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何辰
编辑 | 席骁儒
出品 | 盖饭特写工作室
2008年,韩寒的挚友赛车手徐浪在俄罗斯因意外死亡,葬礼在杭州举行,韩寒为他抬棺,当着众人嚎啕大哭。从那之后,韩寒决定「要开始关心身边的人」,他对自己曾猛批过的文化人道歉:「我的观点是错的,对你们造成的伤害带来的误会,我很愧疚,碍于面子,一直没说,希望你们的原谅与理解」。
后来导演韩寒把徐浪的故事写进剧本,前年新电影刚刚开拍,已经有人问:《飞驰人生》拍得怎么样了啊?
1
不打不相识
2010年8月,韩寒与陆川等人在北京聚会,两人握手言和。从左至右:陆川、王小山、高晓松、张恩超、韩寒
2012年3月中旬,高晓松的新节目开播。本想着就像北京人在饭桌上胡扯一样对着镜头瞎聊聊,他给节目起名《闲得蛋痛》,节目组说这不合适——潜在冠名商们既闲不得、蛋也不疼。
于是高晓松找朋友帮忙,韩寒给他改了个沿用至今的节目名《晓说》。
那会儿,因危险驾驶罪满格服刑184天的高晓松刚出狱不久。作为名人的他,在狱中并没得到什么优待,好在「矮大紧」的外号也不是白来的,人皮实,监房里清苦的物质生活耐得过去,还给他增加了很多难得阅历。
出狱后,高晓松成了酒席大神。遇见俗气的,就谈俄罗斯文学,遇到高雅的,就讲一生没离开过北京西站的号友,从此再无对手。
相比之下,失去自由的孤寂就不那么好受了。出狱前,一位很重意气的互联网大佬专程去请他吃了顿好的,高晓松和普通人一样,嚎啕大哭。
但他与韩寒的友谊倒也经受住了铁窗考验:入狱期间,高晓松执导的《大武生》上映,他在里边用磁卡打了一圈电话,请朋友们站台捧场,因为这电影拍摄成本高,他怕票房扑街。
北京的朋友都很够朋友,打过电话的都出席了首映礼,可上海「那些所谓的腕儿」里,只有韩寒一人去了。
其实韩寒也差点儿没赶上。《大武生》上海首映礼在五角场的一个影院举行,离韩寒家特别远,他刚从山东赛完车回上海,回家都来不及捯饬一下,就赶紧开车赶去现场。
多年后二人说起此事,高晓松感叹,人生还是要经历些不好的事,才能看出人心。韩寒听了,为自己捏把冷汗,如果当时没赶上,晓松老师岂不是心里要生芥蒂?
高晓松呵呵一笑:
你要没赶上,那上海首映礼就一个捧场的都没有,我不会对你有芥蒂,我会对上海人有芥蒂。
韩寒赶紧恭维,说当时赶去是真的对电影抱有期待,另外也因为「青春里都是高晓松老师的歌」。
两人正是因为高晓松的歌才有交集,还为此恶斗一番,也算不打不相识。
当初,公知韩寒每天写一篇博客针砭时弊,涉及面甚广。比如2006年9月对现代诗歌与现代诗作者极尽嘲讽的《现代诗和诗人为什么还存在》;2007年4月针对郑钧批判选秀恶俗却又担任快男评委一事写下《最近的一些安排》,引发二人一场论战;2010年1月连发两篇博客文章《我只是在猜想》和《中国官员必修课之第一讲<兰州悲剧>》,接连被删——韩寒后来对删稿习以为常,他的博文平均每个月会被删除一次,这些博文篇篇数十上百万点击,与如今流量明星的热度差不多。
人红是非多,韩寒以笔做武器,当然就少不了和人笔战。
2006年3月初,文学评论家白烨与韩寒对骂,遭韩寒粉丝围攻,被迫关闭博客。这场骂战里,韩寒干脆连带整个文坛都骂了:「文坛算个屁,谁都别装逼」。作协副主席陆天明站出来为白烨说话,也被奚落得灰溜溜退场。
