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小事 · 为什么你无法把孩子培养成「精英」

小事 · 为什么你无法把孩子培养成「精英」

作者:cOMMANDO

从你这个问题所呈现出的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来看,你应该没有能力将孩子教育成精英。

阶级跃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阶级逐渐固化的现在,就越发困难。但可叹的是,反而经常是完全无法判断出这一点的人,费尽了力气想要实现阶级跃升。我见过非常多的人试图用勤奋弥补自己方向上的失误或者资源上的不足,这样的人成功率不是特别高。而用孩子的勤奋弥补自己方向上的失误或者能力和资源上的不足,这就更加……扭曲。

这话比较重,但我也没有太大恶意。再缩略一点就是,你自己恐怕不是精英,为什么觉得自己有能力把别人培养成精英呢?就因为你自己觉得对一个人有完全的控制权吗?万一培养疵了呢?

我可以简单说一下我的情况,您就当个参考吧。

我的外婆是大学教授,我的母亲是大学老师,我的父亲——按现在的说法,算是一个大型商场的管理者。我的家在大学里,我 3 岁认字,5 岁开始自己读杂志,比如《读者文摘》或者《逸林》。智商测试差不多是 130 分(当然我不确定这个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我的曾祖母(我叫她“太姥姥”)在退休前曾是哈尔滨最好的小学的老师,因此我小学就在哈尔滨最好的小学就读。

当时独生子女政策刚推出不久,所有的孩子都寄托着家里的希望。有个成语曰“望子成龙”,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我的父母文化水平比较高,倒是没有体罚也没有打骂,但我仍然接受了寄托着全家人希望的教育。我家在师范大学校园内,客观上来说请家庭教师非常方便,当时的大学生兼职费用也便宜,所以从小学 3 年级开始,一周 7 天,我有 6 天都要和家庭教师学习。现在程序员怒吼 996,我回想了一下,我当时和 996 也差不多了。

基本上我们是 3 点左右放学,家教 5 点来,学到 7 点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美术 / 数学 / 英语(当时小学还没有英语课,不知现在如何了)。也算是考虑到德智美全面发展了不是?我小学学习成绩一直也不错,在全班第一二名之间游荡。

但实际上我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只觉得漫无天日的黑暗——因为距离太久,说实话我已经忘了什么特别具体的感受了,就是觉得偶尔能看上一次动画片就特幸福。就这么过了 1 年,到了 4 年级,我被选中参加奥数班,之后就彻底挂了。

首先这个奥数班也不太正经,当时的哈尔滨教育就是那么糙,名为奥数,实际上是珠算加速算。训练方式我觉得跟现在用大数据训练计算机也差不多,就是不停的做卷子。其实那段时间我记忆也模糊了,到现在回想起来就只有了无生趣,记忆中所有的日子都是黑色的——哈尔滨天黑得早,上学时候天还没黑,放学要“训练”,出校门天也黑了,到家还要和家庭教师一起学习,卧槽这就是我记忆里天一直是黑的的来源。

然后就这样一直到小学 5 年级(我那一届是小学 5 年初中 4 年)。我基本上已经快爆炸了。初中家里人继续秉承着力栽培的心态给我找了哈尔滨排名比较靠前的学校。我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三名,到了初中,整班都是哈尔滨最好的小学生,压力骤增,第一次考试大概是第 7 还是第 8,我自己就先崩溃了。

后来据说我展现出一些有趣的特质,比如说失眠,烦躁。我家人不得已带我去医院,检查出我已经患上了神经衰弱和植物性神经紊乱。有趣的是在检查的时候我又做了一次智商测试表,仍然拿了个 13X 的高分,令大夫啧啧称奇。

后来我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调整自己。而我的家人经此一役之后被吓得不轻,再也不对我有任何学习上的要求了——他们可能是觉得能做个正常人就挺好。没有家庭教师了,也没有殷切希望,基本上想要啥要啥,想干啥干啥,只要没出事儿就是好事儿。我于是在后来的学习中一路弱逼,完全不求上进,但我非常快乐。

我现在已经是个中年人了。我非常了解对孩子的管教很多时候都是玄学,过紧有时候不好,过松有时候也不好,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情况,我也并非儿童教育专家,甚至没有孩子,所以没法给你具体的建议。但我始终认为焦虑和过强的控制对孩子没什么好处,而爱和沟通则是正确但太过抽象的道理(而且很费家长精力喔)。我有时候也会觉得小时候的教育终究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记,比如我虽然写字和画画都不行,但至少审美还可以。另外就是我终身讨厌数学,我高考数学 26 分,是靠着其他科的加分和体优生(是的,哈尔滨特色)上的大学。

