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业内人士口中的中秋档——如同任何一个三天的小长假一样,其实根本算不上一个观众会乐意走进电影院的档期。再加上没有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大片入市,上周末的电影票房市场反响平平。
《黄金兄弟》是继《反贪风暴 3》之后的又一部香港动作片。借着古惑仔重聚的名头,在观众中有了一定的卖点。不过,紧跟在《反贪风暴 3》之后上映,相同的电影类型使得《黄金兄弟》的受欢迎程度逊色不少。其最高单日票房仅超过 5000 万元,预计累计分账票房大约为 3 亿元左右。
由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悲伤逆流成河》原本定档在国庆上映,但随着国庆上映的电影越来越多,既没有明星阵容,又无法借助郭敬明 IP 加持的《悲伤逆流成河》就提前在这周末的空档期上映。当然,这种无病呻吟的残酷青春题材早已经在市场上过气了,这部电影平均单日票房仅为 3000 万元左右。
贾樟柯的《江湖儿女》高开低走。上映首日,这部电影还排在当日所有新片的第二位,但此后逐渐被《反贪风暴 3》和《碟中谍 6》等上映已有一段时间的电影超过。排片也从最初的 16% 一路下滑到 10% 左右。
“科长”为了票房没少卖力吆喝。从 8 月起,贾樟柯的微博明显加快了更新速度。电影的全国路演也在 9 月初正式拉开帷幕。农村的院墙上也都刷上了《江湖儿女》的宣传标语。不过很可惜,它的票房依然集中在一线城市。山西也没有为“科长”贡献多少家乡票。
姜文此前为了宣传《邪不压正》参加了综艺节目《创造 101》录制,贾樟柯也和被网友戏称为“锦鲤”的杨超越来了一段隔空对话,让杨超越讲述自己的故乡。而就在周一下午,贾樟柯还在微博上挂出了《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批评《江湖儿女》负能量的截图,说等自己跑完厦门的路演,得了空,再来一一回应。
《江湖儿女》按照目前的走势,最终分账票房大约仅在 7000 万元左右——很容易被总结为“不是那种取悦大众的影片”,“欣赏的人自然会欣赏”,或者,“叫好不叫座”。
与三年前的《山河故人》相比,《江湖儿女》与其有诸多相似之处。三段式的故事结构,讲述一个人经历的时代变迁与自身际遇;大量运用经典流行歌曲来烘托情绪和气氛。唯一不同的是,《江湖儿女》可能取得的最终分账票房将会是三年前《山河故人》的两倍还多——这主要得益于过去几年影迷群体的增长。一些相对没有那么商业化的电影能够取得相对令人满意的票房。
高开低走的另一个原因是,到了周六和周日,当普通观众走入电影院,原本就不占多数的影迷群体被进一步稀释,《江湖儿女》也就因此在上映的各路商业片的冲击下,默默地被挤了下去。而中秋这个小长假,也基本上将中国的影迷群体消费殆尽。除了二刷、三刷的观众以外,也很难会有新的观影人群再选择去看这部电影了。
无论在业内还是影迷心中,贾樟柯都已经是一个符号。它代表一种风格,也代表一种水准。这也是为什么《江湖儿女》在上映首日能够获得当日票房亚军的原因。
不过要用《江湖儿女》说贾樟柯的水准一如既往,恐怕有点牵强。它更像是贾樟柯商业化的一种前奏——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下一部电影《在清朝》已经被定位为商业类型片。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贾樟柯这一次那么努力地想要让大众都来看自己的电影的原因。
《江湖儿女》很容易理解。主线是爱情,或者是女性成长。如果你从未了解贾樟柯的电影,这一部影片不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和女主角一样,它的情感表达清晰稳定,时间节奏紧跟女主角的步伐,只在最后留下一个让人稍微有点唏嘘但是一点也不让人意外的结尾。
不过换个角度看,它躲开了所有需要导演动点脑子的部分。每当情节进入艰难时刻,导演就选择黑屏进入下一部分,“让时间来解释一切”。为了烘托女主角成长的内心和抬头看 UFO 的需要,一些莫名的男配默默出现,还得为了呼应女主角“要不去新疆做个小生意”的前情提要,说自己“有一间小卖部”。两次山坡的镜头太过刻意,唯恐观众忘了男女主角当年的江湖对话,必须在此来个呼应。
若是为市场做的铺垫,《江湖儿女》无可指摘;若是为贾樟柯从业至今标上一个接力点,它显得虚弱。那些原本应该成为贾氏风格的细节表现时好时坏,“五湖四海”喝酒让人记忆深刻,野人歌舞团也够出彩——但山西煤业凋敝和三峡移民外迁就很简陋,作为大时代背景,它们就像旅游纪念品,特色都在,但只是为了装饰。
假设影片刨去这些大时代背景,你会发现男女主角的线索一样成立,这依然是一部让人“唏嘘”的爱情片。那么,这些时代背景的刻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大概是为了另一种“让人唏嘘”吧。两种唏嘘叠加起来,倒是也的确征服了不少人。他们还会顺便感慨:别要求太多。这部电影能够上映,就已经是贾樟柯最大的幸运了。你看,就连龙标,不也是最后姗姗来迟的吗——还付出了删减 5 分钟的代价。
来源:好奇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