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被微信绑架的年轻人:没有生活,只有工作

被微信绑架的年轻人:没有生活,只有工作

从前微信时代在场的办公,到后微信时代离场的加班,微信在悄然间扩大了我们工作的范畴,生活与工作之间那条原本楚河汉界般明晰的界限被一点点模糊。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下班后的工作微信到底回不回?

image

不知道从何时起,微信成了下班后工作上的另外一种延续。

只要你一打开微信,那“叮叮叮”的提示音就不绝于耳,仿佛是一道催命符,刺耳,让人要炸裂。

因为这个声音的出现意味着你泡好的桶面,备好的奶茶,打开的番剧,就要被可怜地晾弃到一边,又是一场浴血奋战即将来临。

所以才会有网友发自肺腑地吐槽:“自从有了通讯工具,就成了24小时上班!”。这一句话,瞬间就戳中了职场人苦涩的痛点。

“非典型”日常:24h微信式工作

最近,宁波孕妇王女士的遭遇引发了网友的热议。王女士因深夜没有在工作微信群及时回复就遭到辞退。

事件缘起于公司负责人晚上10点半多在工作微信群里发言说,要求 10 分钟内上报当月营业额,不发就辞退。已入睡未及时回复的王女士不知道的是,在10 分钟过后,她已经被负责人通知辞退。第二天到公司的王小姐得知这一噩耗,还被拒绝支付上月的工资。

愤怒之下,王小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等。最终,在律师的帮助下,王小姐拿到了18000元的赔偿金。

事实上,这种事情并非个例。王女士一人之困境,折射出的是万千职场人的生存写照。

当下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微信不可避免地渗入到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领域,成为我们无法逾越的“根本性境遇”。

微信的slogan宣称“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然而在微信式工作时代,职场人士的“非典型”日常却是24小时“超长待机”,没有“离线权”。

此前,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91%的人会在工作中使用微信,完全不用的比例仅为9%。腾讯企业智库的一份微信用户报告也提到60%的微信用户关系链,已经由过去的亲朋好友强关系,逐渐向工作场景中的弱关系转化。每一天的工作,都由微信群里领导的发话开始。而工作的结束,却被微信无限拉长。

从前微信时代在场的办公,到后微信时代离场的加班,微信在悄然间扩大了我们工作的范畴。生活与工作之间那条原本楚河汉界般明晰的界限被一点点模糊。

而在这种全民微信的语境之下,企图将生活与工作完美切割,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的人际圈,工作圈,生活圈早已完美地与微信叠合。

想一下,勾搭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加个微信?新入职了一个单位,你第一天工作是不是就会加入部门微信群?周末出去玩,发现了一家好吃的餐厅,是不是立刻就会拍张美美的图发到朋友圈?

承认吧,微信已经垄断了你的存在,一切都被安排地明明白白。

image

微信疲劳:你我皆是数字劳工

这种因为微信而时刻在线、随叫随到的状态简直就是梦魇,使得职场人的压力与日俱增。

工作,无孔不入;焦虑,无处不在。犹如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一寸寸捕获你眼中的星辰,一点点吞噬掉你的人生,每天都是一场生死疲劳。

删不完的陌生好友,看不完的群聊信息,躲不掉的“隐形加班”,好好的社交工具,最后不可避免地沦为了工作APP。不禁深思,当微信被工作承包,还能算是一种生活方式吗?

哈贝马斯把人类的活动划分为“劳动”和“相互作用”的不同区域,提出把技术限定于“劳动”的范围内,来解决技术系统对非技术的生活世界的侵扰问题,但他不曾料到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劳动已经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地点。

《数字劳工》中写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位置与形式,将劳动的场所从工厂转移到网络、到每个人的电脑与手机。”上班的常规劳动结束后,下班后的“劳动”接踵而至。

在微信这个庞大的生态体系内,你我皆不过是数字劳工,心甘情愿被剥削,不仅贡献着自己的时间,更帮助腾讯获利。

按照斯麦兹的受众商品论,媒介通过提供产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然后把这种注意力贩卖给广告商,从而实现获利。聊天、购物、支付、出行、打游戏、浏览新闻,看似微信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实则是让我们在不自主间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不知觉中丧失自主权,将攫取的注意力变现。我们的闲暇时间被待价而沽,每一下点击都是一次剥削。

就这样,我们陷入了以微信为代表的科技牢笼,唱着技术的赞歌,欢呼着走向异化,变成单向度的人。我们用复制粘贴的节日问候语代替从前慢的纸笔传情,在朋友圈中小心翼翼地“表演”自我,在微信群聊中变成沉默的大多数,在公众号的信息流中娱乐至死,最终被迫向技术臣服。

从欧洲的启蒙学者到如今科技的拥趸,如何摆脱技术的奴役,没有人提出过完美的解决之道。很多人只能自主逃离,过起了“一个手机,两个微信”的日子,工作时一个专用微信,下班后一个私人微信。

然而现实却常常甩给你冷酷的一巴掌,预料中工作生活两清的状态依旧遥不可及,下班后该找你的活,一点都没少,相反因为两个微信随时切换,整个人陷入了一种质壁分离的混乱,旧愁未消,又添新愁。

image

下班后的工作微信到底回不回?

既然躲不过,就只能正面迎锋。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领导下班后的微信,要求加班的义正言辞,到底该不该回复?是无奈接受,还是绝不妥协?

在大多数职场人士的共识里,只要领导一句话,半夜也要离开老婆孩子热炕头,爬起来工作。不然只能迎接被炒鱿鱼的命运。

而在领导的认知里,作为下属员工的你就该24小时在线,随问随回复,至于领导啥时候下达指令,回复你,那就要看他的心情了。

并且领导总觉得回复一条消息是多大点事,但对于员工来说,回复一句话的背后还牵扯着其他的各类操作。那种因为突然增加任务的紧张与焦虑,身处高位的管理层怕是难以晓得。

每次,下班后领导发来的工作微信都是火急火燎,显得事态紧急,但那些宣称“紧急的工作微信”又到底有几分真的紧急?

有些可能真的是项目所迫,不得不加班加点,但其实大部分任务明明第二天早上上班再做也来得及,但偏偏万事难遂意。这就造成了上班状态闲着感觉无所事事,结果一下班,各种工作倏忽而至,领导让你将会议记录、总结报告再发一遍,甲方爸爸又开始各种挑刺提要求。躲也躲不过,逃也逃不脱,切实感受到什么叫做人微言轻。

其实,从人情上来说,下班后不回复微信是应当被理解的,毕竟员工也有自己的生活。回复了当然其实更好,说明了工作上一定的积极性,但如果以此为标准,要求所有人都要下班后也处于随时待命状态,就不太人性。

法理上而言,职工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在下班时间发布的工作指令,如果这个工作命令还明确要求第二天上班前完成,那妥妥地属于加班。

但现实中此类问题之所以会演变为你有拒绝的权利,而公司也有辞退你的自由,不过是因为权利的不平等。

公司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他们自然希望员工可以连轴转,并且对他们而言,离开了一个不听话的员工,自会有新的更乖的人前来,没啥损失。

但员工则不同。试问谁不想下班后就当个甩手掌柜,不问人间诸事,不回工作微信,但这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不敢真正实施,毕竟自己有女朋友、包包、口红、鞋子、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要供着,没这个底气。

所以大多数时候只能一边回复,一边咒骂,另一边哼哧哼哧干起活,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说的大概就是屏幕前的你我。

更可悲的是,往后余生,依旧是被微信绑架的人生,没有生活,只有工作。

来源;南周知道 微信号:nz_zhidao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088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