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挣不脱的宁泽涛

挣不脱的宁泽涛

@北方公园NorthPark:

#宁泽涛退役# 宁泽涛是研究中国举国体制一个很好的样本。

他出身最有体制色彩的海军游泳队,一直以军人的身份要求自己,但因为他突破性的成绩和帅气的外表,他一度成为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运动员。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他的商业价值一度达到10亿人民币。

但身处游泳这样商业化程度较低的运动,宁泽涛很难像姚明和李娜那样真正突破体制束缚,实现所谓的“单飞”,而当他的个人利益与游泳中心利益产生剧烈冲突时,他就成为了一个可以被牺牲掉的角色。

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的停训事件,现在已经成为一场罗生门。央视可以给宁泽涛拍一部很倾向他的纪录片《转折点》,当年的游泳中心主任王路生被调到后勤机关“养老”,也可以看作是给宁泽涛平反,但在奥运会这个最重要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机会,失去了也就回不来了。

宁泽涛在里约奥运会上成绩不佳,他在喀山世锦赛上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便也不再被人提起,多像08年奥运会前的刘翔,高层领导在视察刘翔训练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刘翔要是在家门口没拿到金牌,他此前的成绩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几天之后,因为突然上了最大的训练强度,刘翔的右脚不堪重负,两天后跟腱伤病在鸟巢爆发。

宁泽涛也总会和孙杨被放在一起比较,要论负面新闻孙杨比宁泽涛多得多,但在中国的举国体制下,成绩从来都是运动员最强大的护身符,在金牌战略面前,所有不触动根本的错误都可以被选择性地忽视,孙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宁泽涛没有这样的机会,更因为16年里约奥运会后宁泽涛和游泳中心的矛盾公开,他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游泳中心的领导从没有否认过宁泽涛重回国家队的可能性,但那扇门似乎也从未真正打开过。

他只能不断地以个人身份在澳大利亚外训,参加一些无关痛痒的比赛。对于游泳这样的运动来说,没有国家的全力支持,就意味着没有完善的保障,没有机会进入国家队,就意味着没机会参与高水平的对抗,恐怕宁泽涛自己都找不到再坚持的理由。

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举国体制、金牌战略达到了历史巅峰,从那之后针对举国体制的争议就没有断过,学者郑也夫曾经说过,“北京奥运会后,是结束举国体制的最好时机。”

举国体制可以松动,民众对金牌的迷恋可以退去,但围绕在中国运动员身上的那个“原罪”却从来没有消失过:你是吃体制的饭长大的,你永远对体制有所亏欠。所以当年宁泽涛选择站到游泳中心的对立面,代言伊利,才会让游泳中心如此愤怒。

一切并非风平浪静。像滑板这样完全街头和商业化的项目进入奥运会后,滑手和社体中心之间就不断产生矛盾,孙杨在亚运会上花式遮挡领奖服,更是把这种冲突推向了台前。

而只要这样的“原罪”继续存在,宁泽涛的故事就永远不会是最后一个。

image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27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