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马云先生的幸运日

作者:恶魔奶爸Sam

马云先生最近心情很好。

当然这个跟竞争对手的性侵案还有股价大跌都没啥关系。

而是马云老师终于可以如愿以偿,真正卸任,重回教师行业了!

恭喜马老师,教师节快乐

毕竟微博的ID一直没变过,放了这么多年,总算能回来当老师了。

在这么重要的一天,我们系统的来回顾下马云老师的成长经历,向他学习,我认为有着很积极的意义。

少年时

看马云老师的百科简介,你几乎看不到他的个人私隐和家庭情况,和刘强东强调自己的贫寒家境不同,马云的父母是谁、做什么工作都没有记录。

哪怕是他成为首富之后不断高调的曝光自己,我们也只能通过蛛丝马迹查到,马云父亲马来法,长期担任浙江省曲艺家协会领导。

曲艺协会领导,最高也就是副处级左右,真有什么实权,很难说,但注意马云的出生时间:1964年。

他和我妈妈年纪一样大,但是我妈妈的童年少年和马云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

马云12岁就喜欢学习英语,我妈妈12岁时候在村里到处转悠要拾粪计入公分。

在那个年代,仅仅是出生在杭州,就已经超过了全国99%以上的人了。

还有一定要注意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文革是从1966年-1976年的,也就是说马云12岁学英语时候,差不多是76年前后。

尤其要注意这么个细节:12岁时,马云买了台袖珍收音机,从此每天听英文广播,对英语开始感兴趣。

这是个啥概念?

当时的家庭能买得起收音机,大概相当于现在人买块劳力士,

但更重要的是,马云在文革的尾声期就敢学英语,父母没有阻止,有这样高瞻远瞩眼光的父母,简直不可思议。

要知道,在文革时候,听个录音机,就是偷听敌台,说两句英语听个VOA,往轻了说是接受资本主义腐蚀,往重了说就是有通敌嫌疑可能是敌特间谍分子,抓起来拷打乃至劳改都是有可能的。

我高中时候看了一本书,全是中国老教授写的英语学习方法,讲的就是在大陆六七十年代学英语的辛酸往事,偷听敌台,砸烂收音机这些新鲜的名词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的。

然而马云当年好像丝毫没有这样的顾虑,大胆安心的学好了英语。

1964年出生的人,能说好英语基本是个奇迹,现在大学很多英文系教授也都是马云这个年纪,但是因为时代教育的局限,他们的口语基本都不好,然而马云的口语,不论是流利度还是口音,就连今天的年轻人都赶不上。

刘强东1973年出生,小马云十岁,按理来说教育和时代都进步了,但他的英语却。。。

如果抛开主观能动性,城乡差距固然大,但是家长的素质可能更重要。

记者提及曲艺,马老了如指掌,娓娓而谈,但每次被问到自己喜欢曲艺是否影响到儿子马云的时候,马来法连忙表示,”我们家有一个原则,各人有各人的事业”,便不再多说。

马老为人处事一直特别低调,平时外出从不透露自己与马云的关系,以至于很多人并不知道马云就是马来法的儿子。

也正是有这样的家长,马云恐怕才能在文革时期悠哉学英语,在高中时候常跑去西湖边找老外搭讪,回想起我高中时候被父母咆哮着训斥不许学英语的记忆,两相对比,挺一言难尽的。。。

纵观看马云的少年时代,你会发现这个人有两大特点:

爱折腾,能力格局远超同龄人,

什么都好,偏偏就是学习不好。

在18岁正式高考前,马云的生活可能比大部分成年人一辈子都要精彩。

15岁,也就是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改革都没有普及到我的家乡苏北县城的那一年,马云在街上遇到一个老外,Ken Morley,一位刚刚退休的澳大利亚电气工程师,并且和他的儿子留下了一张后来引起互联网轰动的照片。

Ken Morley的来头并不简单,70年代便加入了澳中友好协会,游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当时一家人在西湖边上游玩,马云正在到处搭讪找老外练口语。

可能是因为儿子和马云同龄,大家一起玩的很开心,Morley一家也非常喜欢这么个小伙子,我相信这也可能是当时他们遇到年纪最小的能说英语的中国人,因此留下了这张亲切友好的合影留念。

我相信普通人到这里也就算了,在没有微信和QQ的年代,拍个照差不多意思一下也就得了,哪怕是现在很多人也就把老外当成吉祥物公园里的大熊猫一样,合个影发个朋友圈,顶多加加微信,也不知道聊啥,没了。

然而马云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和Morley一家结下来深厚的友谊。

他经常给Morley一家用英文写信,Ken会让马云用大信纸写,行间距大一点,方便他修改寄回,好提高他的英文水平。

15岁就能找到一个免费的澳洲爸爸教自己英语,改自己作文,尽心尽力的教,试问谁能做到?