因为家里人的放纵,我反而有了充足的时间发展个人兴趣。我看大量的书,让家里买了电脑,上网四处乱看。高中的时候我开始试着写游戏相关的东西发表,大学一年级休学去做游戏网站(当然不是你们想象中那种天才少年创业的故事)。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爆过一次,所以我家人一直基本上不再管束我。现在我也算以文字为业,通常情况下我也算满意自己的生活。

但我仍然被改变和塑造了。我执着地追求自由和不被控制,对许多事情都有不太能理喻的逆反心理——哪怕我自己知道都没什么必要。我有点反抗成功,一旦觉得什么事情能带来 “长辈定义中的那种成功”,比如金钱和名誉,我就开始抗拒它。我曾思考这种抗拒到底是在帮助我还是在拖累我,也许两种都有吧。

我从小语文就还好,喜欢看东西,也喜欢写东西。现在所做的的事情也和文字工作有关。我经常会觉得幸亏我还保留了这一点儿爱好和特长。但我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时候就给我请家庭教师教我语文,规驯我,告诉我要看什么书,要写什么作文,教我文章的中心思想,让我把兴趣变成任务,我现在会怎样?我还能保有对文字的爱好吗?然后我就会难以抑制地想到,或许我本来就非常喜欢数学,喜欢物理,喜欢化学呢?也许我本来就喜欢探索数学题的解法或者另一种语言的美呢?那些小时候塞给我的教育是不是完全中止了我爱上这些东西的可能?或许我本来更适合做一个数学研究者呢?但这一切都没有答案也不重要了。

但我现在总算还不错,我觉得这主要是来自于我后期有足够的自由,以及我的家庭在潜移默化中给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比如我全家都有喜欢阅读的氛围,我从小姥姥就会给我讲故事,培养了我对书籍的兴趣,我的家庭又基本保证我可以无限制的买书和看书。再比如能够为我的爱好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我在 97 年买了电脑并在差不多 98 或 99 年接入互联网,每个月网费大概是 800 元——这在当年不是一个小数,而正是互联网和书籍让我现在从事这个工作。

而且更关键的是我的运气真的很好。不说出生在一个很不错的家庭,单就时代而言,我赶上了大学扩招,赶上了信息革命,赶上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那相当于凭空出现了几万个急需人员的新岗位。我赶上了互联网的红利期,和我一起迎接那波浪潮的人现在过得都不错。如果是现在呢?在网络格局基本固定,所有岗位都已按部就班地规范下来的今天?我恐怕不可能有那么多机会。以及,我家庭条件还好,我未曾为生计发愁,也没有什么买房买车的压力。这一切加在一起——老实说,也没能让我成为精英,只是成了一个还算普通,没什么成就但也不至于违法犯罪或者特别失败的人而已。精英——精英很容易吗?

我同时也知道很多人的家庭条件其实没法提供这样的条件。我高中的时候,同级的一个女生因为觉得上不起大学,在高考前辍学去参加工作了。哪怕是现在,在衡水,有无数的人正在经受着比我强 400 倍的压力。他们的选择远比我的少,虽然摆脱现有阶级的动力远比我强,但他们的机会比我真的少太多了。所以我始终觉得成长过程中的运气太重要了——而既然运气很重要,那么家庭就应该给孩子提供支持,让他在遇到坏运气的时候不至于崩溃,而不是成为坏运气本身。

归根结底,您怎么定义精英?是能够认识自己并妥帖地和这个世界相处,还是可以多赚点钱做个老板?如果是前者,那你叙述中表达的状态可能没法帮他达到这个目标。如果是后者,我希望你知道你无非是把自己的某些东西投射到你的孩子身上,你为什么不让自己成为精英?

坦率地说,我觉得你太焦虑了。以至于我很难判断你的问题中发泄的比重有多大。如果你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中等偏上的家庭条件——然后表现得不那么焦虑,再加上现在教育理论应该比较发达了,多了解正经的知识,或许你的孩子可以成为一个预备役精英。如果你没法提供这些条件,但可以给孩子足量的爱,我相信他也有很大可能成为一个善良,乐观自信的人,虽然未必大富大贵,但应该也还幸福。但如果你没法提供条件,又只是非常焦虑,再加上把对丈夫和婆家的焦虑混杂在一起,变成一团乱麻的话,那我向你保证,孩子会准确地接受到你的焦虑,然后有很大概率爆给你看。

来源:知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373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