一瞬间,接受它。

朋友阿照,结婚时,他爸已经 58 了,一辈子放羊,种胡麻,存款也就三万块钱。

婚房 60 万,25万首付,有10万都是和亲戚拿的;彩礼要了7万,都是几个舅舅凑的。

所有的钱,都拿去娶媳妇了。

办婚礼那天,他看着爸爸穿着伯伯淘汰的西装,曾经的怨,不甘心,那一刻都成了不忍心:爸爸已经尽自己所能了啊。

也是在这时候,我们理解了自己怨过的父母。

其实也不仅是那一刻。自己家里的经济状况,很小时候就是有所感知的。

只是自欺欺人了很久而已。

不甘的时候、抱怨的时候、委屈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只有一个不容易:

为什么只有“我”不容易。

父母的不容易被我们忽视了很久。

意识到家人只能帮你到这里的那一刻,是人生重要的转折。

经历了不甘心、愤怒、伤心,再慢慢冷静下来后,会意识到:

父母都想送你到尽可能远一点的地方,每个你顺风顺水甚至欣赏风景的路上,背后都是他们在偷偷念叨:

再努力一点吧,再送他们多一程,哪怕一程都好。

同事林小四第一次理解父母,是在去年刚来北京时。

她爸原本在粮食局工作。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她爸所在的部门宣布解散。

一个 40 多岁男人,拿了一笔遣散费,失业了。

但 20 多年体制内工作,已经让她爸失去了其他的谋生技能,家里也慢慢变得困顿。

林小四前段时间说要租房,一下一万多,她爸听到后,忽然说:“如果我年轻时好好干,也不至于你现在这么辛苦。”

——父母亲口承认“我帮不了你”,会让我们觉得很无力,前路就是要靠自己。

但也会让我们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在哪里。

我们都曾对自己的人生野心勃勃。

在进入成人世界之前,这种野心给我们能量、勇气、给我们向前冲的奔头;

但总会遇到这一天,发现有道篱障横在面前。我们发现自己再也冲不过去了。

这当然让人挫败。

但如果让自己陷在这份挫败里,人生真的会停滞不前。

没有退路的每一天都让人隐隐不安:前有狼,后有虎,头上还有积雨云,脚下还有崎岖路。

在最难的时候你也许会想: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更好些,我是不是会少些恐惧,少些无力。

——但你迟早要放弃这种只会折磨你的幻想。

在人生的上半场,尽快找到属于你的真实起跑线,才能心无旁骛。

接下来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拼上一切,向前跑吧。

来源:新世相 WeChat ID:thefair2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804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