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土豆:对一个人付出越多,只会让你更爱他,而不会令他多爱你。
这是心理学最基本的法则之一,也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搞不明白的道理。
心理学上,你对一个人的每次付出,都是一笔情感投资,投资愈多,你对投资对象的感情就会愈深。
我有个朋友年初刚生完孩子,有次在她家聚会,我问她喜不喜欢养小孩,她抬起头思索了一下:
“开始一般,后来越来越喜欢。”
我觉得这回答蛮有意思,就追问:
“怎么说?”
她:“孩子出生那一刻我迷迷糊糊的,护士抱给我看时我心想,咦,这就是我孩子啊,血淋淋脏兮兮。”
我笑了。
她:“刚生完那几天,我看孩子没想象中漂亮,居然略微有点失望,当时冒出这念头我还不停自责,我是个当妈的吗?连自己孩子都不喜欢。”
我:“那后来呢?”
她:“后来每天照顾孩子,半夜起来喂奶换尿布的,渐渐就离不开宝贝啦。”
说完她深情的望了孩子一眼。
这一眼令我感叹:
亲情的基石不是血缘,而是付出。
《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完颜康)并非完颜洪烈的亲儿子,但从襁褓中就由完颜洪烈一手抚养大,最后完颜王爷亦完全将杨康视若己出,为了救杨康性命甚至不惜下跪求药。
这种情况也见于几乎所有领养孩子的父母。
然而据我观察,90%以上的人都傻傻以为,只要对一个人不断付出,他就会用真心回馈你。
我父亲一共三兄弟,他是老大,很早就离开老家出去闯了,奶奶最宠的是我二叔,每次二叔回家奶奶都亲自迎到门外,二叔40多了,有时还要奶奶帮着洗衣服。
而三叔每次回家,奶奶不过从沙发上站起来招呼几句了事。
但最孝敬奶奶的却也是三叔,每次奶奶生病,求医问药之类的琐事三叔都是急先锋,二叔只是偶尔来慰问一下。
但这些都不妨碍奶奶继续宠爱二叔,三叔继续孝敬奶奶。
奶奶对二叔付出了一辈子,感情上却并没得到相应回报,三叔对奶奶亦是如此。
大家应该对这种现象都深有体会:有好几个孩子的家庭里,父母最疼爱的那个,与最孝顺父母的往往不是同一个人。
不过这还好,亲情本就不求回报。
爱情就不同了,爱情是最求回报的,不然那句“我爱你,与你无关”也不会显得如此特立独行。
太多陷入爱情的人,最怕付出的爱收不回,于是心里的不安全感会驱使她们继续疯狂的投入感情。
她们哪里知道,对一个人付出越多,只会让你更爱他,而不会令他多爱你。
于是我们看见太多女人为渣男付出一切后反被抛弃的故事。
十年前网上出过一个很有名的案子,讲的是一个叫姜岩的女人与一个比她小四岁的男生谈恋爱,很快就结了婚,当时男人没工作,姜岩负担了一切衣食住行,后来男人出去读大专,学费也是女方给的。
但这些都没能换来男人的感恩戴德,他读完书找到工作后立刻就和公司一位女同事在一起了,并第一时间向姜岩提出离婚,最后姜岩不堪屈辱,从24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哀哉!
所谓心理学,就是人际关系运行的游戏规则,不懂规则,有时甚至会要命。
怎么破?
我一直觉得,心理学规则如同昼夜交替,是牢不可破的自然规律,我们既然无法改变,唯有先充分了解规则,然后顺应并利用规则。
当我们已看清一个人狼心狗肺,不值得付出时,就应及时止损,停止一切投入,千万别因为不甘心而继续,那样只会让你像个赌徒一般越陷越深。
而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如何巧妙而得体的引导别人对自己进行情感投资,以此增进与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的感情
对一个人付出越多,只会让你更爱他,而不会令他多爱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