陆天明儿子陆川眼见父亲被骂,站出来炮轰韩寒,只是也没轰赢。他向好哥们儿高晓松诉苦:韩寒怎么这么猖狂,把我爸骂得跟王八蛋似的。高晓松哥们义气,想起来韩寒《三重门》书里全文引用他歌词,没找他要授权、也没给他一分钱版权费,正好拿这事找茬为朋友出头,「大不了陪哥们父子一起挨骂呗」。
这架还没吵起来,就做好挨骂准备了,心里大约是底气不足的。果不其然,韩寒粉丝的骂声让高晓松难以招架,而韩寒随后就以胜者之姿玩起自己最擅长的谐音梗:其实,高晓松告韩寒这事,古人早有定论,那就是,高处不胜寒——这种如今看来令人尴尬的写作技巧,当年却很受追捧。
但韩寒还是有所让步,毕竟歌词这事高晓松占理,说新版书里会把这段删除,还表扬高晓松够义气,能为朋友插自己两刀。高晓松见韩寒退让,也松口,这官司不打了,歌词让他继续引用,如果要付稿费就捐给希望工程吧。
两人这么你来我往依着彼此给的台阶从当时互骂的混战场里退出来,还成了朋友。2019年《晓说》做到最终季,高晓松邀请韩寒来当嘉宾,此时二人一个年届五十,另一个三十有七。
中年发福的韩寒,早已不复当年锐气,聊天过程里,一丝犀利也无。
2
年少狷狂
韩寒说自己也算名校出身,当年考入松江二中,虽拉低平均分、又是体育特招,好歹也是正儿八经考进去的
去年1月接受「一条」访问,韩寒开始自省,说退学是件很失败的事,是自己当年不能胜任挑战,这并不值得学习——学人长处难,学人不如意处却简单,你可以轻松学会托尔斯泰得个性病,但永远学不会《战争与和平》。
混迹科技圈忙着造电动车的李想看见韩寒这条微博,深感认同,认真回复了一段:当初如果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我才不创业呢。
媒体拿韩寒这番话做文章,创造许多新标题,例如,韩寒从良、油腻中年韩寒打脸史、韩寒的中年谁的危机、中年韩寒的叛变、韩寒与世界和解……
也难怪他们诸多感慨。一转眼,当年那个未满17出小说、拿着50万版税退学、到央视「舌战群儒」、长长斜刘海盖住半边脸的尖锐青年,已经三十多了。
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韩寒曾度过无忧童年和品学兼优的小学时光。可「三好学生」长大后开始沉迷课外书,无书不看却唯独排除中外名著——他觉得好些被人推崇的长篇小说文笔拖沓,太强调思想性,一些外国小说又因翻译得半生不熟,读了也是浪费时间。
他也不看作文辅导书,因为千篇一律、陈词滥调、虚编乱造。
叛逆的种子悄然发芽。初中时自觉成绩还行,一次考试,三门一共考了273分,平均一门91,他暗自得意,这么高分怎么着也是年级前十吧。可结果出来,他排班里第42名——全班总共也不到50人。
不知道那些人都怎么学的,那次以后,我就放弃「做个好学生」的想法了。
没必要为了争个不感兴趣的第一而拼死拼活,韩寒开始寄情写作,一周能写出十几篇小说、散文。把它们寄出去,作品时有发表,韩寒小有名气。同学迎面走来会喊他作家,可《书店》这篇发表后,班主任看了却说他文笔下流。年少轻狂,他很不服气:今后一百年里,我们初中没有一篇文章可以超过我韩某人。
与班主任关系不太好,总被罚抄班规,他三支笔一起握,就当练字了。
那时韩寒十分厌恶所谓「圆滑一生、虚伪是真」的做人真谛,不知如今态度有没有改变。
后来无意中发掘自己的长跑天赋,靠着体育特招进了松江二中——其实也就加了8分,刚好弥补他离市重点分数线的那几分差距。这所高中是名校,前身是乾隆年间的「云间书院」,1904年全国推行新学时更名松江府中学堂,至今已百余年。校园里种了许多银杏树,一到深秋落叶满地尤其美。韩寒后来拍《乘风破浪》,片中那条林荫大道,就是在松江二中取的景。
