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求求你们,别再给我发拼多多链接了!

求求你们,别再给我发拼多多链接了!

文 / 梓泉

来源:小声比比(ID:ziquanM)

大家好,

前几天许久不联系的表弟

突然给我发了个拼多多链接

我第一反应是:被盗号了?

我正想训斥表弟每天看比比

怎么还会上这种当?

他抢先说这个不是普通的砍价

凑够 100 立马就能提现到微信

我听完,二话不说就下了个拼多多

点开表弟的链接我惊喜的发现

拼多多直接送了我 68 块的红包!

我正在搓手手想着怎么提现

红包下方的那行小字提醒了我

累计到 100 元就能提现到微信零钱

看到那个大大的 100 元 微信零钱

我立马放下手头的暑假作业

开始研究如何凑钱提现

然而比较烦的是

这个玩意儿需要转发到微信群

加了比比粉丝群的都知道

我最讨厌在群里砍一刀的憨憨

只要有人敢砍一刀立刻飞机票伺候

拉不下老脸的比比只能够把目标

瞄准了一百年没联系的亲戚群

毕竟亲戚群里没事砍一刀

已经成为当代七大姑八大姨

维系血缘关系的法宝

分享完亲戚群后效果显著

我的红包已经涨到了 80 几块

眼见距离 100 元大关越来越近了

我开始盯上了公司群,然而

遭到群嘲的我不死心,左思右想后

最终决定把自己的昵称改成班主任

然后发到了高中的同学群里面

在被移出了三个群聊之后

我的现金已经高达 99.47

距离提现只差 5 毛钱了

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了!

但我的群资源脸皮也被我糟践完了

只能一个个单独给好友发请求

但是这个时候我发现红包

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变成了 1 分

这特么得点到什么时候……

反复斟酌后我决定

用小号建一个专门的拼多多群

然后披着马甲悄咪咪的让大家帮我点

但是万万没想到

我等来的不是群友热情的互助

而是赤裸裸的嘲讽


那没办法了,我只能够改变思路

靠帮别人砍一刀来赚?

是的,替别人点也是有钱的

只不过每点一次只有 1 分

这样算下来

我只要点 40 多次就能凑够 100 了!

于是我开始在各个群里帮别人狂点

眼瞅着余额 1 分 1 分的往上涨

就在我快要成功的时候

突然提示我助力次数已用完


感觉被愚弄了的我,正准备开喷

但看到滚动播放着的

某某获得 100 元现金,微信打款已到账!

我还是不由得感到好奇

到底是什么人能够成功提现呢?


提现攻略是这样提示我的

可使用群发助手

把整个通讯录都发一遍

在这人通讯里得有多倒霉


就在我挠头的功夫

账户突然显示我凑够了 100

不知道是哪个热心群友帮我点了

我满怀激动的点了立即提现

结果弹出一个窗口

恭喜你!100 元现金券

已经发到您账户中,有效期 12 个小时

100 元现金…… 劵?

还有效期 12 个小时?!

说好的现金呢?我打开微信钱包……

此刻亲戚群中的反杀

好友群内遭到的羞辱

公司群内遭到的无视

以及来自读者群无情的嘲讽

一时间涌上心头

我决定回到活动页面看看怎么回事!

我发现虽然钱数变成了 100 多

但下方的提示却变成了

满 200 可提现到微信零钱


这个时候阿秃走了过来

看到我正在刷拼多多的红包

他顿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和我哭诉了起来

阿秃开头就抢到了一个 100 多的红包

但系统提示他满 200 才能可提现

于是他不惜在各个群狂撒红包

求爷爷告奶奶帮忙点一下


结果在最后阶段

不管喊谁助力都是 1 分 1 分的

阿秃决定睡醒了再继续让朋友帮忙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才发现昨天白忙了

因为现金的有效期只有 24 小时

难兄难弟的我和阿秃决定上知乎看看

到底有多少人领到了这个现金?

没想到知乎上的人比我们俩还要惨

甚至有老哥哭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只拿了 2 张满 1000-50 的劵

说到这我就纳闷了啊

那就是不管是分享页面还是红包页面

拼多多的宣传语都是领现金

满 100 可提现到微信零钱

全程并没有提到任何的抵用券

就连拼多多的首页焦点图

都一清二楚的写着提微信打款


我又返回主页面找个半个小时

终于在游戏规则里找到一行小字

大多数情况会以微信打款的形式

少数情况会发放无门槛劵或满减券

原来我们都属于少数情况啊

不得不说拼多多这套活动流程

真的是心理学大师手笔,环环相扣

从第一步的几十上百现金开始

再加上大大的 “领百元现金” 诱惑

给你一种现金唾手可得之感

然后再逐步减少红包数额

就算你感到了困难和疲惫

但因为摆脱不了沉没成本的影响

又不得不尽最大的吃奶的力气

哪怕一分一分的就是要扛下去

一定要把红包提出来为止

就像在马车前拴一根明晃晃的胡萝卜

让你够呀够,就是吃不着

但却在不经意间把马车拉了老远

最终就算吃到了,也发现付出的代价

早已超过预期,甚至是奖品的价值

不过这个心理学大师唯独忽略了一点

那就是诱饵用的太秀是会反噬的

比如对我们写公众号的来说

标题就是诱饵

但最好的公众号,标题都不会太夸张

因为如果老用特别刺激的标题

虽然短期内会对阅读量有刺激

但内容却满足不了读者的预期

那下次读者就不吃这套了!

你就得用更刺激的标题骗他们进来

第一次用《刚刚!…》

下次就得用《刚刚!定了!…》

下下次就得用《震惊!刚刚!定了!国家宣布…》

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

那么问题来了

你能永远给出更刺激的诱惑吗?

这次是薛定谔的 “100 元现金”

下次你又能用什么让人替你拉磨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703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