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这个时代辜负 90 后了吗?

这个时代辜负 90 后了吗?

马泪泪不姓马,他 90 年生,属马,于是给自己想了个笔名,意思是 “像马一样奔波劳碌,说多了都是泪”。

马泪泪在公司算个管理层,日常居住在北京五环外,一间面积很小的单间,月租 1500。他在口袋里装一包烟,白天跑新闻时不抽,每到深夜,窝在小屋里赶稿,就开始丧心病狂地抽烟。

有人想挖他到外地入职,但他不愿意离开北京,至少这两年不会离开。

小巴问他:你是想拿到北京户口?

他说,不是。他从没想过这一点,因为也没想在北京买房。

他选择北京,是因为全国最多的互联网企业和最努力的人都聚集在这里,深夜十二点回去他那五环外的小屋,车窗外还是车水马龙,有时还会遇到堵车,他说这是北京的魅力与残酷。

image

所以,“在这里,如果你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多,那只能说明,你不够努力,不够优秀。”

而他喜欢这种纯粹的定律。

“这个时代,就像一座古罗马竞技场”

9 月 19 日,吴晓波频道即将发布《2018 新中产白皮书》。今年,我们对 10 万人进行问卷调研,其中有两个数据让小巴觉得很有趣。

第一个就是去年吵了一整年的 “逃离北上广” 话题。

image

被选择最多的选项是 “有能力的人才留下来,一种市场选择机制”,得票率高达 68.8%,和排名第二的选项相差高达 20 多个百分比。而 90 后,是对这种 “能者居上” 的观点认可度最高的一群人,该选项得票率高达 70.0%。

与此同时,对于排名最末位的、将 “逃离北上广” 归咎于外界条件的选项 ——“户籍制度过于奇葩”,选择它的 90 后比 80 后更少,尽管客观条件上来说,想要在北京落户生根,如今 90 后一定是比当年的 80 后面对更严苛的户籍制度。

“逃离北上广”,其实人们对北上广生存环境的一种情绪,但回到现实,最年轻的 90 后,反而是最尊重和热爱这种竞争环境的一群人。

所以马泪泪说,他不愿意离开北京,并不是因为想拿户口,只是希望证明 “我可以选择这座城市,也能够被这座城市所选择”。

image

不论是 70 后、80 后还是 90 后,都相信 “努力不够” 是制约自己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但是 90 后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从横向上比较,90 后对 “努力” 的认可度,远远超出前两代人,比之 80 后,直接 “飞跃” 了近 8 个百分点;而从纵向上比较,这个选项较后面的几个因素的领先之势,亦可称一骑绝尘。

而在制作《2018 新中产白皮书》的过程中,我们对 500 多位的新中产进行采访,发现 90 后和 80 后对于 “家庭背景”“机遇” 这两个选项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在 90 后眼中,家庭背景和机遇,是一种 “平台条件” 而不是 “必需条件”,也就是说,家庭背景和社会机遇给予我们的,并不是直接成功的结果,而是一个提升自我能力的平台。

小巴的另一位北漂 90 后好朋友欧阳不通说,这个时代就是一个古罗马竞技场:

“它的四周是看台,有人生来就可以坐在高高的看台上,这是事实,无可辩驳。但在竞技场的中间,却是一块巨大的平台,让所有像我这样平凡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image

当 70 后、80 后的 “大航海时代” 渐渐远去,90 后的 “大竞技场时代” 正在兴起。信奉着 “付出必有回报” 的时代机制,90 后正在靠自己的拼搏,在这个时代里获取属于自己的荣耀。

这个时代也许严苛,但赏罚分明

两个月前,领英发布过一份关于 95 后的职场报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这份报告显示:70 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 4 年才换,80 后则是 3 年半,而 90 后骤减到 19 个月,95 后更是仅仅在职 7 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但有趣的是,只要选定了方向,90 后在职场上比前辈们更肯付出,更爱打拼。数据显示,90 后在当前阶段所取得的成就,也已经超过了同时期的 70 后、80 后。

领英的《中国千禧一代商业决策者洞察》中,就指出,不仅仅是辞职速度,整个千禧一代的职场速度全部在加快。

目前,在中国 3900 万用户中,职位为总监及以上的用户,已经有 54% 为千禧一代,而作为对比,在全球 5.46 亿用户中,这一数字为 28%。从职场新人到总监级别的升职过程上,60 后、70 后平均需要 10 年,80 后则需要 6 年,而 90 后只需要 4 年。

* 千禧一代:即 80 后、90 后

*“决策层” 的定义为:“职位” 写为总监以上,在某个职能或某一部门有一定的话语权。

在小巴对谈的 500 位新中产中,大部分的 70 后、80 后常常会在职场中产生 “后生可畏” 的感觉,资历老,不再是一种优势,因为 “85 后比 80 后更‘狠’,90 后比 85 后更‘狠’”。

但 90 后 “狠”,更多指只针对自己,对于职场人际关系,他们反而看得很淡。不论是职业的选择,还是在职场上的付出,90 后都更关心 “自我”。

image

自我,意味着更在意自己的感受,是自私、固执,也是独立、自主。比起权威,他们更崇尚自我奋斗,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个 “大竞技场时代”,给予了 90 后追寻 “自我” 的空间,让 90 后可以遵从本心做出选择,也尽自己全部所能来证明自己。

这个时代对年轻人而言,也许严苛,但赏罚分明。机会永远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 “付出必有回报” 的定律从未改变。

每个人的起点或许不同,能够获得的社会资源也绝对不是完全平等,然而,在今天这个竞争化和扁平化的时代下,每一个年轻人可以通过付出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

“而一个中国青年的机会,其实就是国家的机会。”

借由自己的能力,成为自己的英雄

十年前,中国第一次举办了奥运会。那一年,马泪泪刚好 18 岁,他在距离北京 700 多公里的家中,用电视机看到北京鸟巢。

在北京奥运会的前后十年,中国人对体育精神、竞技制度的认知,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从陌生到熟悉、从狂热到理性的过程。

image

例如,从 2004 年开始举办《超级女声》,每到学生放假的七八月,都一定会有扎堆的选秀节目出现在大众视野。而刚刚过去的暑假,最火爆的莫过于《创造 101》和《偶像练习生》,将选秀比赛的胜出条件,从最初的导师制度,转向彻底的全民投票制度。

而年轻人对这档节目在时间、精力上的付出,足以反映出他们对 “越努力越幸运” 这种口号的追随,以及对这种竞技制度的认可,对自我付出的赞同。

80 后、90 后最喜欢的明星,是周星驰。在他的作品《大话西游》中,有一句女主角的经典台词:我的意中人,是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彩祥云来接我。

而这句话放在男主角身上,如果他想要踩着七彩祥云去拯救女主角,他就必须成为孙悟空,让自己成为那位盖世英雄。

只有当他拥有强大的、坚硬的、战无不胜的躯壳,才能留住自己心中最美好的那一滴泪。

image

对于这个时代大部分年轻人而言,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谁生来脚踏祥云。但我们想借由自己的能力,成为自己的英雄。

就像吴老师所说的那样:

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的平凡人。

来源:吴晓波频道 微信号:wuxiaobopd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898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