高中时期,韩寒叛逆更甚、擅长挑刺,松江二中几个资深语文老师都被他笔伐过。不光老师不是对手,他还能从教材里找出不少错处,同学拍手称赞「骂得好」,韩寒反而讽刺他们——你们怎么不敢指出?这就像见死不救,源于人性里的懦弱。
也曾因好奇到学校的广播站、合唱团、文学社、校刊编辑组逐一溜达一圈再退出,只是他退出的理由虽然很实在,但是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自愧水平有限,联想能力也不及同学发达,比如从一局象棋比赛里看出科教兴国和爱国传统,从一篇缺乏创见的小论文里可以反映出改革开放20年的成就。
那时他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掌握真理的少数人。第一个人说一番话,被第二个人听见,和他一起说,此时第三个人反对,而第四个人一看形势,跟着那两个人一起说。
韩寒觉得,自己便是那第三个人。
3
以一敌众
2000年,韩寒火成一种现象,受邀参加央视《对话》栏目录制,视频播出后,韩寒粉丝夸他「舌战群×」
念高中时,青春文学开始流行,韩寒口中的版本是:他花了一学期写《三重门》,学业因此荒废。
本想着离期末考一个月的时候对各科突击就能顺利通过,但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七科齐齐亮起红灯——因为忙着写东西,体育训练很少去,所以就连体育也挂了。
不仅作为体育特招生挂科体育,还作为一个知名作家挂科语文,不过,这也是有缘由的——韩寒作文拿不到高分,分析题也做不好,他没法理解那些划线句子背后作者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后来稍有名气,有学校把他的文章放到试卷里,朋友发现了,拿来考他。那是道选择题,韩寒是作者本人,却答错了。
他因此得出结论:这说明是规则出了问题,而不是我有问题。
留级一年后再次七门功课全挂,韩寒心生退意,校方倒也宽容,给他办了一年休学,还说如果在外面混不好,一两年后可以再回去继续念高一。
若真的一两年后回去,韩寒再读高一时,他的同班同学们已经上大一了,丢不起这个人,还不如干脆退学。那时《三重门》畅销,韩寒拿着丰厚版税,一时倒也不愁生计。
出书、挂科、退学,「七门功课红灯照亮前程」的韩寒受到青少年追捧,甚至引发一连串退学潮:有高考交白卷的,有考上复旦退学的,还有干脆不读大学去北大旁听的——因为韩寒说了,在哪儿都能学习,未必非要有个大学录取通知书,没学生证去大学校园里也不会被治安拘留。
为此,央视专门做了期节目叫《对话韩寒》。按照常理,这节目要「对话韩寒」,应当是韩寒当主角,可节目开始录制后,韩寒却在后台等了许久——台上主持人脸上笑意浓厚,说节目录制时间因为韩寒的「不确定」一直在不停地调整,韩寒跟她通电话时还说,主持人就得迎接挑战。
她先与专家、教授、热心观众谈论韩寒现象,直到观众席上一位梳着麻花辫的女士一脸严肃地说,没经历初中、高中、大学这三重门,可能永远只能当毛毛虫、无法变成蝴蝶,至于韩寒,他是土鸡变凤凰。
之后,韩寒终于被请上台。主持人问韩寒是不是觉得自己像个名人,韩寒答,没有,我土鸡。可土鸡韩寒毕竟是畅销书作家,在不到17岁的年纪已经拿到50万版税,女主持顺口冒昧地问身旁已经出过十几本书的博士生导师,您的版税有50万吗?
