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互联互害

作者:不加V

​​​在非网络时代,流行六度空间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那时我们跟身边人讲一个“秘密”,专门叮嘱:不要告诉别人。因为相信不经过六度,不会到达大庭广众。

现在不同了。人和人,人和大众,是一键空间。你刚刚经历的事,几分钟后po到朋友圈,叫分享,你在现场,一边围观一边解说,叫直播。以前要一个月发酵的事,现在一天就铺天盖地。比如方正证券饭局事件,头天吃饭,次日就上热搜,随后被停职。拍摄视频者,只经过一步:发到群里,加以点评。截图和视频旋即流出。被曝者倒霉,拍摄者也被人肉,神不知鬼不觉的“传播”者成最大赢家。

大家以消费隐私为乐,其实自己的隐私也在岌岌可危之中。你会看到,不管哪个事件,一爆发,当事人都体无完肤,多么小的人物,也能被挖出来。就像一个挖土豆游戏,刨出来,拽出来,才有快感:又大又好的土豆啊,他的前生今世,七姑八姨都干了什么,我知道。

瑞典事件的曾先生,上新闻的第二天就被人扒到荷兰旅游的照片,营销号不惜造谣带节奏,把大V也带得团团转。谁给他照片?肯定不是曾先生,而是他的朋友圈。再过一天,曾先生的“朋友”为他抱不平,发了微博,马上又被顺藤摸瓜,挖到他的真名,他的工作单位,还有他父母的身份,更多的营销号又有了素材。

跟前两年晒房晒车晒包包不同,这两年最有热度的是“晒人”。每天都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消遣。

六度空间那时,一个人向旁人泄密,会打“厚码”,“我有一个朋友”,“我有一个同事”,觉得匿名泄密就不算出卖朋友。然后旁人再加以解读,揭秘,传播给下一个。到了六度那里,要么面目全非,要么隐私全无。

现在不同了。不管你怎样包装,怎样不经心“泄密”,都可以被还原路径,精准定位。是你说的,就是你,赖不掉。说的是你,就是你,赖不掉。

去年和高中同学小范围聚会,只是二三十人的小群,去了七八个人,到达合影,发到群里,不到10分钟,就有不在群里的同学小窗发来照片:我看到你了。当时恶心得像吃了个苍蝇。不是被她看到,而是她说这句话,贴出这张照片时,我能想象,她们在若干大群里吐槽过我了,那是一张我笑得最僵硬,最显胖的合影,而跟我合影的那个男同学,是最老实的。不用说,传播这张照片的人,就是抓住这个“效果”。

社交媒体提供了吐槽的便利,让八卦天性和恶意都发挥出特效。

比如方正饭局,被男主带去的女二号,看到女一号和男一号的耳鬓厮磨,举起手机就拍,传媒出身的她,简直狗仔般嗅觉灵敏,她知道敏感时期,这样的小视频可以激起多大的水花。她也知道可以如何带节奏,利用圈子利益,以色上位,作风不正等心理暗示,轻描淡写地把一个也许是嫉妒对象,也许是潜在情敌的女一号,用“女孩子怎能这样”的语气扩散开去。

她不会解释这是什么聚会,在玩什么游戏,人物是什么关系。

她的看不惯,也不是现场劝谕,而是窥视告发。她知道,在现场批判绿茶婊,批评不正之风,完全没市场,还会被人当神经病。她作为有夫之妇,坐在那里,不敢有失妇德搂搂抱抱,又如坐针毡。好吧,你们玩,我拍视频,走着瞧。

谁也没注意到这个恶意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冷落点燃了一个火药桶。

可是,大家生活里从来不缺“暗中观察”的人,越安静越正经的那个,越不能惹。

隐私暴力屡试不爽,可以搞死一个人,可以搞垮一个家庭,可以让所有努力一夜白费。道德杀人的威力,在网络时代,等于原子弹。于是,日日狂欢。

人们开始为网络安全和信任关系焦虑,想办法阻止泄密,指责朋友圈,聊天群的截图者,指责把私领地的面目挂到公开平台者。

有用吗?没用。现在夫妻之间,都经常搞监控和反侦查。定位器,记录仪,窃听器……随处安装,更高级的间谍装备也在开发中。有福尔摩斯情结的男女,已经破案上瘾。

而出轨的男人,不但要防老婆发现小三,也要防小三发现老婆。一个家境优渥的男人对我说,他禁止老婆使用社交媒体,所有账号都删空,理由是:我们这么有钱,在网络上要注意安全。实际是:小三开始翻我微博,查我的关注人了。

为什么WG十年能如火如荼,它充分挖掘了人的恶意。当人和人的关系变形,信任崩塌,它们就像实验室里饥饿的小白鼠,可以互相撕咬,互相折磨到死。如今网络媒体复兴了告密文化,陷害文化,工具无所不用,也是一场人性爆发。

而且,你会发现,已经没人能够阻止了。就算你自黑到底,别人还可以掘地三尺。害怕什么来什么,砍人被反杀,举报被反噬,连大使馆为海外公民维个权,也成网络“公敌”。正方反方随意切换的时代,你想不卷入是非,只能小心避开所有G点,当个Nothing。或者,做个不怕开水烫的死猪,对一切凌辱保持淡定。因为,暴力就像台风,虽然会掀房子,会破窗,会把你的衣服呜呜扯到天上,可是,它肆虐完了,终究会消停。你闭眼满足着它的破坏欲,不冲出去抗争,假死几天,也就过去了。

还有,不必太看重你拥有的一切。随时倒地,随时重生。慢慢地,消解工具的杀伤力,让使用者失去兴趣,才能结束互害游戏。

来源:木子美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