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塞冬:自建生态最好的学习对象就是苹果。
就iPhone来说,其配套的SoC经历过:
1、三星为苹果定制SoC —— 从iPhone1代到iPhone 3gs。
2、自研SoC:ARM公版CPU + PowerVR GPU —— 从iPhone4到iPhone4s。
2、基于ARM的自研架构CPU + PowerVR GPU —— 从iPhone5到iPhone7。
3、基于ARM的自研架构CPU + 自研GPU —— 从iPhone8至今。
从买SoC到攒SoC,然后抛弃ARM公版、自研CPU,再到抛弃和自己长期合作的PowerVR、自研GPU。越做越强,性能遥遥领先安卓。
代工厂也经历过三星—>台积电—>三星 + 台积电—>台积电。
而在Mac电脑上,则先后经历过两次处理器架构迁移,一次是20多年前从Motorola迁移到PowerPC,另一次则是十多年前从PowerPC迁移到X86。
为了顺利完成从PowerPC到X86的迁移,苹果做了两件事:
1、Rosetta转译器:让大部分PowerPC的应用直接在X86上运行。
2、Mac的开发工具XCode还长期支持将源代码编译为能同时在PowerPC和X86上运行的”通用二进制”(universal binary)。
总的来说,苹果的产品好、有特色、从OS到工具链的积累深厚、在Wintel联盟最红火时仍长期坚持在小众市场,直到在从PC到手持/移动时代迁移时,抓住机会翻身。
华为要想自建生态,也得有这样的志气和能力。像苹果那样,在体验上有独到之处,产品力强大到用户对指令集不敏感、甚至对架构迁移不敏感。同时也能通过自研迭代,保证在性能上不拉下差距、乃至领跑。
许多人对华为的好感都来自于其自研SoC的勇气,从不入流的K3V2到跻身一线的980,以及可能用于替代公版/三方的自研GPU、NPU。未来也和苹果一样,移动和桌面端的解决方案都具备。
接下来就是要做好在小众生态里坚守的准备,特别是PC。
以我司为例,发的Mac本平时基本只打开浏览器和office。如果市面上能有为办公需求专门定制的arm+linux笔记本,续航超长、打字体验好、使用Matebook这样的3:2高分屏、手机和PC互传方便,让我切换到这样的笔记本没啥压力。如果再能有云端结合的应用创新,让产品有独特卖点,维持一定的小众用户量是有希望的。
当然了,苹果的案例太特殊,不是谁都能学得会,只是给自主生态提供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