导师有些尴尬地调整坐姿,翘起二郎腿好让自己显得姿态轻松一点,双手却下意识交叠起来。一连串身体语言过后,他干笑两声,「为保持学术界的体面,我还是不回答这个问题」。但还是忍不住感慨:韩寒只有一个,如果韩寒也像我这样有很多个,那他的版税可能比我还低了。
讲到话语权的问题,这位导师举例说,他们研究院里七八十岁的老先生开会时教导五六十岁的先生:你们这些中年研究人员,当务之急是积累资料以利于将来搞科研,40岁以前说的全是废话,不能随便乱写文章。
一直安静的韩寒忍不住打断:40岁以前说的都是废话,这是谁说的?导师一时语塞:你姑妄听之吧。
那时韩寒在隐隐的不安里负隅顽抗,他知道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自我认知与他获得的关注地位不甚匹配。
博客时代,他逐渐从争议里走上「神坛」,心里知道,很多人都等着骂自己呢,一旦有任何「药引」,大家会一齐把他拉下来。
4
纷纷扰扰
吃瓜群众最喜欢什么呢?
当然是喜欢做脑残粉,做砖做梯扶人上神坛,然后,再眼见那些人自神坛跌落摔倒,头破血流,吃瓜群众才心满意足,人生的快乐源泉大抵如此。
韩寒大约深谙此意,所以他一直在等,到底这一天是什么时候、因为一个什么样的事件?直到2011年年末,他连发三篇博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
依然是他杂文惯有的笔触,「在社会构成复杂的国家,尤其是东方国家,革命的最终收获者一定是心狠手辣者」「大部分中国人一副别人死绝不吭声,只有吃亏到自己头上才会嗷嗷叫的习性,一辈子都团结不起来」。
在专业媒体人眼中,《韩三篇》缺乏基本的政治和经济常识,仅仅是为发表观点而写作。以至于很多人猜测,「韩寒最近是不是又看书了」。
其实在网络时代,逮啥都发言的公众人物非常容易被剥皮。因为一个人的知识有限,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讲出道道来。遇上不熟悉的领域,能克制自己的发言欲望,是一种人生美德——既然是美德,就少有人拥有。
所以,公知韩寒终于被「剥皮」了。当众人正对这「韩三篇」热烈讨论时,IT博客作者、后来的连续创业者麦田发文质疑韩寒部分作品的真实性,他评价韩寒是个奇迹:韩寒与鲁迅等读书人不同,一个从不读书的年轻人却以文立身,成为当代中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
那年,公知一词还没有在粉红青年们自残式的围攻中带上贬低讽刺之意,所以麦田特意加上引号。
在麦田的《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一文里,他提出众多论据,比如韩寒在新概念作文比赛一小时写出的《杯中窥人》,出题人李其刚是韩寒父亲韩仁均的大学同学。之所以能出名,不过是「拼爹」,背后有团队代笔,而之后与路金波合作,则是商业包装的结果,韩寒只需配合表演。
韩寒迅速回应,写博文《小破文章一篇》,发毒誓重金寻代笔:所有我的文章,如有一字他人代笔,我诅咒我自己不能活到我女儿成年!如果你能找到代写者,我给他2000万。
有好事者阴损评论,若代笔是真,毒誓应验,是韩寒在女儿成年前就一命呼呜,还是说韩寒女儿会幼年不幸夭折呢?韩寒粉丝则坚定不移地相信,偶像迫不得已带上宝贝女儿发毒誓,应是真的未有一字属他人代笔。