在搭讪Morley一家人之前,想必马云已经不知道在西湖边搭讪了多少老外,蹭了多少便宜的外国“爸爸”。

这里有个重点细节一定要注意:

Ken后来多次拜访杭州,马云也多次接待

几年过去,孩子们都长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马云当时请来陪Ken喝酒吃饭的,是杭州市的市长。

马云的老爸是曲艺协会会长,但这个级别的官僚能否和市长说上话都存疑,最合理的推测,就是老爸搭线,马云公关沟通说服。

即便如此,仍然显示出这个年轻人身上的可怕潜力:莫说十五六岁时候能请来市长陪老外朋友吃饭谈笑风生,就算是我现在30了,我也不认识广州市市长是谁。

在马云大一的暑假,Ken Morley这个澳洲爸爸,自掏腰包买机票,邀请他来澳洲旅游。为了这次的出行,颇费了许多周折,Ken甚至亲自发电报去大使馆联络关系,希望能够开放签证。

这一次的澳洲之行,真正让马云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细节,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次澳大利亚之旅真正的改变了我。纽卡斯尔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没有那29天,我永远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思考——马云

之后的Ken夫妇还赞助了马云的大学生活费,和结婚买房的婚房钱(是的你没看错),马云成名后投桃报李给纽卡斯尔大学捐赠了一个多亿人民币的奖学金,成为美谈,这些都是后话了。

英语流利,爱折腾,有人脉懂沟通,交游宽泛,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

如果当时的高考考英语口语,考社交,考演讲,那么马云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但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马云绝对是让父母头疼的不成器。

接连不断的失败

正所谓收之东隅,失之桑榆,有得有失,如果马云的少年时代是完美的,那恐怕他永远也达不到今天的高度。

在马云不断折腾不断收获赞誉的时候,他的失败又总是来的那么显而易见。

13岁时,马云因为打架记过太多,曾被迫转学到杭州八中,

之后马云参加中考,考了两年才考上一所极其普通的高中,其中一次数学只得了31分,

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首次落榜,数学只得了1分,

1983年,马云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数学提高到了19分,

1984年,马云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第三次参加高考,这次数学考了89分,但总分离本科线还差5分。由于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部分英语优异者获得升本机会,马云被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

读书还在其次的话,找工作更是处处碰壁。

1982年的年景,和大家现在认为的学历社会不同,高中毕业生出去已经很吃香,所以在第一次落榜后,马云考虑过出去打工。

然而,

跟表弟到一家酒店应聘服务生,结果表弟被录用,自己惨遭拒绝,老板给出的理由是马云又瘦又矮,长相不好。

找各种工作都干不长久,最后蹬三轮给杂志社送材料为生。

马云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复读,尤其是第三次,是非常艰苦的,基本就是半工半读,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坚持下来,考上杭师——事实上也确实没考上,如果不是英语好破格录取,估计就没戏了。

毕业后的马云,在杭州电子工院当了整整七八年的老师,马云在此期间错过了很多赚大钱的机会,要知道,在1985年,能够在杭州上海说一口流利英语是个什么概念?那是个轻松进外企,随便拿个几十万年薪的时代。那时候杭州房价才多少。

从学校出来后,马云带领着团队辛苦创业,早年举步维艰,从1995年到1999年,整整折腾了5年,都是打游击,公司完全不成气候。

到了2000年,得到了软银等大资本的融资,终于日子好过了,然而

在央视采访时候,马云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带过,背后的惊心动魄没有细说,然而那时候阿里巴巴真真切切的走过了一回鬼门关,差一点就重蹈史玉柱的覆辙。

当时阿里巴巴接受融资,发展过快,马云的个人管理能力暂时跟不上,不得不关闭掉一些机构和子公司,这导致同时内部没有收入,外部注资没跟进,内外交困,公司差点倒闭,那一段时间的马云辗转难眠。

发达后

马云的成功,严格来说从赢在中国开始。

赢在中国2007年开始,马云那一年一期不落的走完全程,那时候的淘宝也正式走上了正轨,进入了千家万户。

当然,大家都知道马云那时候很有钱,却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钱,我妈陪我看着赢在中国,颇为好奇的打趣,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这些企业家有钱了,会不会也包二奶养小三。

