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2018 纪录片复盘:腾讯 B 站领跑,优酷反向输出

2018 纪录片复盘:腾讯 B 站领跑,优酷反向输出

image

文|数娱梦工厂,作者 | 张天一,编辑 | 友子

由腾讯视频与 BBC 联合打造的自然类纪录片《王朝》已经播出了三周。这档由 BBC 团队摄制、迈克尔・冈顿担任制片的纪录片,对很多纪实爱好者来说无疑非常有吸引力。

上线三集,《王朝》共获得了超过 1.2 亿次播放量,超过 85% 用户给出五星评价,评分 9.7 分,成为今年又一纪录片佳作。

从引进《地球脉动 2》《蓝色星球 2》到联合出品《王朝》,腾讯视频与 BBC 的三次携手,可以说都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观众反馈。

今年的腾讯视频,除了与 BBC 的深度合作外,还与陈晓卿合作了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与赵琦合作了纪实真人秀《奇遇人生》。这些纪实作品播放量和口碑的双丰收,也为腾讯视频明年继续加码纪录片带来了信心。

发力纪录片的不只有腾讯视频。几大网络视频平台中,优酷、芒果 tv 和 B 站也都将纪录片作为了重要的内容构成,特别是 B 站,其出品的《人生一串》《历史那些事》等都成为今年的 “网红”。

反观电视台在今年出品的纪录片,尽管也有《舌尖上的中国 3》《天山脚下》等颇受关注的作品,但真正要说到 “爆款”,如今已经主要靠视频平台输出了。

网生纪录片快速发展,四大平台各自布局

在即将过去的 2018 年里,很多纪录片作品颇受关注。

有呆萌有趣的《如果国宝会说话》,有用烧烤比照人生的《人生一串》,有 “舌尖” 之后再掀美食热的《风味人间》,甚至还出现了借鉴纪录片拍摄手法的真人秀《奇遇人生》。

不难发现,这些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纪录片,大多是 “网红” 作品,不仅包括通过网络平台提高传播程度的纪录片,更多由网络平台自制或联合出品的网生纪录片开始走入观众的视野。

从传统电视平台或机构自制自播,到电视台制作、台网共同播出,再到网制网播,中国纪录片制播模式日益丰富和多元化。

《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就指出纪录片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互联网交互作用也更加明显,网生纪录片尤其是纪实短视频热潮的出现,成为媒体融合时代泛纪实内容生态新景观。

这一方面体现在网络视频平台继续买入更多纪录片的独家播映权。而另一方面则如腾讯出品《王朝》一样,各大视频平台也参与纪录片的出品。其中也不乏与 BBC 或 Discovery 等国际知名纪录片制作机构的合作,逐渐完成由购买播放平台向制作出品平台的过渡。

由播放平台变为制作出品平台的各视频网站,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也需要对市场做出判断。

正如阿里文娱大优酷泛文化中心总经理何冀兵所说,“网生纪录片的合作方式从 1.0 时代的买买买变化至 3.0 时代的共生,这更需要一起投资、承担风险和收益。”

在纪录片与新媒体交互态势更进一步的情况下,当前几大分鼎而立的视频网站在网生纪录片的制播上又会有怎样的布局?

数娱梦工厂统计,2018 年各大视频平台自制及参与出品纪录片的情况如下:

image

可以看出,视频平台中,腾讯视频、优酷、芒果 tv 和 B 站都已经开始了自制纪录片。但相比较而言,腾讯和 B 站的在自制纪录片上投入更大。如果结合近两年这几大视频平台在网生纪录片制播上的代表性成绩,不难看出其在此方面所进行的尝试。

腾讯视频:联手陈晓卿、BBC,纪录片投入持续加码

腾讯视频在近两年在纪录片内容上的表现十分抢眼。

今年,腾讯视频除了与 BBC 合作摄制自然类的《王朝》之外,还出品了《风味人间》等人文题材纪录片。

在腾讯视频上线的第一天,《风味人间》就获得了 1.6 亿次的惊人播放量,目前豆瓣评分 9.3 分,无疑是高热度、高口碑的作品了。

但《风味人间》于腾讯却不仅仅是一部可以带来高流量的作品,在这背后体现的是腾讯在纪录片领域的排兵换将。

今年 6 月,在腾讯视频、企鹅影视联合主办《风味人间》发布会上,导演陈晓卿正式宣布加盟腾讯视频担任副总编辑,负责腾讯视频旗下所有纪录片工作室的整体把控。

执导过《舌尖上的中国》的陈晓卿在 2017 年告别央视,之后组建了新公司稻来传媒。其实,这家新公司背后也有腾讯的参与 —— 稻来传媒公司的董事长也是腾讯视频总编辑、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王娟。