彼时范冰冰正转型「范爷」,一句「我挨得住多深的诋毁,就经得起多大的赞美」被广为传播。韩寒引用此句,范爷看见,也跟着悬赏2000万支持韩寒——两人在2011年2月有过合作,韩寒为范冰冰主演的《观音山》主题曲《辞》作词,被问及是否会在电影上合作,韩寒担心范冰冰片酬天价自己不知是否付得起,范冰冰谦虚地说,自己片酬当然没有韩寒写词贵,况且她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片酬不是问题。
这场「斗争」打一开始,打假斗士方舟子便看在眼里,他默默搜集韩寒「罪证」,准备找个合适的时间点加入。
此后几年里,韩寒隔三差五陷入质疑。2014年8月,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中青报转载两篇有关韩寒针锋相对的文章,类似编者按地写了两个字加个感叹号「争鸣!」。这两篇文章分别是清华教授肖鹰批评韩寒的《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和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的《不要用大字报的方式倒韩》。
5
方韩之争
2012年5月6日,方舟子开始了对韩寒身高的质疑:身高本无意义,但韩寒对着镜头声称他的真实身高1.73米,讨论他的身高就很有意义,看看此人有多假
麦田发第二篇博文继续炮轰韩寒的时候,方舟子忍不住加入战局。可没几日,麦田就公开道歉,说自己对韩寒的质疑证据不足。韩寒暗自得意,高调表示接受麦田的道歉,且揶揄方舟子:我最担心方舟子老师,才登台唱了几句,憋足劲刚张嘴要唱高潮部分,不料麦田老师切歌了。
他写了篇《人造方舟子》,列举方断章取义、造谣、传谣、误导,要求方舟子逐条回答。
其中,斥方舟子断章取义这一条摆在第一位,起因是方舟子引用两段韩寒骂质疑者的话,一段是骂方舟子「你为了你的事业45岁头发就秃了,我给你这么来几句,你他妈的会不会胸闷。但我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是最下流的招数」,一段是骂麦田「证明你精子活力比较差,综合了你老婆必然偷人和你精子活力必然差,证明你孩子必然不是你的」。
韩寒说,方舟子写下这些话意思很明显,就为引导人们认为韩寒是在辱骂,并没有结合原文和上下文语境,「一般人断章取义都会取到句号,方舟子居然会断章取义到逗号,这种程度,已经叫舍身断章取义了」。
方舟子怎会认输?他可是中国互联网骂战之王,在知识储备、外语水平和言辞刻薄三方面都罕遇敌手,这三条有其一,就可以横扫中国互联网,何况全都具备。不信你去推特看看,他一个人硬杠特朗普忠心耿耿战斗力超强的华人粉丝团,轻描淡写就能让对手满地找牙。
这么多年方征战网络骂界,几乎未尝败绩,硬要找一个的话,大约也只输给过木子美。韩寒既然惹急了这样一个人,炮火自然就会来得比他想像的猛烈得多。
方舟子回韩寒《答韩寒<正常文章一篇>》,对其一一反驳,最后还不忘强调,韩寒把「45岁头发就秃了」当成生理缺陷,然后网上大批韩寒粉丝对他乱骂「秃子」,好像打中他软肋似的,其实他连肖传国的锤子都挨过了,还会怕这种人身攻击?
方舟子把对韩寒的质疑聚焦在《三重门》上:既然《三重门》的书名取自「王天下有三重焉」,那么「重」就应该读作zhòng,可是韩寒读做chóng,不过他父亲知道这个典故,所以「韩寒的代笔就是他爹」。
2012年1月29日,方舟子接受媒体采访,说韩寒百分之百是请了代笔,但他仍希望韩寒能对他列举的疑点逐条反驳,并且要反驳得很有道理,不能是狡辩或者胡搅蛮缠。从1月18日开始直至月底,方舟子几乎每天一篇博文质疑韩寒,这场笔战持续多月,撕裂了整个公知圈,大家都忙着站队,把围观群众都拖得疲惫不堪。
