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浙江人的「发达」和「精明」

浙江人的「发达」和「精明」

image

作者:张海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我来告诉你浙江是如何“发达”。

我老妈老家宁波象山,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养不起女娃,打算把她送给江西人家,她离家出走投奔在东北的舅舅,把自己养成年。后来把自己嫁到浙江台州结婚的时候,穷的没有办过酒席,没有一分嫁妆。

我在四五岁之前,还吃不饱,一天两顿,一顿干一顿稀,头发都是典型营养不良的枯黄。五岁之后似乎推广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才解决吃饱饭的问题。隔壁邻居家,两个小孩穿一条裤子是我亲见的,谁出门就穿裤子,在家的随便包块破布,穷到买不起两条裤子。

事实上现在看似发达的浙江,穷困潦倒的样子就近在几十年前。

后来慢慢的,浙江人是有点钱了,钱是怎么来的呢?

比如我家吧,从小父母就出门在外,他们跑过大江南北,做过小工,开过早点铺子,开过洗衣店,卖过油漆,卖过家具,卖过水果,哪一行不是累死累活赚点辛苦钱?

温州人做皮鞋,开始是拿改锥一双双扎出来的,手都扎的血肉模糊。温岭人做模具,二楼住人,一楼就是小作坊,气味臭,噪音大,全家老小齐上阵。义乌人是用脚底板丈量中国的长度,肩挑背扛,走街串巷,翻山越岭,卖点毛利率低的可怜的小货。东阳的木匠和泥水工,丽水的石匠,宁波的跑船帮,绍兴酿点黄酒酱油,哪个不是苦出来的。

鲁冠球从小干农活,从一个六个人的小农机厂起步。

李书福从小也是种田放牛,手拧螺丝拧出第一辆摩托车。

马云最早的生意是蹬三轮拉书卖,赶火车去义乌批发点杂货,自己背着麻袋回来。

外省人通常对浙江人的第一印象是会做生意,其实以前这并不是什么种族天赋或者地域天赋,而是当年够不够努力,够不够吃苦的后遗症而已。

浙江人的原始资本积累是靠自己一手一脚,辛辛苦苦赚来的。

浙江同时还是对外来人口相对友好的地区。曾经有一闲杂机构闲来无事,搞了一个全国对外来务工人员最友好城市排行榜,浙江宁波排名第一,广东深圳排名第二。深圳这种没有“本地人”的城市排名靠前是毫无疑问的,令人惊讶的是居然只能屈居第二。

很多人会认为,浙江发展靠的是沿海的地利,事实上,很多浙江人早就举家迁徙到当地定居,全国,全世界都有,没有了地利,甚至对比当地人更艰难,反而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当地最先富裕发展起来的群体,这是为何?

温州确实曾经是著名的“假鞋市”,但是“假鞋”的性质比起上述各种,还是稍微不那么坏一点吧。而且温州算早已“改邪归正”,如果说“仓廪足而知礼节”,或者是“因为发展了所以才治理”。

浙江也不是没有小偷骗子杀人犯,不是没有奸滑的恶商人和恶房东,不是没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低素质,不是没有倚老卖老不知廉耻的老不修,而是将这些当做成分,溶解到整体人群中作为一瓶大溶剂的话,那么标签浙江的这瓶溶剂,浓度相对低那么一点,稍微清澈那么一点。

浙江的发达并不在高楼大厦,高新科技,阿里巴巴,人均收入,GDP……所有这些东西里面。而是浙江人身上,中国人优秀的品质: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勇敢进取,锄强扶弱,平等互爱……所有这些多了一点点,低劣的品质:偷奸耍滑,坑蒙拐骗,不思进取,唯利是图,恃强凌弱……所有这些少了一点点,这才是浙江“发达”的真相,天道酬勤,也酬善地善人。

来源:知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904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