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支付争霸战:国家队进场,砸下 20 亿争抢市场,试图收割行业?

支付争霸战:国家队进场,砸下 20 亿争抢市场,试图收割行业?

1

文 | 米格

众所周知,支付江湖早已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垄断,两家占去了市场份额的 90%。

2017 年年末高调上场的云闪付,却试图改变这一格局,开始切入各个支付入口抢夺用户。

媒体透露,去年一年,云闪付花去 20 亿预算。更有知情人士称,云闪付已拿下 2020 年的春晚红包赞助权,并将在 2019 年投入更多预算。

因为有官方背景,云闪付被称为 “国家队”。

尽管存在一些质疑,但国家队的优势开始展现。面对这一对手,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还能保住江湖地位吗?

01 强势入局

被支付宝和微信垄断已久的移动支付格局,最近发生了松动 —— 支付入口正在遭遇史无前例的激烈争抢,尤其是在交通、餐饮等有小额、高频、刚需特征的领域。

争抢者中,有不少新玩家,比如苹果。

但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大玩家,这也昭示着,当下的支付之战,更多是一种战略价值的争夺。

今年 3 月,苹果公司推送新系统,最大的亮点是加入了 “快捷交通卡” 功能,能把手机变成交通卡。

三星和华为等安卓厂商,也陆续支持 “手机变身交通卡”,方便用户乘坐地铁和公交。

但这些对手中,最可怕的是 “云闪付”。

上海、南通等地的一些公交路线,已开始可以使用云闪付 APP 扫码乘车。

媒体报道显示,截至 2018 年底,已有 21 个城市地铁和 570 余市县公交支持银联支付的产品。

为了应对强大的新玩家,支付宝早已开始布局,在上海的地铁站普及支付宝扫 “二维码” 进站的功能。

2

那么,“云闪付” 这个让支付宝都紧张的对手,究竟有何背景?

2017 年年底,银联宣布云闪付 APP 降生。

刚开始,行业内的人对云闪付并不太看好。

尽管有官方背景,身披金袈裟,但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巨头,已成为用户主要移动支付方式,它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况且,官方系又怎么擅长玩互联网?

结果,我们看到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动作。

媒体称,云闪付在 2018 年的市场投入,有 20 亿。它不惜重金,拼命抢夺市场。

首先是狂撒补贴。在过去一年里,云闪付依托银联场景,开展了很多优惠补贴活动。

譬如,发起 62 主题营销、商超节、菜场生活节、半价补贴节等。

其中,声势最浩大的,是去年的双 12 半价补贴节。

其宣传标语显示,有 40 万商户参与这次半价狂欢节。

多位用户表示,当时在一些大商超的收银处,“银联云闪付半价优惠” 的海报,随处可见。

很多收银员也会提醒用户,云闪付有减免活动。

不过,这次营销活动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实际上,不同商家给出的优惠不同,且并不是用户以为的 “商品价格的一半”。“这有诱导消费者,夸大宣传的成分。” 业内人士文苏表示。

尽管如此,云闪付也确实在用真金白银去收割用户。

公开资料显示,双 12 当天,云闪付的下载量,增加了超过 100 万,拿下了苹果商店免费排行榜单第一。

接着,云闪付开始撒红包。

早在 2018 年春节红包大战时,云闪付就已提枪上阵。

当时,云闪付采用的方式是:签到领红包,最高领 2018 元。

银联数据显示,2018 年春节期间,领取了 2018 元的用户,共超过 14000 名;而 2 月份云闪付环比新用户增长超 400%,日均活跃用户数超 200%。

而在 2019 年的春节红包活动中,云闪付下的力度更大。

譬如,用户由每天只领 1 次红包,变成了每天可以领 3 次。

有知情人士透露称,“云闪付已拿下 2020 年春晚红包赞助权”。

02 困难重重

云闪付的强势入局,标志着国家队进场。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 年,银行卡收单业务市场规模占比 32%,网络支付占 68%。

而网络支付部分的 80%,都是移动支付。

也就是说,移动支付正在占领用户支付习惯的高地,中国俨然迈进了无现金社会。

支付这个收割用户的利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几乎掌握了金融的所有入口。

移动支付崛起之后,新一代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在崛起。

“银行卡存在感变低,而拥有‘花呗’等产品的第三方账户,正在慢慢取代银行卡的大部分功能。”POS 圈支付网老编坦言。

此外,支付是重要的信息入口,还掌握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未来的变现潜力,无限巨大。

传统金融的坚实堡垒被支付行业攻下,又怎么不让传统金融惊慌?