韩寒疲于应战,也发了多篇博文持续辩解,「我的小说就是我自己写的,跟我爹没关系」,直到4月,韩寒出版《三重门》的手稿《光明与磊落》,方舟子依然认定,手稿中没有大量改动,完全体现不出小说创作应有的过程,顶多只能证明韩寒誊抄过一遍。
这场「战斗」最终走向死局,方舟子一方不能证明韩寒一定有代笔,韩寒一方也不能证明自己绝对没有代笔。
韩寒曾向法院起诉方舟子名誉侵权,但第二天就撤诉,这事儿逐渐就交给时间稀释了。那时也在与方舟子笔战的中国初代网红罗永浩说,方舟子存心想搞臭韩寒的名声,这就是一场闹剧。
罗永浩曾与韩寒在电话里讨论此事,他劝韩寒约方舟子当面对质:他比你更嘴笨,还比你长得更难看,你有优势。
韩寒觉得还是算了,自己给出的理由是「走在马路上突然有人泼粪,不至于泼回去」。罗永浩则结合自身经历有感而发:清者自清在互联网时代行不通,一个人24小时给你泼粪,你若不回应,浑身上下就新屎盖旧屎了。
做了锤科以后,罗永浩对新屎旧屎的看法亦有所更正。
还是那句话,创业最治文青。
6
人至中年
高中时期,韩寒经常开着摩托车到金丽华的学校接她放学。金丽华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一直陪在韩寒身边,2010年与韩寒结婚,媒体说她「十载熬成韩夫人」
路金波也曾是个作家。千禧年那会儿,他以笔名「李寻欢」写作,与宁财神、邢育森一起,被称作「网络文学三驾马车」。后来转型成商人创办果麦文化,眼光挺准,签约作者韩寒、易中天、冯唐、安妮宝贝、安意如。一水的畅销书作家。
他这么评价韩寒:不要把韩寒理解成作家,不要把韩寒理解成赛车手,也不要把他理解成任何一个标签。韩寒是复杂的,他正在试图给自己的冒险生涯多个称号——企业家。
韩寒确实在试图转型。毕竟,与他几乎同期出名的小四郭敬明早就不靠版税实现了财务自由——2004年就成立「岛工作室」,2006年又成立公司出版《最小说》,后来又当导演拍了《小时代》系列,豆瓣评分虽低,票房收入却不低。
而韩寒直到2010年才出版自己的杂志《独唱团》,那一年韩寒年收入480万,排在「2010中国80后财富榜」第三,登上《时代周刊》,成了「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的其中之一。
可媒体创业却十分不顺,由于没有出版社敢出版,很快就夭折,他去印刷厂,亲眼看着一百多万册《独唱团》第二期、三百多吨纸,和工业垃圾一起进了化浆炉。那之后,又历经与方舟子一场大战,身心俱疲。
直到2012年,韩寒干起互联网,主编电子读物「ONE·一个」。那会儿还是投资热潮,投资人并不喜欢谈商业模式,更喜欢谈梦想、谈情怀、谈风口、谈乔布斯,可以说是毫无铜臭气了。看到韩寒这样的名人创业,自然要追捧,到2016年,韩寒已获得6000万A轮融资。
只是「企业家」韩寒不复往日犀利,作品也少了,他给自己的狗开了微博号,平日里写得最多的是段子。
眼见女儿韩小野「过分可爱」深得网友喜爱,老父亲韩寒蹭起女儿的热度。他拿自己「国民岳父」的名号做文章,电影《后会无期》宣传时,做了张海报印在整版报纸上,文案是:韩寒电影卖得好,小野嫁妆少不了。
虽被质疑拿女儿营销,韩寒的微博仍然不间断晒娃,俨然是个懂营销的好导演,在电影发布会上,粉丝山呼「岳父」,韩寒大吼:「反正你们想娶小野我是不会让的」。
小野给韩寒带来很多东西, 他无以回报,只想「当她登高冒险的一张防坠网」。
如若未来有变故养女儿困难,给李彦宏开车,替白烨磨墨,帮陈凯歌打灯,我都没问题。
小野出生那年,国民岳父被狗仔拍到另一面。月光下,他和女明星赵卓娜共赴公寓。说起来,赵卓娜还是韩寒夫人金丽华的学妹,和韩寒传过一次绯闻,韩少当时就说:「爱人如亲人,那么亲人为什么只能有一个」。
