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阿里巴巴、腾讯为何无法国际化?

阿里巴巴、腾讯为何无法国际化?

image

作者:高天(发布于 2016-05-08)

阿里巴巴公司市值大概是2000个亿,腾讯的市值和阿里差不多。

横向比较一下,Google和Apple的市值大概是5000亿,微软是4000,FB大概是3500,Amazon是3000左右。

从市值上看,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都已经算是巨大企业了(暴雪和eBay只有300左右)。然而确实阿里和腾讯会给人留下国际化程度不够的印象。

中国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先看一下数据,根据 Leading global social networks 2016的统计,在社交网络的排名上,QQ和Wechat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身前是FB,whatsapp和FB messenger(其实都是FB)。然而不用想也知道,这些用户里,绝大部分是华人用户。

那腾讯就会面临一个问题,要不要所谓国际化。

中国这个市场太大了,人口总数比欧洲+美国加起来都多。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在国内市场都有着绝对的优势,也更加了解国内市场。如果能在国内用更轻松的方式赚更多的钱,为什么要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去赚不好赚的钱呢?阿里和腾讯的市值已经证明了,在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前提下,公司已经可以和那些所谓“国际巨鳄”比肩了。

因此,中国这个超大的市场,带给了他们足够的利润空间,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阻碍了他们国际化的脚步。

说完了资本来谈谈技术。阿里和腾讯现在的技术水准应该还是很高的,但是他们的发家核心业务都不算是技术导向型的,都根据中国这个市场有着或有意或无意的定制。

最简单的例子,来自于英语国家的产品比较容易“国际化”,因为没有语言障碍。这是再明确不过的事情。而中文作为一个使用人数多,使用范围少的语言,以中文为第一语言开发的产品在走出华人区的时候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阻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wechat比如)在走到东南亚的时候是相对轻松的,但是往西方走就越来越费劲,就是语言的问题。

同样的还有阿里,淘宝这个概念在世界上大部分地方完全不适用。中国的物流太强了,中国充满了大量的每天无所事事需要赚点小钱养家糊口的人,所以无论是送货的,还是开网店的,都是淘宝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试想在欧洲那些国家,饭店恨不得八点就关门,各种服务业你上班他上班,你下班他也下班,就压根没有土壤来孕育淘宝这样的网站。从另一个角度说,把淘宝的运营模式搬到国外,也是未必走得顺畅的。

因此,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都缺乏能跨越文化走出国门的拳头产品。这里比较好的例子大概是大疆,虽然其市值和这两个巨头相去甚远,但是无论你到什么国家,提到无人机,就一定能听到DJI的名头。而无人机,恰恰是一个可以非常容易跨越文化壁垒的产品,无论什么国家的人,玩无人机方法都是一样的。

而资本和技术在好的运营下是可以互相促进的,有好多人提到了lol,lol是腾讯的没错,但是“资本”上是腾讯的。你要是和欧美玩家聊lol,他们很可能不知道lol现在已经是腾讯的了,或者并不知道腾讯是干啥的。买固然是好办法,巨头们都买东西,但是能不能想办法消化,或者打造成自己产品线的一部分,可能是腾讯和阿里在资本转换为技术上遇到的难题。毕竟再有钱,光靠买买买也不容易让自己走出国门,只是让国门外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而已。

推及任何企业/产品,现在国内做产品的恨不得大部分都是“中国定制化”,这种运营方式是注定走不出国门的。因为国外的市场早被占领了,中国的市场因为种种原因比较空,就搞一个中国版XX,这或许能积累资本,或者说赚钱,但是国际化是不可能了。你很难想象伦敦忽然空降一个滴滴打车吧?

所以要想走出国门,做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做别人还没做的事情,而不是已经被证实行得通的事情。最近VR火了,肯定又一堆公司去做VR,人家G家F家产品都出来了你开始“研发”。前一阵又来什么奢侈电动车,人家Tesla卖得都脱销了。

一天不改掉这个“中国定制化”的产品思路,国门就一天出不去。

来源:知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035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