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伪装的人设都有崩塌的风险,而学霸人设无疑是风险系数最高的。
其他人设尚可以伪装,但学术无法伪装,它需要的是真才实学,是 “板凳甘坐十年冷” 的沉潜钻研,不可能速成,也容不下半点沙子。
“知道” 告诉你,为什么学霸是明星们最危险的人设?
农历新年演艺圈的第一个 “瓜” 来得比想象中的快。刚与葛优合作小品并登上春晚风光无限的明星翟天临,近日被网友们疑似其博士学位 “注水”。
微博账号 @PITD 亚洲虐待博士组织在大年初三转发了一个知乎问答:为什么翟天临博士毕业了,但是却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一场舆论风暴由此掀起。
很快有网友爆料,翟天临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一篇论文涉嫌抄袭。此前能够公开检索到翟天临的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发表是在《广电时评》上的《谈电视剧 <白鹿原> 中 “白孝文” 的表演创作》。全文只有 2800 余字,网友通过知网检测发现,有 1646 字的内容与他人发表内容一样,文字综合复制比达到 39.4%,大大超出一般 10% 到 20% 的规范线。
而按照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申请条件的文件,该校录取的博士生在校期间应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正式公开发表与本学科相关的至少 2 篇学术论文,其中应至少有 1 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且不接受用稿通知(期刊在论文正式公开发表前向作者发出的通知,告知其稿子已被采用,随后将发表)。
2 月 11 日北京电影学院发布声明称,学校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已经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程序。学校表示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持零容忍态度。
至此,此次风波脱离了演艺圈人设崩塌的范畴,而成为一起涉嫌学术造假的社会公共事件。
先往大方面说,翟天临事件涉及到学术造假、学术不端、学术不公平等议题。有网友统计,翟天临在读博四年期间,“至少主演了 11 部戏、参演了 7 部戏,做了 24 个代言、录了 17 个综艺”。
别的博士忙着搞研究、发论文,辛辛苦苦熬那么多年才能毕业,一个明星却在名利双收的同时,轻松拿到毕业证?
因此,我们不妨来说说另一个方面,即演艺圈卖学霸人设现象。
娱乐圈的人设,就是对明星的包装。应该看到,演艺圈的本质,就是商品与消费,明星是商品,粉丝则是消费者。如果明星这一商品直接抖露出它的本质 —— 可能是优雅、低调、内敛,但这个概率太低了;更普遍的情况是,商品的本质是懒散、虚伪、龌龊、平庸。试想一下,如果商品直接这样推广到市面上,没有多少粉丝会有购买的欲望。
这时,一定要有包装。演艺圈有无数专业的经纪团队、宣传团队,他们的工作就是结合明星的外貌、性格、才艺,甚至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方面,为明星进行完美的包装,这个包装就是人设。比如可以将一个虚伪、浅薄、没有什么文化素养的人,包装成一个优雅礼让、又充满禁欲气息的男神。此时,粉丝着迷的并不是明星本人,而是以明星的外形条件为基础、由演艺公司打造出来的人设。
如今明星们都卖人设,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人设扎堆、人设同质化的尴尬。老干部一火,许多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的中年男明星,发通稿时都自称自己是老干部;禁欲系一火,那些演戏时总是一张面目表情死鱼脸的男明星,又全网发通稿,把自己形容成禁欲系…… 结果是,男明星各个都是老干部、禁欲系、深情派,女明星各个都是女汉子、傻大姐、总攻大人。
可见,卖什么样的人设,大有讲究。在一个信息爆炸、注意力有限的时代里,你要让观众更好地记住,除了有好作品以外,还要在人设上有 “记忆点”。学霸人设,则是在卖人设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 这是一招险棋。其背景是:大部分明星都不读书,都是大学渣。
这与我们明星的培养体系有关。在中国大陆,你若想成为一名明星,走的就是艺考路径,如果能够考上 “三大”(北电、中戏、上戏),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而高考时,艺考的分数线划得相对低。
不久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和《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显示,2019 年对艺考文化课要求提高:艺术生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将分别不低于当地高考二本线的 70% 或者 75%。
换句话说,艺考生的文化线只要达到本二线的 70% 即可(这个比例还是 2019 年才提高的,而 2018 年的要求是不低于当地二本线的 65%)。在高考扩招、本一学历贬值的情形下,这样的分数线要求真的不高。因此,大部分明星高考时文化课成绩普遍在 300 多分 - 400 多分之间,个别像关晓彤这样高考分数高出本一线的,就显得非常稀罕。
稀少的就愈发显得珍贵。不同于国外演艺圈学霸扎堆,如休・格兰特是牛津大学英国文学专业的,抖森是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古典文学专业的,丹・史蒂文斯是剑桥大学英国文学专业的,艾玛・沃特森以全 A 成绩进入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学等,国内演艺圈的大部分明星文化课程大多没那么扎实(这虽是事实,但术业有专攻,也不必对明星有智力上的优越感,演技与演员的文化素养并不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如果有明星不仅戏演得好,学习成绩还好、文化素质还高、甚至拿到博士学位、还准备到北大读博士后 —— 这简直就是娱乐圈的 “珍稀动物” 了,一下子就跃居鄙视链的顶端。
不论翟天临是否是学霸,一个确定无疑的事实是:他的确被这种人设的光环所迷住了,他因为学霸的 “身份” 而产生了一种优越感。所以他在采访中不免夸张地渲染自己学业的 “牛叉”。他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自己的高考成绩:高考高过 580 分,其中数学 19 分,文综超过 270 分,达到国际关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据网友扒皮,当年的山东文科状元文综才拿到 267 分,而国际关系学院当年在山东的文科录取分数线是 641 分。
任何伪装的人设都有崩塌的风险,而学霸人设无疑是风险系数最高的。因为其他人设尚可以伪装,但学术无法伪装,它需要的是真才实学,是 “板凳甘坐十年冷” 的沉潜钻研,不可能速成,也容不下半点沙子。这不禁让人想起李健和靳东在人大的一次对谈,哪个是有知识、有文化、有底蕴的真学霸,哪个是虚张声势、好为人师的 “草包”,一对比就现出了原型。
可见,真的才学不必卖人设,哪怕当事人从不卖弄,观众也就能在细枝末节中感受得到;而假的人设,无论你怎么夸张渲染,它终究是假的,稍有不慎,就露出马脚,落了个满盘皆输。
来源:南周知道 微信号:nz_zh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