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关于锤子科技和罗永浩,终于有一篇包含扎实的采访内容的稿子出来了。
深陷危机的这几年以来,有太多对已有素材进行剪裁和拼凑、加上些许悲情佐料的文章反复流传,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实在有些阅读疲劳。
「人物」杂志的这篇报道,突破口选得很巧妙,因为现任员工通常不被授予被采访权,所以它找了大量的前任员工——多数都是钱晨时代的旧臣,甚至包括朱萧木——复盘他们在那家公司里的工作经历,尽管这种对象的选择范畴难免偏颇,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精巧的媒介技术,只要尺度足够克制,就不会让掺杂的情绪破坏书写。
不少爆料还是很有意思的,摘几个出来你们看看:
– 锤子科技曾经想过找在「权力的游戏」里扮演提利昂·兰尼斯特(小恶魔)的演员彼特·丁拉基来做代言人,但是这个想法被认为是过于浪漫了,「你现在想想,你要卖给14亿人,有几个认识小恶魔的?」
– 众所周知,价值观是锤子科技和他的创始人引以为傲的优势,这在组建团队——「吸引相同的人」——方面很有效果,但是随着后期形势的突变,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而请来的吴德周及其嫡系又为锤子科技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办公风格,这让很多人感到不适;
– 吴德周每天早上会在公司群里发一份新闻早报,他带来的新人会在下面发一串鲜花、掌声的表情,但是老员工都不做声,「老罗在大群里说话都没这个待遇,公司从来没有过这种风气。」
– 尽管「摩托罗拉系」的员工看不惯吴德周的作风,但是他们也承认吴德周和他带来的团队确实很拼,在锤子科技最危机的关头拯救了硬件业务,吴德周后来有了一个绰号,叫「120」,指其就像救护车那样紧急而必要;
– 罗永浩对于太多细节的过分注意既是他的优点,也造成了多次管理麻烦,有一次只是因为到了夏天公司洗手间的水龙头还在出热水,他当着公司上下的面骂了行政总监20分钟,「那近乎一场公开羞辱,各种脏话。」
– 员工大多理解老板的情绪失控,因为确实是压力太大了,他们相信老罗发怒的原因不在于问题或是人的本身,而是迫切的需要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而罗永浩在情绪过了之后,也常会做出补救措施,比如一个被罗永浩发脾气砸了电脑的设计师,也特意说明后来罗永浩赔了他一台电脑;
– 关于罗永浩的个人品质基本上都受到了正面的评价,但在经营一家商业公司的过程里,个人品质能够起到的影响委实有限,当「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的为人信条用在了错误的方向时,所能酝酿出来的后果是非常惨痛的;
– 比如Smartisan T1的滑铁卢,量产时发现的诸多问题,都是事先在内部被提出来过的,但是因为没人能够说服罗永浩,所以许多严格的要求到了流水线上是没有办法被实现的——「他卡供应商卡那么严,供应商是出不来货的」——于是事故频出,更是导致产能危机以及错过一整个时间窗口;
– 从历史节点来看,Smartisan T1没能起到一个好的开头,让锤子科技的游戏通关模式从「Easy」顿时切换成了「Hard」,T1发布会大获成功之后,还真有不少锤子科技的员工开始准备挑选豪车,彼时正值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期,狂热和暴富的故事感染着每一个人;
– 钱晨和罗永浩第一次吵架倒不是因为手机,而是罗永浩因为早年放言「等公司有钱了去美国都坐头等舱」而在真要带着团队要去美国出差时被架住了,他决定履行诺言,真的给每个人都买头等舱,钱晨知道后介入进来表示反对,认为这种决定太儿戏了,对财务成本造成的压力太大——「这个是你的面子问题,而不是承诺」——两人在办公室里大吵一番;
–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场争执到了最后催生出一个奇怪的规定:「超过10个小时飞行,可以坐头等舱。但是如果不坐头等舱的话,回来以后公司补贴一万元。」然后不出意外的是,那趟美国之行,基本上所有人都选择一万块钱补贴;
– 文章最后的表述还是非常有温度的:「感情很复杂。每一个人说起那个名字,几乎都这么说。每一个人在采访中都在检视自己说了什么,怕伤害他。每一个人最终似乎都原谅了他,没有恨意。他永远是话题的中心,聊着聊着,就绕到他身上。不管老同事们吃饭,还是在那个名为一个养老院的离职员工微信群,怎么聊也聊不完。」
全文阅读:罗永浩 锤下那个理想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