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海清在First青年电影展的闭幕式上叫上了姚晨、宋佳和梁静,一起站在舞台上发出了一次呼吁,她们希望导演和制片人能重视自己这些中生代女演员,希望青年导演们也能够愿意并且敢于与她们合作,为她们提供适合的角色。
在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海清姚晨梁静发表感言,呼吁给予中生代女演员机会。
那段发言中,悲戚和励志并存,更多的还有无奈和慨叹。确实,这些已入中年的女演员已经很少能得到像样角色的垂青了,只能重复地演绎一些嚼舌头的事儿妈和爱翻白眼的儿媳妇,她们真正的才华、经验和阅历,无人赏识,空无一用。
这段发言的影响力很快就出圈了,但讨论的方向却出现了莫名偏差,鸡汤营销号开始将这一切纳入了他们熟悉的女性权益、社会歧视、男性压迫之类的话语系统之中。普通观众也开始跟进,纷纷以自己的观影经验作为基础,表示中国电影的创作者在塑造中年女性角色时确实充满蔑视。
但很少有人真正反思,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是中国导演、编剧和制片人大规模的厌女症吗?为什么我们的屏幕上中只能看见大面积的青春美少女和是非老太太,而见不到复杂、多面、立体、有多维度解读空间的中年熟女?
不是导演和编剧不想去写出那样的故事,而是在很多时候,囿于一些现实的外力原因,他们根本无法让那些故事面世。所以,说到底,海清她们抱怨的局面不只是女性演员在影视圈子里的个人权利问题,而是这整个圈子与更庞大的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恰恰在行业之外。
影视艺术的功能有很多,它可以是避难所,梦工厂,现实的镜像,未来的预言,可以提供肤浅的感官刺激,放松的休闲娱乐,也可以成为现实的写照,历史的反思和未来的警醒,但在我们这里,由于外部强力的过多干预,影视作品的内涵已经被严重窄化了,只剩下谨小慎微不能过度的娱乐,以及尽量避开尖锐真问题的伪现实生活的剖面。长此以往,观众对于影视剧的期待已经不一样了,当我们看国内的影视作品,已经把预期放得很低,无非就想看看粉红恋情,家长里短,仙侠奇缘。本质上讲,我们的很多影视剧无非就是拉长版的、情节多一些的抖音快手小视频。而这些肤浅粗陋的故事里哪里需要什么中年角色?
中年,一个最丰沛又最尴尬的年龄阶段,野心、挫败、欲望、无奈,向上的渴望,下坠的恐慌,混沌莫名,一并涌来,这一切映射在影视作品中注定会极为丰富,那么这样的作品中最应该呈现什么?困难、困惑、困境。对吗?但这一切在我们这里又很难实现。
随便举个例子进行对照,提到中年女演员,注定会提及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可她在《三块广告牌》中的角色在中国有机会被塑造出来吗?强硬、愤怒包裹的母爱必须通过那些极端的行为进行加固,不然人物就立不住,但我们没办法呈现类似的母亲,你怎么能写一个中国母亲为了自己女儿未破的命案和权力死磕呢?我们虚构的悬疑片的结尾都要加一行罪犯被绳之以法的字幕的。不要总去说,我们可以迂回,很多题材还是有空间的,当外力总突如其来地敲打,创造力注定会破碎不堪的。
客观地讲,我们的电影中,中年女人也不是完全缺席,他们出没在哪里呢?贾樟柯、王小帅 、娄烨等人的作品中。但贾樟柯有赵涛独当一面,王小帅数年之功也才在今年推了个影后咏梅,娄烨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启用了小宋佳,却无奈被剪得七零八落,那些故事都是顶着怎样的压力才最终与观众见面的啊?即便如此,这些文艺片导演也消化不了那么多中年女演员。而在我们这里,那些受外力干扰最小的,能较为顺利地走上大银幕的电影大都是什么?战狼向的打戏,闹剧向的喜剧,青春向的情事,这些都没中年女人的事。那么好,中年女演员尝试多演电视剧。
好,我们再观察一下电视剧,近年来,以英美市场为主的剧集,水准早就大幅度提升,早就没人认为电视剧和电影相比低人一等,这是一种共识,朱莉娅·罗伯茨,妮可·基德曼,甚至梅丽尔·斯特里普不都在小荧幕上大放异彩吗?其实,有一定篇幅承载量的剧集甚至比电影更适于中年故事,这样的优秀剧集实在太多了,来自showtime的《婚外情事》,来自流媒体平台Hulu的《随性所欲》,以及人们更熟悉的《傲骨贤妻》《绝望主妇》《大小谎言》,这些中年女性撑起大梁的故事,我们都无法复制,无一例外。
因为其中注定要刻画人至中年情与性的困境,亲密关系的撕裂,对生活的绝望以及自我救赎与重生,在我们的审核筛选标准中,那一切太灰色、太绝望、太真实,而我们面对的外力要求我们对这些必须进行修饰和掩饰。如果生活中黑暗的部分无法展现,人心深渊不能凝视,生活的惨烈无法详述,我们强行模仿的结果就是空留一地鸡毛,空撒一盆狗血,最终大谈自我救赎就注定变成了糊弄人的鸡汤,让人徒生厌烦。
观众的厌烦反馈到创作者那里,制片人很快得出了市场不接纳这类戏的结论,但这结论的前期数据都是被污染的。费尽心思的迂回,无奈退让的重剪,死磕台词和表演,最终只能以残缺的作品面对观众的嘲讽,那何必不去拍点亲亲抱抱举高高的快消品赚一点快钱呢?这个系统就是这样进入恶性循环的。
其实,根本不只是中年女演员没有好角色,中国的中年男演员的状况同样堪忧,濮存昕都发出过抱怨,更遑论其他人。想想看,中年男演员能出演什么角色?反腐剧里义正辞严的检察官和道貌岸然的大老虎,或者走着四方步的帝王将相,前者经历了多年断档之后,如今开始陷入了新的固定套路,后者为了避免历史题材的一些麻烦,大都把历史剧削薄成了古装剧,变成了穿着古代衣服的小花鲜肉谈恋爱斗职场的变型。
年轻崇拜,哪里都有,而我们这里更甚,但在一个正常的影视剧市场中,是要有分层的,有平台和演员针对青少年,有的则针对熟年观众,影视剧中的很大部分说到底还是在对应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中年故事那么丰富,怎么会在故事中被集体清空呢?所以说,如果那些角色整体意义上失踪,只能证明有一些别样的力量让那些角色适应的故事无法出现。
海清的呼吁和感慨没什么问题,她作为演员,那个系统中的微小一环,看到的,想到的,能表达的也只有这些,但另外的观察者不应该只把那些感慨简单地纳入什么女性要自强的陈词滥调的鸡汤中,而是应该真正看到钳制这个系统的力量到底有哪些,又怎样能让这些外力慢慢松动。
来源:大家 微信号:i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