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有钱人的超市,一年能卖135亿

前段时间看到一组数据,北京SKP的2018年销售额是135亿,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且SKP周年庆当天,销售额为8亿。

这两个数据非常惊人,因为SKP卖的东西,是消费品牌的顶级(真的顶级,不违反广告法)。

我们把单日销售额8亿这个数据量化一下,假设当天2万人到店且消费,需要每个人都买到4万的客单价,才能累计到8亿。

4万是很多一线城市白领3、4个月的工资。

北京卖奢侈品的商场很多,SKP、金融街购物中心、芳草地、老佛爷百货,对普通人来说,这些商场代表着高端和贵,但这些商场的消费群体,其实也不尽相同。

主要还是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1

从商场类型说起

商场有3种类型:百货商店、购物中心、购物大型综合体。

百货商店,主要解决用户旺盛的购物欲,就是买。

购物中心,买、吃、娱乐、美容美发,主要目的是逛,逛得多,消费得多。

购物大型综合体,买、吃、娱乐、亲子,是要全家人都来逛和消费。

来看一下北京著名商场的商户类型和数量:

SKP是一家百货商店,把商户密度刷到了顶级,588家,而且都是奢侈品牌。逛过SKP的人都有个感受,盒子构造、品牌商户密集、同品类商户挨在在一起、卖货逻辑简单粗暴,就是堆品牌和货,这家没有喜欢的,马上去下一家看,目的就是买买买。在SKP,会看到消费者排长队等着买Van Cleef & Arpels,也会看见Burberry在商场内有3家店铺,分别卖包、男装、女装。

金融街和芳草地,是购物中心,除了买之外,也要让人逛得愉快,注重空间和体验,减少卖货的商户,增加电影院、艺术展这样可以长时间让人停留的娱乐空间。

购物大型综合体,是流量生意,堆满餐饮商户来吸引客流量,亲子项目多,目的是让一家人都能逛+吃+买。

2

同样都卖高端,为什么SKP卖得最好?

本质是流量不一样,虽然大家都在买贵的东西,但内在千差万别。

人通常会为了展示社会地位而穿着打扮。只背一个大牌包,且包面甚至有磨损的,可能比一身优衣库的人更没钱。大牌包性价比很高,使用年限长,折旧慢,比如LV简直可以背一辈子。全身淘宝+大牌包这样的搭配,不会出现在富人圈里。

全身只有鞋和包贵的,也不会太有钱,毕竟鞋和包都是咬咬牙就能买的东西。

除了鞋和包,衣服和配饰也是大牌的,比上面两种人有钱。

所以一身优衣库不一定不是富人,但全身上下只有一个大牌包的大概率是穷人。

而在SKP购物的人,心态是什么样的?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平时在超市购物的场景。

在逛超市的时候,我们会希望货品越多越好,方便一次买全。而我们在逛购物中心时,才会先在意环境,再看货。

SKP的主力消费人群,是把奢侈品当做超市货来买的人。环境和其他服务,他们有别的途径来解决。

那么到底多有钱,才可以把SKP当做超市来逛呢?

这是18年我们居民消费结构图,用这个消费结构,来推算不同收入在衣食住行里支出的费用。

每月可支配收入3000元,那么花在服装和其他类目的消费,最多可以占到1600元左右,否则就会吃不饱饭或无家可归。而当可支配收入达到10万元时,居住和交通的成本等比提升的幅度不大,差不多可以剩下7万元可以用于非必要性消费。

以此类推,只要收入达到一定量级,确实可以把SKP当做超市,随便买一买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而不会因为去一次SKP,连呼吸都要反复练习。

SKP拥有的是顶级流量,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富人旺盛的购物欲,这些顶级流量,把大牌每一季新品都打包带走,其实和普通人去优衣库买齐应季的全套,逻辑是一样的。

当一座城市的商业发展到极致,SKP这样的富人超市就会出现。目前国内的北京SKP,南京德基,完全释放了有钱人的消费力。

成都、重庆、杭州这样的非常有潜力的新一线消费城市(可搜索关键词:重庆来福士开业盛况),还没有点亮一座SKP,但未来当他们商业发展到满级时,一定会出现一座SKP,灯火辉煌,人来人往,刷卡打包带走,偶尔惆怅一下,最近又没什么东西可以买了。

这是城市化的下半场,大概率会发生的趋势。

到这里,还有什么理由不看多中国呢。

来源:人生是滚雪球 微信号:maoyuan25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