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鱼肠剑 —— 内斗的第一凶器

​​古代第一刺客是谁,应该是荆轲。

古代第一刺杀工具是啥,应该是鱼肠剑。

1

司马迁《史记》中,有一篇五千多字的《刺客列传》,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位杀手,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曹沫是鲁国人,在齐鲁之会上,挟持齐桓公,逼迫其退还所占领的鲁国领土。有学者说,这个曹沫就是曹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的那位。

豫让是晋国人,智伯的家臣。赵韩魏三家灭智氏后。为给主公报仇,用漆涂身,吞炭使哑,装成乞丐,不认家人,暗伏桥下,刺杀赵襄子。失败了,以剑刺破赵襄子衣服来满足心愿,再自杀而死。因他留下了一句名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聂政是韩人。避难的严仲子主动与其交好,请他去刺杀政敌韩相侠累。聂政要求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才能动手。虽然顺利刺杀成功,但为避免牵连姐姐,聂政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姐姐认出弟弟尸体,撞死街头。

荆轲的故事就很普及了。刺杀对象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成就了荆轲“第一刺客”之名。

荆轲刺秦“图穷匕见”,用了一柄”Made in Zhao”的“徐夫人匕首”,藏在图轴中。

《史记》中记载这柄匕首的来历:”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蟀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卿。”

但徐夫人匕首的名气远远没有鱼肠剑大。

2

在《史记》中对鱼肠剑没有明确记载,只是提到刺杀过程。

“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最为详细的讲述”鱼肠剑”是在《越绝书·外传·记宝剑》中:

“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吴王阖庐之时,得其胜邪、鱼肠、湛卢。……时阖庐又以鱼肠之剑刺吴王僚,使披肠夷之甲三事。阖庐使专诸为奏炙鱼者,引剑而刺之,遂弑王僚。”

五柄剑,是欧冶子为越王允常所铸。胜邪、鱼肠、湛卢,被送给了吴王阖庐。这点有些奇怪,没有登上王位的阖庐,如何得到允常的支持呢,吴王僚没有看法吗。

历史上,越王允常比吴王阖庐早死一年,葬于会稽。其墓称“木客大冢”,传即1996考古发掘的印山越王陵,位于今绍兴县兰亭镇木栅村南印山。

阖庐,即吴王阖闾,又称公子光。在伍子胥的协助下,雇佣专诸杀了堂兄弟僚,自己继位为吴王。其死后,儿子夫差继位。一说将其父亲葬于苏州虎丘,即今剑池之下,以三千名剑陪葬。不知道其中有没有鱼肠剑,在刺杀王僚之后,此剑就消失于文字中了。

4​

对于鱼肠剑的评价,《越绝书》中相剑大师薛烛说:“此其小试于敌邦,未见其大用于天下也。” 所谓敌帮,指吴国。因薛烛是在与允常的儿子、“卧薪藏胆”的勾践(也做句践)对话。意思很简单,鱼肠剑是一柄内斗的凶器。

当时句践也收藏有五把利剑,特意聘请薛烛给逐一鉴定。毫曹、巨阙两剑直接被否定了,算不得“宝”。纯钧,胜出。谈话间,薛烛也对欧冶子铸剑史进行了介绍,即如上鱼肠剑故事。

因欧冶子是著名铸剑师,各国争相聘请,定制名剑。通过另一位相剑大师风胡子的中介,欧冶子和师弟应楚王的邀请,铸造了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这次与欧冶子同行的师弟叫干将,吴国人。干将的媳妇莫邪,传是欧冶子的女儿。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记载,干将莫邪夫妻为吴王阖闾铸造过两剑,起名曰干将和莫邪。铸造过程中,莫邪改变了以前铸剑师以身透炉铸名剑的传统,只需将头发指甲类投入熔炉,获得成功。有现代科学工作者解释说是,提高了磷的比例,改善合金性能。

干宝写《搜神记》时,故事变为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及”爹娘殉剑,儿子复仇”的悲壮故事。

5

鱼肠剑,或者说匕首,最初就叫鱼肠吗?还是放进鱼肚子以后的更名?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解释说,是因为一种剑身上的纹饰,是一类的统称。

“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胁,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

鱼肠剑是青铜剑,还是铁剑?没有记录。对于材质导致性能差异,在《越绝书》中,风胡子为楚王进行了解读。但丝毫没说物理问题,反而委婉给领导奉承一番:

“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臧。夫神圣主使然。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夫玉,亦神物也,又遇圣主使然,死而龙臧。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天下通平,治为宫室,岂非圣主之力哉?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

结语

很多典故即使如此,古书中记载只是梗概,会有修辞,会有臆想。但如鱼肠,早即是一柄剑的专有名字,一次著名刺杀中的凶芒之器。

后来,可能会有刺客杀手起名叫鱼肠,但不会是一位厨师。

两千年后,鱼肠剑的真容已不得而知。但可能曾经只是越王勾践的众多青铜剑中的一柄,却成了传世第一名剑,有人说剑身花纹是LV华夏版权的证据。

来源:几苇渡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