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很多读者让我说说甲骨文裁员这件事情,思来想去写了一篇。今天的文章有点长,以前都是一千多个字,今天一共快两千字,读起来大概需要5分钟。
甲骨文公司大规模裁员的事情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给不少国内企业演示了一次什么才算得上裁员范本:N+6的赔偿模式,有人拿到了几十万的赔偿,据说部分还不用交税。
今天我不想随大流说怎么裁员这件事情,我想说说甲骨文到底为什么裁员?那么今天路人甲便给大家分析一下甲骨文裁员背后的原因。
干掉甲骨文的,不是神对手,而是猪自己
下面咱们说说甲骨文的故事:1997年拉里创立了甲骨文,其核心是数据库软件,当时正是互联网公司创业的热潮,甲骨文生意异常火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甲骨文凭借在数据库上几乎垄断的局面,成为全球仅次于微软的第二大软件公司。
正是因为过于成功,甲骨文开始固步自封,当不少企业都意识到未来是云数据库的趋势的时候,甲骨文觉得问题不大,老子天下第一;当阿里10年喊出去IOE的时候,甲骨文还是觉得问题不大,老子依旧是天下第一。
当跟它一样的IT巨头也宣布转型混合云时,甲骨文似乎有点慌了。
于是乎,财大气粗的甲骨文公司疯狂展开了数十次收购,试图赶上云计算的末班车。然而这么多年下来,以亚马逊为首的各大企业都积累了不少云计算方面的经验,对甲骨文的结果是连吸尾气的机会都没有了。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自从云时代的到来,传统商业数据库的市场份额就逐年下降,根据第三方机构显示,到2021年,该数据库市场还会下降20%-30%。以AWS、阿里云为代表的云厂商就开始大举进军数据库领域,相继推出面向云时代的云原生数据库,不断吞噬数据库的市场份额。
你亚马逊要抢我甲骨文生意,我自然不爽,所以凡是在公开场合,甲骨文的创始人拉里都要怼一下亚马逊的数据库:“亚马逊的数据库就像半自动汽车,坐进去必死无疑”
然而大亚马逊也不是好惹的,先是自己默默的咽下这口恶气,直到在18年的一天才放大招和甲骨文正面刚上了。亚马逊AWS首席执行官表示:“19年全面放弃甲骨文数据库,目前亚马逊的数据库的数据大部分已完成迁移”
当然了,亚马逊全面放弃甲骨文并不是因为小两口吵架而被迫“离婚”,真正的原因自然是:传统数据库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商业模式,对大企业或者是新兴的企业都不再适用了。这一点从后面阿里的例子就可以得到直接的印证。
大概在06年的时候,阿里的业务快速增长,开始面临了世界级难题:数据库太大。直到08年,阿里的数据库已经发展成为全亚洲最大的数据库用户。
以当时的技术能力,如此大的数据库已经几乎不具备扩展可能。把全中国最知名的顶尖的DBA请到公司,一个晚上一张报表都做不出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包括IBM、微软,能够为阿里提供一整套的技术服务。
既然传统的数据库行不通,被逼上绝路的阿里也只有自己杀出另一条生路来了。在12年阿里所有的技术后台运维和运营部门集中整合,成立了全集团统一的技术保障部。阿里云形成了部门1200人全集团8000人的技术团队开始进军云数据库。
在阿里的号召力下,甲骨文大量骨干人员开始流出,去了阿里,其中就包括甲骨文中国区销售负责人喻思成去了阿里,高管刘松。
你又贵,又难照顾,我只好离你而去了
可以说传统的数据库,国内基本上是没几个公司能养得起的,使用传统数据库的公司不仅需要搞一个团队专门维护数据库,另一方面还要付非常多的数据库使用费。
可能很多人没什么概念,我就拿甲骨文来举个例子吧。甲骨文的标配是IBM生产的小型机和EMC生产的存储硬件,一台小型机要500万,两台小型机要配一个300万的EMC存储。
注意了上面说的还只是一台小型机,随着企业不断的壮大,所需要的容量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企业就哭死了。人工成本和维护成本是成倍增加的。
所以这个时候云数据库就成了绝佳的选择,相比传统的数据库,云数据库的成本更低,而且人家还有更加专业的团队在做,安全问题也有保障。
既然云数据库这么好,我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去使用那么笨拙的传统数据库呢?所以很多公司开始纷纷离开甲骨文。
我们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做事情都讲究一个拆分,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那么其实大家其实可以把云理解为这个拆分的概念。
以前每个公司都要使用传统数据库,只要使用数据都需要配备相应的维护、开发相关的运维或者程序员,这导致整个数据库这块成本非常大,而且还请不起那种非常厉害的专家来做证。
而云厂商呢?他们是专业做云服务的,所以他们有最专业的技术、最专业的人才来做这件事情,来给大家提供服务。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用这个云不仅能得到更专业的服务,花的钱还没以前那么多。那么大家为什么不把这一块拆给更专业人来做呢?
甲骨文在自己一家独大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云时代的到来,甚至对云数据库的态度非常冷淡,等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不过好在他们还有机会。
来源:路人甲TM 微信号:smcode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