对于自己的婚恋观,他丝毫没想遮掩,希望和心爱的女孩们能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
我喜欢的女孩不能单独出去跟异性吃饭、看电影,但我可以。
这与对小野的态度截然不同,「我也许和其他姑娘早已如同亲人,我甚至希望她们之间能够友好互助和平共处」,没人知道金丽华到底和哪些姑娘和平共处过,但韩寒确与不少女孩有过往事。比如和女星金莎「散步在月光下」,韩寒将金莎挤在路边一处广告牌上,亲密相拥。
金莎曾说,韩寒喜欢飙车,而我经常搭车,感觉很爽;而徐静蕾是韩寒的红颜知己,因为她写得一手漂亮字。韩雪、范冰冰、王珞丹也曾与韩寒传出绯闻。
只要一说起这些事,好友兼合作伙伴路金波就会眉飞色舞:他有好几个女友,一人一张信用卡。韩寒自己也曾说,不觉得共享有什么败坏道德,婚姻应该是开放的。
他说自己对妻子毫无保留,「如果有新女朋友会告诉太太」。别人追问,你妻子同意你有女朋友吗?韩寒答:我觉得她会同意的。
韩寒夫妻二人相伴多年,金丽华在微博上关注了aywawa,那是一个教授女人御夫术——确切地说,是教女人如何讨男人欢心的网红。
7
终
1998年12月,松江中学晚自习时间,教室电视机在放《新闻联播》,一则消息说钱钟书去世,韩寒突然站起来,他激动地走到电视前盯了许久,接着转身对同学说:以后这个世界上写文章,我就是第二了,排我前头的就剩个李敖。
20年后,李敖去世。这次,韩寒没有再称第一。
参考资料
【1】杨澜访谈录:《韩寒 柔软的坚硬》
【2】《对话韩寒》.央视
【3】晓说:2019与韩寒谈谈
【4】土豆网:方韩之战事件真实纪录 《三重门》内的疑云
【5】侯虹斌:《白烨韩寒骂战升级》.南方都市报
【6】《韩寒谈喜欢的台湾作家:少年时喜欢李敖是错爱》.中国新闻网
【7】罗小敷、李颖娟、方舟:《公民韩寒》.南都周刊
【8】冯伟宁:《吹捧日本AV女优遭骂,韩寒否认自己很黄很暴力》.重庆晨报
【9】姜妍:《在传统和特立独行之间,长大成人》.新京报
【10】巫天旭:《李敖访谈节目再开炮,贬韩寒作品是臭鸡蛋》.重庆晚报
【11】林艳雯:《刘墉直言很喜欢韩寒:骂我的时候尤其可爱》.青年报
【12】张洁平:《我没有立场只分对错》.亚洲周刊
【13】张超:《从斜杠青年到中年商人:韩寒已与自己和解》.全天候科技
【14】朝天辣:《36岁的韩寒活明白了》.虎嗅
【15】杨银波:《今非昔比的韩寒现象》.中国人权双周刊
【16】韩寒:《我们这个民族似乎特别容易被侮辱》
【17】肖鹰:《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中国青年报
【18】储殷:《不要用大字报的方式倒韩》.中国青年报
【19】阚超群:《对话低调版韩寒:我并不叛逆》.纽约时报中文网
【20】陈鸣:《差生韩寒》.南方周末
【21】林子:《阿里投资亭东影业,韩寒IP值多少钱?》.新京报
【22】韩寒:《我所理解的教育》
【23】周锐:《韩寒从作家公知到娱乐商业帝国掌舵者?》.娱乐独角兽
【24】夏国祥、郭小兔:《韩寒的奋斗》
【25】路琰:《韩寒:谁让我是站着说话呢》.环球人物
【26】蔡辉:《年轻人没必要都学韩寒》.北京晨报
【27】苏建勋:《韩寒登顶10亿先生,他说:别怀疑钱的力量》.钛媒体
【28】刘慧:《韩寒再挑衅称作协为驯化基地,作协无人回应》.华商报
【29】曾俊:《韩寒认了婚外情又反悔 专家:公众人物要注意尺度》.广州日报
【30】伊冯:《油腻中年韩寒打脸史》.金融八卦女频道
【31】韩寒:《第三个人》.牛博网
【32】韩寒:《给百度李彦宏先生的一封信》
来源:盖饭内容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