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现在为产能的事情显然很焦急,
实事求是的说,小米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在全球六强里面,小米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是最弱的。
三星,华为,OPPO, VIVO都有自己的手机工厂,产能全部都在千万级别及以上。
OPPO和VIVO是全球最大的五家手机制造公司之一,工厂还开到了印度,三星更是全球最强势的零部件供应商,可以说没有之一。
苹果虽然没有自己的工厂,但是出货量大,更重要的是品牌价值高,苹果认证供应商是金字招牌,2018年整个中国大陆的苹果供应商也就27家,具有很强的价值和品牌效应,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是业界创新标杆,整个业界都要跟着苹果的创新走,所以苹果对供应商控制能力强。
而小米在六强里面,
一个是没有自己的工厂,全部依靠代工,而在代工厂的地位又无法做到说一不二,
例如富士康的第一大客户是苹果,现在新开发了比亚迪作为小米9的代工厂家,但是比亚迪的第一大客户是华为。
一个是小米前些年把自己定死在性价比上,向高端突破速度最慢,导致现在高端机出货方面出货量最少,不仅大大少于苹果,三星,华为,也远少于OPPO,VIVO,因此在高端元器件方面话语权也相对弱势。
这个弱势不只是需求量的弱势,也是价值弱势,
供应商希望自己的元器件,尽量的使用在高价值的,尤其是在业界销售火爆的昂贵旗舰机上,这样提升自身的产品的价值效应和品牌效应。
售价三四千元的旗舰机和售价两三千元的旗舰机,哪怕元器件购买价格一样,订单量也是一样,供应商也会倾向于卖给前者。而这恰好是小米的弱点所在。
这就跟国内的品牌汽车厂家,总是喜欢把新车给名人去使用一样。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创新引领,对于供应商来说,
订单量需求只是一方面,高价值旗舰机需求也是一方面,
另外同等重要甚至也可以说更为重要的是创新引领,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在规划下一代产品的时候,规划团队永远会处于惶恐甚至迷茫的状态,因为电子市场竞争高度激烈,一年的时间指标又会落后,一旦这一代规划失败,损失将极为惨重。
这个时候有创新能力强,能够引领业界前进方向的手机厂家,来指引供应商的创新方向,这对供应商来说也是巨大的价值,因为一旦做出了超越同行的产品,将会导致在份额和利润大大提升。不仅如此,采取联合攻关的形式,手机厂家承诺只要你能做出来产品,我就保证购买量,采取共进退的合作伙伴形式,也大大的减轻了供应商的投资风险。
因此对供应商来说,像苹果,三星,华为等公司合作搞联合研发,也会导致在产能方面具有优先和话语权。
引领行业供应商的创新,前些年可以说主要是苹果和三星,现在国内厂家也逐渐追赶。
比如双摄,三摄,折叠屏,超级快充,挖孔屏,屏下指纹,5G天线等等,
创新一定是有风险和难度的,手机厂家和供应商厂家在联合攻关中,会遇到良率,技术,工艺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还会有成本在初期较高的问题,另外产能也是因素。
所以手机厂家出于这些考虑,对于一些“极限创新”技术,往往不会一开始就大规模的使用在主力旗舰上面。
我们以华为为例,现在华为在搞的屏下镜头,折叠屏,55w快充等,都没有在“赚钱主力旗舰”的Mate 20 pro和即将发布的P30系列上使用。
不过尽管如此,华为依然把这些引领性质的技术用在了“非赚钱主力“的量产旗舰机型上,这样做是必要的,是帮助供应商提升技术能力,同时帮助供应商解决掉新技术导入初期的产能不足,良率低和成本问题,这就给供应商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对于手机厂家来说,如果总是能率先在业界推出新技术,能够和供应商联合攻关推出下一代产品,减少供应商投资风险,也意味着这家公司对于供应商来说具备非常高的价值,是灯塔和引路人,这样才会在供应商那里更有产能话语权。
如果一个手机厂家,永远是等着其他手机厂家和供应商开发的产品“技术成熟了”再去购买现货,那么这个手机厂家注定在供应链不会有多少话语权。
以京东方为例,即使在目前技术不如三星的情况下,在良率也需要爬坡的情况下,
华为一样不遗余力的主力推京东方的OLED屏幕,甚至不惜在部分主力旗舰机型上主打,那么我们也可以问简单的问题,
华为, OPPO, VIVO,小米,以后谁在京东方的高端OLED屏幕上话语权最大?
所以一个自有工厂,一个需求量尤其是高端机型的需求量,一个伙伴式创新技术引领,都极大的影响了一个手机品牌的供应链话语权。
产能的背后是在供应商的话语权,而要提升话语权,是需要长时间的扎实基础工作,不是简单的催个货就能解决产能问题。
小米现在显然也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果断的把红米品牌完全独立,同时小米品牌冲击高端,其实这不只是提升利润率,也是增强在供应商处的话语权,虽然这些问题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但是至少方向是对了。
不过方向对了,小米以后的路好不好走,能不能跑的比别家快,是另外一回事。
推荐阅读一位负责过一个小国家的销售渠道的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对现货的看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和小米现货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