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鹤岗人来说说那边的情况

作者;匿名用户

我是鹤岗人,讲真鹤岗除了做公职人员,买卖大多都不好干,去年做生意赔了,因为没有人,而且偏老龄化,本身就是资源型城市,煤矿又都不景气,好的时候下井工人一个月1.2W,现在小煤矿都关闭,现有的都是大煤矿,但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有钱人都出去投资了。赚钱的也有,只不过太少了,而且做什么都模仿,打个比方今天开个饺子馆,生意特别火爆,那好,不用多半个月你就会发现多了好几家,再过两个月你又会发现多的竞争力太大,都开始出兑了。

再有房子,我上大学的时候鹤岗经济还好,家里朋友介绍了一户房子22W,当时想买,但是觉得也不是刚需,就没买。也就5.6年的时间吧,现在那片房子户均10w左右吧,幸亏没买。还有身边朋友前几年经济环境稍好的时候结婚买了房子,30多w,去年发现,小区成交的房子都10多w,也就是说如果他现在把房子卖了,甚至都不够还贷款。目前房子贵的也有,但是多是有价无市,便宜的房子也有3.4w左右的,不过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市里棚改回迁的房子,质量真的太差,住个1.2年房顶,阳台发霉,隔音的话,嗯就像是在客厅跟你说话吧,而且,房本也都是个问题。而且,现在还有一片一片的楼群再建,也不知道卖给谁???

可能资源型城市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吧,准备去外地发展了,原因是有一天别人跟我说,一个月2.3000块钱的工资也不少了,挺好了。其实挺无奈,毕竟有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最近看到公安局送房送车的待遇,真挺好,不过来的大多应该是外地人吧,吸纳人才固然有道理,可是本地人呢?

没组织语言随便说说,怕被黑 匿了

作者:魔力奥

无他,人少房多。

我虽然不是鹤岗人,但也来自类似鹤岗的东北小城。

我们那里的穷人有吃不起肉的,没有住不起房的。

说这家人穷,困难,一个月两千块钱,上街买个鸡腿犹豫半天,这种有。但是说穷得住不起整套房子,租个单间,类似广大一二线城市奋斗青年那种,不存在的。像上海杭州的所谓公寓模式,盘个40平米老房子,刷个彩色涂料打个精致生活广告租出去,很流行对不对。在我老家,全市没有一家干这行,这种商业模式完全活不到第二集。

无他,人少房多。

我老家典型家庭分三种。第一种是我家这种,子女在外地,家里就俩老人,普遍人均一套。不是户均一套,人均一套。家里两套房子,两口人,很常见的配置。这种很多,非常普遍

第二种是典型常住居民,全家都在,也是两套。因为父辈标准奋斗史就是分一套+买一套,当然分那套后来可能会再置换,不是最早那套了,最后总归两套起步。然后子女有出息呢自己买婚房,也不用太大出息,首付八万八、九万九的新盘广告满街飞。没出息呢,卖一套老的加钱给儿子买婚房,置换嘛。

说到这发达地区朋友可能会说,这没什么,我们那土著也这样。没错,一二线也很多土著两三套房子。可是你们有流入人口啊,可以把老房子卖或者租给外地人。我们那不行,全靠自己人消化。只剩俩老人的家庭,没需求。子女在老家的,有买新房需求,退而求其次买位置好户型大的次新房。但没有买二手小户型老房子的需求,真混到那份上,家里本来就有多余的,也不用买。

这就是鹤岗现象的本质,房多人少,造成有限的需求很挑剔。优先买新房,其次买好位置好学区大户型二手房,再次买郊区大户型二手房,郊区小户型是排在最后的。其实每个城市都是这样,但是人多房少的城市层层筛选后的最后一档还是很多人,甚至是最多的刚需人群,卖的掉。鹤岗,包括自己我老家那种,客户数量非常有限,前三层筛完就不剩啥了,没人了。没人需要的商品能值多少钱?不值钱。

最后还有第三种家庭,也就是理论上人口外流城市郊区房接盘侠——进城农民。但东北又有个新问题,首先农民不多,城市化比例很高。其次农民更喜欢进县城,因为县城地理和人脉的圈子更有亲近感,“市里”熟人朋友少也不好找工作。最后农村的婚嫁文化更加不接受二手房,新婚买新房,很讲究这个。

最终结局就是鹤岗现象,四类房打骨折也卖不掉。

解释完毕,再推论一下。

看看二线城市,省会城市,湾湾带带城市,是不是都在抢人?看看出生率,是不是跟不上了?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不在湾湾带带不在巨无霸周边的广大小城来说,你们离鹤岗还有多远?是,城镇化低的地方现在可以靠进程农民补。周边农民池子就这么大,算算还能补几年?大城市的泵机可是时刻不停还要加大力度呢。跑去四五线刀口舔肉的投资客帐算算清,肉固然好吃,舌头也很宝贵的。

来源:知乎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