目前陈晓卿团队亲自打造的 “风味” IP 三部曲中的《风味实验室》也已经上线,另外计划中的《风味原产地》也将会在之后上线。显然, 围绕着这位《舌尖》的关键人物,腾讯有意要做出纪录片的系列化布局。

image

此外,《纪实 72 小时》(中国版)也是稻来传媒与 NHK 原版制作团队联合打造,制片人与总导演也都是也曾供职央视的李洁和张学娇。

无论是与 BBC 还是与 NHK 合作,都是腾讯视频大力推动纪录片内容拓展的表现。

今年 10 月,腾讯视频就推出了纪录片深度合作计划 ——“胖滚计划(Project Penguin)”。在戛纳的秋季影视交易会上,腾讯视频还与 BBC 共同宣布了基于 “胖滚计划” 的 “博思星人(BBC Earth Tribe)” 计划,达成内容、制作和线上线下互动等合作。

而在前不久的 V 视界大会上,腾讯视频更是提出了明年 “泛纪录片” 的思路:面对年轻人制作纪录片、激发年轻人观看纪录片的兴趣。按照计划,明年陈晓卿团队的《风味人间 2》、与 BBC 合作的《行星》等等都将成为腾讯纪录片内容的重头戏。

优酷:反向输出央视

虽然在自制纪录片数量和热度上不如腾讯视频,今年优酷参与的纪录片质量呈现却也不错,特别是与知了青年联合出品的几档作品。

2016 年开播的《了不起的匠人》每一季的播放量都有数千万。今年播出的第三季播放量更是达到了 1.1 亿,豆瓣评分 7.5 分。

特别是今年,《了不起的匠人》精编版登陆中央电视台 CCTV10 科教频道,成为网生纪录片向国家电视台反向输出内容的先例。

同样是与知了联合出品的《三日为期》,也是今年优酷网生纪录片佳作。作品以观察者的视角记录固定场所里的流动人群,豆瓣评分达到 8.8 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由优酷纪实出品、范俭执导的纪录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

image

这部电影自上影节展映后口碑便一路飘红,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 8.0 分,并在第 29 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IDFA) 获得大奖。这也是国内网生纪录片首次获得该奖项。

芒果 TV 和爱奇艺:一个靠主旋律,一个靠外购

芒果 TV 今年联合出品了三部自制纪录片,都是主旋律纪录片。

《我的青春在丝路》,由芒果 TV 出品,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摄制。一共五集,每集都讲述一个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追寻青春梦想的年轻人的故事。

10 月上线的《不负青春不负村》,由芒果 TV、湖南经视频道联合出品,由求是网特别指导,聚焦于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六位青年大学生。

如果说以上两部作品是人文题材的主旋律纪录片,那《在那遥远的地方》则可以说是自然风光题材与主旋律相结合。

《在那遥远的地方》由芒果 TV 联合湖南经视出品,将 “丝绸之路” 与 “改革开放 40 周年” 相结合,通过对西安、兰州、张掖、祁连等城市的记录,让观众全面真实了解古丝绸之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化。

相比而言,爱奇艺在自制网生纪录片领域似乎尚未发力。在爱奇艺热度榜排名前 10 的纪录片中,并没有爱奇艺自制的作品。

爱奇艺目前的纪录片更侧重于购买独播权,包括《贝尔的生存学校第二季》《狂野之河》《生门》《人间世》《最后的棒棒》等都在爱奇艺独播。

纪实内容破次元壁,B 站为何领跑纪录片?

不过,最早在纪录片领域做出水花的,其实是 B 站。

在以往观众的认知中,纪录片普遍侧重于严肃性和文化性,似乎并不会与代表二次元文化的 B 站产生交集,也可能不会与 “网红”、“自来水” 等网络现象联系在一起。

但随着一档档纪录片作品走红,B 站居然闯出了一条与几大视频平台形成差异化竞争的道路。

最近,由中国五洲传播中心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联合拍摄的系列纪录片《鸟瞰中国》第二季在 B 站独播,首播时播放量已达当时时间段的第一名 B 站评分 9.7 分,吸引了大量 B 站用户观看,并留下弹幕评论。

如果说这档获得了 B 站用户喜爱的纪录片,还有前作高质量和强口碑的加持,那在当年成为了 B 站纪录片爆款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则多少让人意外了。

2016 年初,《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据酷云 EYE 统计,当时节目的直播关注度只有 0.1629%,市占率只有 0.6228%。

