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 11 月 11 日,马化腾和张志东在深圳市创办了腾讯,一个月后,公司第三位创始人曾李青加入。
曾李青当时正处于事业的低谷,对未来一筹莫展,当时的深圳市电信局局长许文艳建议他去找马化腾,曾李青因为工作的缘故之前便与马化腾和张志东彼此很熟悉,马化腾的姐姐马建南和曾李青是深圳电信数据分局的同事,且有多年交情,一番思忖之后,曾李青也加入了腾讯。
到了年底,另外两位创始人许晨晔和陈一丹也加入了。
许晨晔是曾李青在深圳电信数据分局的同事,同时也和马化腾同为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陈一丹是马化腾在深圳中学的同学。
之后,5 人一起凑了 50 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 23.75 万元,占了 47.5% 的股份;张志东出了 10 万元,占 20%;曾李青出了 6.25 万元,占 12.5% 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 5 万元,各占 10% 的股份。
公司职责分工方面,大家约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马化腾是 CEO (首席执行官),张志东是 CTO (首席技术官),曾李青是 COO (首席运营官),许晨晔是 CIO (首席信息官),陈一丹是 CAO (首席行政官)。
彼时,腾讯开发的 OICQ(QQ 的前身)已经在市场上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到了 1999 年 11 月,用户注册数突破 6 万,随着用户数的不断增长,服务器的成本越来越高,且公司还没有其他更多地额外收入,几个创始人一合计,以快速增长的用户数作为资本对外融资。
当时负责对外融资的主要是马化腾和曾李青,不过由于过度疲劳导致了马化腾的脊椎病又一次犯了,所以实际上一直是曾李青在主导对外融资。
马化腾等人计划以整个公司估值 550 万美元的总价值,对外融资 220 万美元,出让 40% 的股份。
当时的创始人们没有多少影响力,所以融资还是以熟人介绍为主。
曾李青找到了好友刘晓松,刘晓松曾经和曾李青一起在深圳电信局做过系统集成项目,在腾讯曾经从 50 万元的注册资本增资扩股到 100 万元时,曾李青因为囊中羞涩拿不出钱,就是找的刘晓松借的钱。
双方约定以融资额的 5% 作为股份送给刘晓松,之后,刘晓松向时任 IDG 亚洲区总裁的熊晓鸽推荐了腾讯,同时,曾李青也找到了首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的电讯盈科进行融资。
彼时,在国际市场上,即时通讯软件 ICQ 以 2.87 亿美元卖给了美国在线(AOL),所有的风险投资都为之一振,想寻找下一个 ICQ,于是,IDG 和电讯盈科与腾讯一拍即合,双方各出 110 万美元,各占腾讯 20% 股份。
有了资本的推进,服务器和带宽迅速改善,OICQ 赢得了大发展,一年后,2000 年 6 月,OICQ 注册用户数破十万。
在 2000 年,还有个小插曲,这一年腾讯发生了一件商标事件。2000 年 OICQ 在中国市场大火,终于引起了 ICQ 的母公司美国在线(AOL)的注意,AOL 起诉腾讯侵权,要求 OICQ 改名。马化腾急中生智,将 OICQ 改名为 QQ。
到了 2001 年,QQ 在线用户成功突破 100 万大关,注册用户数已增至 2000 万。
钱又不够用了,2001 年正是纳斯达克崩溃前,找钱很难。
IDG 当时不怎么看好腾讯的商业模式,不想再继续烧钱了,李泽楷的电讯盈科则因为刚经历了一场巨额收购案,也没多少现金了,急需钱,于是两家积极的帮助马化腾进行融资,都想找人接盘。
马化腾亲自去北京找过当时的新浪创始人王志东和新浪总裁汪延,接洽过当时的雅虎中国总经理张平合,都没谈成。也找过搜狐,时任搜狐 CFO 和总裁的古永锵质疑 QQ 的商业模式,想不明白 QQ 能靠什么赚钱,也就放弃了。马化腾还找过联想,不过这笔投资意向书还没到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处就被否决了。
当时腾讯的境遇十分窘迫,马化腾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市场上大多数资本都不看好 QQ,不看好腾讯。
就在这个时候,南非 MIH 中国业务发展副总裁网大为出现了,他主要负责南非 MIH 在中国的互联网策略以及合并与收购工作。
网大为告诉马化腾:我去每一个城市的网吧,都能看到年轻人都在玩什么游戏,并且几乎所有网吧的桌面都挂着 OICQ 的程序;我想,这应该是一家伟大的互联网企业!
一番详谈后,李泽楷的电讯盈科将其所持的 20% 股份全数卖给了 MIH,作价 1260 万美元,IDG 也以 806.4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 12.8% 股权给 MIH,另外,马化腾团队也向 MIH 转让了 13.6% 的股权。腾讯于是形成了管理层、MIH、IDG 各持 46.4%、 46.4%、7.2% 的股权结构。
2003 年 8 月,腾讯又回购了 IDG 所持剩余的 7.2% 股权,于是腾讯又变成了管理团队与 MIH 各持 50% 的股权格局,直至 IPO 前夕。
从 1999 年以 110 万美元投资腾讯占比 20% 股份,到 2001 年 6 月卖给南非 MIH,不到两年时间,李泽楷在腾讯套现 1260 万美元,回报超过 11 倍。
IDG 则最终以总价 5000 万美元总价卖掉了腾讯所有股份,回报超过 45 倍。
南非 MIH 集团在持有腾讯股份后,几乎没有套现,截至目前,MIH 仍持有腾讯 31.17% 股份,按照腾讯目前市值来看,价值 1231 亿美金,回报超过 5525 倍,作为对比,南非 2018 年的 GDP 为 3662.98 亿美元。
已经是 IDG 资本全球董事长的熊晓鸽后来回忆说:我每次见到南非 MIH 全球董事长,我都会想,到底是他比我幸福还是我比他幸福。
在投资腾讯时担任 IDG 高技术创业投资基金高级合伙人的王功权后来也回忆说:如果 IDG 当时没有卖掉腾讯的股份,这一笔投资能够给 IDG 赚的钱,差不多顶上 IDG 目前赚钱的总和。我离开 IDG 已经多年了,谈起这个事情,都是 IDG 朋友的一个巨大的心痛。
李泽楷在采访中也曾表示:“当年卖掉 20% 的腾讯股份,等于今天香港电讯市值 100 倍以上,我不止一次感到很可惜,那是一个极大地教训”。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当时李泽楷没有卖掉腾讯的股份,依然拿着 20% 的股份,以腾讯不断增长的市值来看,李泽楷是有很大机会超越父亲李嘉诚,成为新一代中国首富的。
不过,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错误中不断吸取教训,也就像李泽楷在采访时说的:那是一个极大的教训,给我最大的教训就是要有危机感,细微之处也要看清楚。
人生也是如此,就像曾国藩说的那样: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