于是,国家队入场,试图重新划分支付的江山。

“银联在努力适应,并引导移动支付的变化。” 老编称。

某种意义上,银联本身是支付平台,是所有银行卡的集合。

因此,银联的目的,就是让银行卡重回支付场景中。

image

但面对已垄断了移动支付市场的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云闪付还有机会吗?

“云闪付作为后发者,要想在品牌上反超,并不容易。” 业内普遍这样认为。

实际上,多位业内人士称,“云闪付依旧保留着国企的处事风格”。

除了撒币大战之外,云闪付还有一个获客的杀手锏。

“云闪付调动了很多银行的员工,强制要求他们拉用户。” 邮政储蓄的一位柜台工作人员称,他在年前接到任务,必须在一个季度内,拉 120 位注册用户。

为了完成指标,他不得不拉上身边的亲朋好友,还要向来柜台办理业务的客户推荐。

“下载云闪付的 APP 后,还要绑定银行卡,最后还要扫描我的支付码支付 1 分钱,才算完成注册流量。” 这位柜台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客户都嫌太麻烦拒绝了。

由此可见,银联为了发展 “云闪付”,已将所有可调动的资源都调动起来 —— 甚至利用银行网点,采取了地推方式。

有知情人士透露,他们每人每月需要完成十几个人的推广,且被推广的人要有一定数量的消费,才算达标完成任务。

他还表示,“这个指标不仅与每月绩效工资挂钩,也与年底考评挂钩”。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一年,多家银行都根据上级机构部署的推广 “云闪付” 的业务,展开了相关活动。中国银行龙岩漳平支行就是如此。

也有媒体报道称,当地央行对云闪付推广有指导性考核,虽然并非强制性的。

某银行从业者王京瑞表示,“银行任务标准不同”。

除了要求银行员工推广之外,它本身的决策机制流程也较慢。

云闪付的代理商胡薇无奈地表示,她很早就知道云闪付在 2019 年要发力,并准备投入更高的预算。

但 2019 年马上就要过去四分之一了,“一些代理商还未接到云闪付的确切消息,比如接下来该如何宣传推广”。

目前,云闪付的发展如何?

据官方数据,云闪付 APP 的注册量,已达到 1 个亿。

但有媒体称,其月活数据并不理想,只有 1170 万左右。

为了这 1 亿用户,烧钱 20 亿元,是否值得?

03 耐力赛

尽管困难重重,但也不要忽视 “国家队” 强大资金和背后资源。

“下一轮的支付竞争,重点不再是支付牌照和基础建设。”51 信用卡前首席科学家徐伟栋称。

以前支付行业最赚钱的生意门道,就是可以将大量的资金沉淀在自己平台上,就算是吃利息都可以赚钱。

但最近监管取消了支付行业的 “备付金”,相当于这些沉淀资金不再存在,行业最丰厚的油水没了。

“支付牌照没有油水后,很难再有民间资本大力投资其基础建设。” 徐伟栋称。

同时,面对可能的持续亏损,有着盈利压力的支付宝和微信,是否还愿意在支付上持续投入,将成为影响其市场垄断地位的一个未知因子。

“而银联甚至可以一直亏损,直到成为市场垄断者。” 徐伟栋称。

在支付入口的争夺战中,我们就能看到云闪付的优势。

“现在很多合作,我们都只能和云闪付签。” 一位银行的业务人员称,很多银行都会站在 “自己队伍” 这边,给予支持。

另外,还有很多场景,也掌握在国家队手中,比如支付公交车和地铁车费的交通场景。

“如果所有的国家队团结一致,云闪付杀个回马枪的机会非常大。” 多位行业人士称。

徐伟栋称:“争夺支付入口,短期是靠补贴,中期是靠场景(生态),长期是靠成本。” 越往后,国家队的优势会越明显。

“尽管国企效率不如民企,但凭借国家队的强资源,时间长了,还是会追上来的。” 徐伟栋说。

只不过,这将是一场耐力赛。

……………………………………………………………………………………

在过去,核心的生产资料,比如煤炭、石油,都掌握在国家手中。

而最新的生产资料 —— 数据,却落到了民间,于是,才有了这轮互联网浪潮和金融科技的浪潮。

但最终,这些数据还会散落民间吗?

也许,市场依然面临着收割和统一……

*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来源:一本财经 微信号:yibencaijing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337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