但作品在 B 站上线后却意外走红,作品的点击量和收藏量日益增长,很多用户还自发地推荐,使其不仅以最高全站日排行第 9 登上了推荐榜,甚至源自作品中的 “男神王师傅”“焕彩生辉” 等成为了网络热词,开始在 B 站用户群之间口耳相传。之后 B 站还投资了同名的纪录电影,并进入了院线放映。

今年元旦,央视纪录频道发布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 B 站同步播出,开播以来在 B 站上掀起了一股国宝热。因节目较短的时长,被用户趣称为 “泡面” 纪录片,人头壶、陶鹰鼎和鸮尊等成为文物网红,灵活多变的文案也成为了 B 站金句。

《如果国宝会说话》中让文物 “开口” 说话的二次化表达、每集五分钟的播出形式,体现了节目在制作时就已经关注到 B 站用户的收视喜好,也有意在适应新媒体传播的需求。

B 站在纪录片领域的野心,已经不局限于对优秀纪录片进行平台播映推广或购买版权,而是希望直接参与到出品环节。

B 站在今年 9 月宣布与 Discovery 探索频道达成了深度合作,很快上线了 Discovery 专区,包括了 145 部纪录片,200 小时的独家内容。更重要的是,双方之后还将有内容共制方面的计划。

事实上,在去年底的中国国际纪录片节上,B 站就曾公布过面向纪录片内容的 “寻找计划”,称将为用户 “寻找” 到更多优秀纪录片内容,同时为创作者进行全产业链的扶持。

其实,在 “寻找计划” 之前,B 站也参与出品了《寻找手艺》。这部不是大制作、没有大场面的纪录片真正被更多人所知晓,正是因为其在 B 站的上线,得到了后者用户和平台的积极推广。

正如导演张景所说,《寻找手艺》曾被很多电视台拒播,之所以能够被大家看到,B 站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功劳。

作为纪录片 “寻找计划” 成果,B 站最近两年先后参与出品《极地》《人生一串》,并与 BBC 联合出品《神奇的月球》。播出之后,这几档纪录片都在 B 站取得了极高的播放量和关注度,特别是被称为 “中国版深夜食堂” 的《人生一串》。

image

目前《人生一串》在 B 站收获了 4426.1 万次播放,豆瓣评分也有 9.0 分,可以说是又一档高流量高口碑作品了。

对于这部大火的纪录片,B 站董事长表示,作品其实就是纪录了现在青年人都参与过的一种社交活动,代表的是年轻人的青春。

可见,参与这部作品的制作,也是 B 站用独家内容吸引年轻用户的一种尝试。

相比之下,接档了《人生一串》的《历史那些事》却极具 “非主流” 化的特征,被称为 “实验性” 纪录片。

与大多数纪录片不同,《历史那些事》具有非常诙谐的网感,不仅加入了漫画、网络热词、段子等细节,这部纪录片更多地体现出对传统纪录作品的 “解构”,既像真人秀,又像情景剧、历史穿越剧,还有纪录片的影子。
综艺节目纪录片化,腾讯视频占得先机

与传统纪录片制作方式不同,在网生化的创作环境下,纪录片与其他影视形式相 “结合” 或 “拼接” 的创作方式越来越常见。

不仅有《历史那些事》对纪录片形式的实验性探索,也有很多将 “纪实” 概念植入的综艺节目涌现。

而这种纪录片化综艺节目的创作上,表现最突出的是腾讯视频。

由腾讯视频出品的《奇遇人生》可以说是意外收获了相当多的好评。这档主打 “纪录片 + 真人秀” 概念的综艺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观众对综艺节目的认识,播出至今节目豆瓣评分依然高达 9.1 分。

image

节目出自赵琦以及欧大明等人之手,与陈晓卿一样,赵琦团队也都有着非常丰富纪录片制作经验。与擅长纪录片拍摄的团队合作来打造综艺真人秀,腾讯视频对纪实领域的注重可见一斑。

另外,脱胎于优酷《侣行》的纪实真人秀《我们的侣行》,现也在腾讯视频的旗下。

随着网生纪录片的快速成长,中国纪录片市场或将迎来极大的变化和机遇。

电视时代的纪录片被视为是冷门与小众的,无论收视人群数量、年龄结构,或是频道覆盖面、消费市对接等方面都体现出较大的局限性。但在纪录片网制网播的时代,网生纪录片却频频成为青年观众追捧的 “爆款” 和 “网红”。

在受众群体和观赏习惯都在快速变化的情况下,能否通过成本更低的纪录片抓住年轻用户,对视频平台是一种考验。除了明显大力投入的腾讯、B 站外,其他平台会否加大对纪录片的关注,将是接下来观察各家平台内容的一个重要角度。

来源:钛媒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061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