出乎我们所有人意料的是,在短短的7年后,马云登顶全国首富。

这时候再回头看马云的经历,不免有些马后炮的嫌疑。

但认真分析他的品质和能力,不一定可能成为首富(这个时代和气运是第一要素),但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却是有着非凡的指导意义的。

马云并不是一个天生的企业家,他也是靠着自己持续不断的自学,慢慢成长,他并非天才,这一点是需要我们首先得意识到的。

于我个人而言,我从他身上学到最多的是:

1,国际视野

国际视野这种东西说起来很虚,但说起来其实很简单:

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接触资本主义的那一套,越早越好。

和同时代的企业家相比,比如黄光裕,牟其中,王健林甚至刘强东,马云毫无疑问是个异类,他更像是一个美国总统式的政客,充满了公众演讲表达的人格魅力,而不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式闷声发大财的商人。

全中国的企业家中,节目感染力,表现力,舞台能力最强的,恐怕就只有马云了。

甚至就连同年龄段,英语一样非常好的俞敏洪,都远远不如马云的国际视野,因为俞敏洪表面上看起来英语不错,骨子里却还是江苏小市民的传统。

他案头最长放的是《三国演义》,马云案头最长放的却是彼得德鲁克。

英语能力我认为细枝末节,关键是真正系统深入的了解西方社会的制度和商业乃至价值观,这才是最重要的。

2,知西方但不迷信西方

马云很爱diss商学院,这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的。

但马云diss商学院MBA的前提是,他清楚完整的搞清楚了西方的那一套,所以他能够有理有据的逐条分析。

这一点就很厉害了。

事实上西方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反省,并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学院自己都明白,传统MBA那一套的投资和管理方式,完全不能适应高速发展时代和科技,所以必须要调整和改善。

但马云早十几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

3,打造团队的能力特别强

马云热爱在演讲时提自己的团队,动不动就说什么十八罗汉。

他其实没有提一点,并不是十八罗汉成就了他,而是他成就了十八罗汉。

这是因为他带团队和培训的能力特别强。

这一点可能和他的老师经历有关,因为我自己从教师转猎头再转互联网创业,就能明显感觉得到。

小公司起步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哪怕我出了和大公司一样高的薪水,还是未必能让最优秀的人才愿意投奔。

既然这样,没关系,我自己慢慢训练。

以我自己为例,我现在的团队都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我这点三脚猫都能有如此收效。

我想强如马云,肯定是更厉害。

所以想创业,最重要的不是反思自己为什么遇不到关羽,遇不到徐达,遇不到诸葛亮。

历史可能和你想的正好相反,你应该思考:

为什么你培养不出来诸葛亮,为什么你培养不出来徐达。

这个是我认识所有创业者的共识:

一定要有打造团队的能力,不能想着遇贵人帮助,历史上喜欢描写的哭哭啼啼软弱式领导其实根本不存在。

4,高超的宣传技巧

马云在演讲时候不喜欢说干货,喜欢说套话空话,比如:

他真的当老师时候最快乐吗?

恐怕未必,更多的是壮志难酬的寂寞吧。

但是和他本人相识,私下聊天,你会发现这个人对人,对事,对工作,对企业有很深的洞见。

那为什么上媒体总是说车轱辘空话一堆?

因为大众传媒说干货没有传播性,没有意义。

这一点不是马云水平低,而是因为他深谙大众传播的方式方法。

还有,1996年,马云刚创业一年,就敢让央视过来给他拍纪录片,叫《书生马云》,

07年淘宝也没多大市场份额,他就敢去《赢在中国》当导师。

可以说他一直都非常懂得利用大众媒体,来免费给自己造势。

甚至央视还得给他倒找钱。

这种宣传手法不可谓不高明。

当然把个人形象和公司捆绑,风险也显而易见,万一私人道德领域出现点问题,比如什么老牛吃嫩草啦,性侵啦,出轨啦,就会让企业股价大跌15%以上,个人资产凭空蒸发70多个亿。

这点上马云非常谨慎,他从不像某人一样,动不动就把老婆家庭绑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任人观摩。

从少年开始到今天,他对自己的爹妈,老婆孩子,家庭,乃至个人隐私,都保护的很好。

这种尺度上的拿捏,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

恭喜马云先生,功成身退,可以放手大胆的追求下一段人生的理想和目标。

教师节快乐~

来源:新浪微博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