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小事 · 杠精之所以为杠精

image

作者:公子V

很早以前和一些乡镇企业家去了趟英国,老于是其中一个老板。老于认识大概五六个英文单词,其中居然有一个是 fish。(剧透一下,老于不是杠精,我只是拿这个事儿打个比方)

有一次我们吃晚饭,大家都不认得菜单,就让我拿着一本给讲解,有的人直接说你看着给点就行了。老于不行,非要拿一个菜单在那里研究。你说大字不识几个的,有啥好研究的?最后他看了半天,指着一道菜说,“我就要这个,这个 fish,今天吃点儿鱼吧”。我当时也没体会到他的心情,看了一眼那个菜,说:“于总,那个不是主菜,是个冷盘儿,要不再给你点个热的?”老于当下就有点儿不开心,想都没想,说:“就这个吧,我今天也不饿”。我有点儿明白过来了,后来点菜的时候跟服务员说要一个有鱼的冷盘,又要了一份煎鱼。老于后来很高兴,说“你看看,fish,就是两个 fish 嘛”。

怎么评价老于这个人?倔,好面子,就认识五六个单词。

解读一下老于的行为,他这么大一个老板,在国内也算是行业精英吧,一下扔到一个陌生国度,英语也不会,啥也不懂,吃饭上厕所都得人照顾,心理上有点儿接受不了,面子上有点儿挂不住。他必须得体现一下自己其实是有生存能力的,自己是懂的。怎么表现?别人这些文盲,连个菜也点不了,可他能点啊,他认识英文单词儿啊。但是他实际上不能点。花花绿绿那么多东西,老于能做的,就是一眼看见里面有个 fish,并且坚持要那个菜。别人要告诉他那是个冷盘,他就不高兴,明明就是 fish 嘛!

网上的所谓杠精,他们也不是喷子,大多数时候也没什么真正的恶意,只不过他们脑子里就只有一个,或者那么几个事情,几套逻辑。如果你脑子里就一两个事情,你是很难理解别人到底在说什么的。长长的一篇答案里面,放眼望去,就看见 fish 一个单词是认识的。这也没啥,但要是赶上这个人倔,还想发表点儿意见,那就完蛋了,他肯定就要留言:“你写这个 fish 是什么居心?”让人摸不着头脑,一篇万字长文手一抖写了个 fish,可有可无的,这家伙在这儿跟我抬啥杠?

讨论豪车要买什么保险,关于豪车他没什么概念,就是有一天路上看见一个开宝马的违章停车,那他就只能一腔怨气,于是评论说“开豪车的果然霸道”。讨论香港小孩儿怎么读书,他也不认识几个港人,就是网上看见香港人看不起大陆人,于是评论说“港灿如何如何”。你说某种花大部分是红的,他也不懂植物学,就是曾经见过某个种是黄的,于是评论说“瞎说,什么什么花就是黄的”。你觉得莫名其妙,觉得他是个坏人,但他也不是,他只是有参与讨论的意愿,但没有参与讨论的能力罢了。你把莎士比亚原文给他读,让他评价,他最后也就找出来 fish 这一个单词儿,只能说,“第 238 页出现了 3 个 fish,这不科学”,仅此而已。大家可以琢磨琢磨,“《麦克白》第 238 页出现了 3 个 fish,太多了,说明这不是一个好本子”。这是不是一个典型的杠精言论?就是这个道理。

更有甚者,如果有些人脑海里就有一个强烈的事情要表达,甚至有比较强的战斗意志,那他眼中的世界,就会只剩下那一个事情。如果一个人满心只有仇富、民粹、恨国这样的任何一个话题,他倒不一定没文化,但受极端思想影响,其逻辑能力和心智水平,也就相当于满篇英文只认识一个 fish 了。他不是看不懂别的,而是选择性屏蔽了。所有的问题都要扯到他头脑里那一件事情上。

但是你一旦要指出来他的问题,那其实就犯了忌讳了。人家本来就认识一个单词儿,想跟这儿参与一下,表现一下,结果你直接说:这么一大本书,你咋就认识 fish 这一个单词儿呢。这怎么能行?你哪怕是骂他全家,他都不一定跟你抬杠,但你踩住他命门了,他不怼你怼谁?

这就是我看到的大多数杠精的动机。甚至可以说,他们需要的都不是参与感、尊严感,而是最最基本的安全感,信息太多了,逻辑太复杂了,他需要通过抓住自己能理解的这一个点,不断自我确认:在这个场景下我仍旧是有自理能力的。如果不抓着这一点,不穷追猛打,那就承认了,在这个问题下他彻底失去了发言权,“吃饭上厕所都得人陪着”。人在信息获取和决策中如果缺乏安全感,就会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为,不过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说这么多,不是为了教育杠精,都是成人了,要说懂了什么,那只能是自己学会的,不可能是别人教会的,况且,一个成年人没有权力更没有义务去教育另一个成年人。写这些,其实是为了提示自认为不是杠精的朋友们,要学会自省。因为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只局限在少数几个事情或者几套逻辑上,都有可能狭隘,我们可能没有杠精那么偏激那么文盲,但我们也可能出现杠精的倾向。尤其是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体验,相比于世界之大,都是很微小的,你脑海里的理论和观念,永远都只能是对有限样本、大噪音之下的数据点的 over-fitting,如果过分依赖于某一个角度、过分执着于某一套逻辑,那就会成为老顽固,止步不前。

看到一些杠精言论,感到好气好笑的时候,我都要想想,我自己会不会过分倚重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强行解读了很多我原本没有能力解读的东西?见不贤而思自省,这也算是一点好处吧。

来源:知乎日报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