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医美护肤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我做过新品开发,从概念到成品。以自己的经历简单分析几句。

先甩结论:医美护肤品就是护肤品。我国护肤品只分为“特殊化妆品”和“普通化妆品”,没有第三类。

再拿新品开发的流程与普通产品开发流程做个比对:

一般而言化妆品大企业(例如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新品开发简要流程:

成立新品开发项目组(或者有长期的开发部门的存在)
市场调研,获取消费者需求数据,捕捉功效、肤感、设计等趋势
小规模实验室打样,实验室测试,小样本志愿者测试
焦点小组测试,研发数据充实与整理,同步申报、营销的数据和流程
然后就进入常规的上市流程了,营销、供应链、渠道来做共同协调

国内小企业没这个财力,所以流程简化为以下两步:

欧莱雅在推新品!
我们做个类似的!

我也没那财力,所以我的流程是这样的:

根据现有市场的需求确定功效方向
确定剂型(主要是流动性、肤感、香味)、功效成分、配方、包装等
小规模打样,小规模测试消费者反馈,同步测试产品稳定性和防腐效果
定配方、定包装、定成本,生产排期,同步营销、供应链、渠道协调
常规上市流程

所以流程里哪一步跟医美有关呢?

第 1-3 步是相关的,因为我的产品是在医美渠道销售的,所以获取的需求都是医美客户的需求。例如:医美术后修复,维持医美美白和抗衰的效果等等。所以在功效成分方面,会有意挑选定向功效的成分,并尽可能推高浓度(但浓度不是绝对的,有些成分,例如视黄醇,就是只要百分之零点几就有效果)。产品测试也是在医美客户脸上测试的。

但是产品在药监局备案时,却是以“普通化妆品”备案的,如果想宣称“祛斑”,还要按照“特殊化妆品”注册,提交申报的资料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说时间和经济成本都不是很划算——有时候就退而求其次,按照“普通化妆品”备案得了。但是有很多功效就不能做宣称,否则就违反广告法。所以有得有失。

至于生产线,尽可能找无菌生产线,以满足实际的需求。有时候也会用安瓿的方式灌装,主要也是为了无菌考虑。但并不是说所有安瓿都是好的。要搞清楚挂羊头卖狗肉的可能性。

按照 Cosmeceuticals 行业创始人 Albert Kligman 的主张,这类护肤品应该满足三大条件(被称为Kligman 三大定律):

功效成分有明确的生物机制(那些神乎其神的模棱两可的说法就算了)
成品能成功透过皮肤屏障
成品在同行评审的杂志上发表过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效果

前两个条件努力一下还可以满足,对研发团队提高一些要求就行了。第三条是真的很难,受财力限制,很多小品牌或者小厂都负担不起这样的支出。所以很多可以发表文章的,都是大厂,有钱。

这个行业最有影响力的杂志就是《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美容皮肤科学杂志),大厂一般在上面灌水,小厂就看看热闹就好。

所以总结一下:

医美护肤品,如果不能满足 Kligman 三大定律,就跟普通护肤品无异。

这个时候普通消费者该如何做区分呢?只能间接通过懂行的专业人士来鉴别了,例如信得过的医美诊所的皮肤科医生,或者信得过的从业人员。术业有专攻,靠自己来学习怎么鉴别,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来源:知乎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