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巴菲特“大器晚成”的误会

巴菲特“大器晚成”的误会

image

巴菲特从小就有强烈的赚钱欲望,据说,12岁的时候,他就跟朋友说,要在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不行,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楼上跳下去。”

后来的结果自不待言。

关于巴菲特,有一组流传甚广的数据:巴菲特99%以上的财富都是50岁以后挣的。截至2015年,85岁的巴菲特拥有670亿美元财富,52岁以后挣了其中的666亿美元,而在巴菲特漫长的投资生涯里,年化收益率是听起来并不起眼的22.03%(1957至2010)。

这个数据,在投资界通常用于展示复利的威力,在鸡汤界,也被当作大器晚成的经典案例,提醒人们永远不要放弃努力。

但往细了拆解,会发现巴菲特并不是典型的“大器晚成”。据Dividend.com报道,1951年,21岁的巴菲特个人净资产为2万美元,到1982年,52岁时,个人净资产达到3.76亿美元,到2015年,85岁,个人财富达到670亿美金。也就是说,从大学毕业到52岁,前面31年,巴菲特的财富增长了惊人的18800倍,而52岁之后的33年,增长了不到200倍。

当然,这一点都不妨碍巴菲特的伟大,只表明他很年轻就掌握了发财的法门。

在投资生涯的早期,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获得的爆炸式增长,一方面是因为聪明地打理了自己的财产,但更多的则是来自于代客理财。从1956年到1961年,年轻的巴菲特(1930年出生)总共成立了十一家合伙公司。

第一家合伙公司成立的时候,巴菲特还找不到客户,他的第一笔资金是由岳父、姐姐姐夫和室友、发小等凑出来的105100美元。这里面,由巴菲特出资的是那个零头:100美元。

合伙公司的分配规则是:巴菲特承诺保本。收益4%以内,巴菲特每年提取盈利的25%,4%以上则提取盈利的50%。今天看来,这真是一个高得吓人的收费标准。

巴菲特强劲的投资实力,让他几乎每年都可以提取50%的收益,他用100美金的投入,撬动了105000美金的一半收益,相当于为自己的本金加了一个500倍的杠杆。

因为出色的投资业绩,很快,“奥马哈先知”就不再为寻找客户而发愁,大量客户涌入,让他不得不连续开了11家投资公司。再后来,在收购了一批能产生大量自由现金流的企业之后,巴菲特甚至为太多的钱发愁,不得不停止接受外部资金。

那些早期投资巴菲特的人,获得了巨大的回报,1998年8月16日的《奥马哈世界先驱者报》报道,当年小城奥马哈至少有120个家庭和个人的资本净值高于1亿美金。这些人晚年的主要工作,就是村口发钱。

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拥有的财富就是不平等的,但是,每个人都拥有两个威力巨大的杠杆:信任和时间的杠杆。

巴菲特的第一家合伙公司,投入资金的都是最了解他的亲人和朋友,这是因为,他们了解巴菲特的赚钱能力和追求成功的热情。他们知道巴菲特从十几岁就开始长年坚持每天四五点钟起床,挨家挨户送报纸;知道他从读中学就懂得花25美元买台二手弹子机,放在理发店里和老板五五分账,一周就能回本;知道这是一个从懂事起就执迷于赚钱,并且总是超出所有人预期的人。

投入时间,取得成功,赢得信任;投入时间,取得更大的成功,赢得更大的信任,巴菲特的成长路径,是具有普适性的。

两千多年前,历史学家司马迁用短短的12个字概述了普通人发家的不二法门: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巴菲特的人生经历,完美地验证了司马迁的观点:没钱的时候,他靠做体力活(送报纸)赚钱,到有些小钱的时候,他敏锐地发现财富机会(弹子机),等到拥有了足够的财富,巴菲特开始收购那些真正优秀的企业,耐心等待时间的玫瑰。

为此,巴菲特付出了一生不懈的努力,现年88岁的巴菲特,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仍然不低于12个小时,工作强度丝毫不亚于任何年轻人。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巴菲特,但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值得信任的人,通过坚持做正确的事,通过积累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通过绝不倒退,坚定地站在时间这一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982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