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预测2000年

预测2000年

作者:safin

前一段,我淘到了一本1983年的论文。

这是一个当时在国家计生委外事部门任职的中层干部,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就读人口学硕士时写的学位论文,时间是1983年7月,名字叫China’s One Child Policy: Possible Effects after Twenty Years

简言之,就是用人口统计学的方法,预测2000年的中国人口趋势。

文章是用打字机打的。我仔细阅读了全文,发现有些地方写的还挺逗的。在计划生育政策刚刚施行的年代,作为一个国家人口计生系统的骨干,这个干部对未来的中国人口趋势,还是很乐观的!

这篇论文,先是回顾了中国的人口问题,分析了1979年之前的人口政策,介绍了1979年开始的计划生育,并且分析了公众对计划生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大致是城市接受度高,农村接受度低)。然后在最后一章,预测了2000年的中国人口:

1:人口数量:

大量的农村人口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有抵触情绪,因此,要在2000年实现把人口控制在12亿之内的目标,非常难!但是,如果我们尽力在2000年实现生育率为1的目标,那么在2000年,中国人口将是11.67亿。

2000年实际数据:中国人口为12.67亿,整整比论文预测的多了1亿。2000年的生育率为1.5,离1的目标还差很远。

2:劳动人口:

在2000年时,中国尽管面临低生育率带来的劳动力比例减少的潜在问题,但不必对此过于担忧,因为15-64岁之间的适龄劳动力仍占人口总数的75.8%。

2000年实际数据:15-64岁之间的适龄劳动力占人口总数的69.99%。比预测的少了5个百分点,算是预测的比较靠谱。

3:性别比:

尽管当年已经开始出现杀女婴的案例,但作者坚信,在政府的强有力的惩戒措施下,这种情况肯定是少数。而且在1982年时,0-5岁的男女比例为107.1,还在控制之内,因此,到2000年,男女比例不会有任何问题。

2000年实际数据:0-5岁,男女比例:120.17。

这可能是作者始料未及的。通篇论文中,他所持有的一个预设是:中国在建国后,一直在塑造一个集体主义国家。因此,只要国家强力推行,任何违背国家意志的行为都能受到严惩,所以人的行为在集体主义笼罩下,即使有所不满,但社会模式还是能控制的。

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学研究生,他对未来中国社会和家庭形态所发生的剧烈变迁,应该是毫无准备的。

比如在回应计划生育政策可能面临社会阻力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很不社会学的解决方案:加强道德教育,告诉老百姓国家有多困难:

这个建议很理想主义,可能那个年代的人普遍相信,只要国家努力教育你,你就一定听话。

4:政策建议:

在论文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下一步人口政策的建议:包括尽快制定《计划生育法》,引进先进的避孕技术,加强宣传教育,保护女婴,等等。

最后一条是:创立社保制度:让父母们养老无忧,这样才能放心的只生一个孩子。

5:2000年以后的计划生育政策何去何从?

在论文的第63页,作者写了这样一段话:在至少20年内,中国将不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中国社会出现大量的老龄人口,只会是40年以后的事情了。避免中国变成老龄社会,我们会在未来的某一刻调整一孩政策。

究竟是在哪一时刻,才会避免中国向老龄化社会的方向一去不返呢?作者没有给出答案。其实,40年以后,对于作者而言,简直太遥远,太遥远了。

据说,这篇论文,得了个C。

如今,据这篇论文的撰写已经过去了36年,作者预测的事情,其实大多没有发生。

我们早在1995年就突破了人口12亿,男女比例失调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生育率虽然没有降到1,但老龄化的警钟已经吹响多年。《计划生育法》颁布了,全民社保体系建立了,父母的负担却越来越重,养老的压力也越来越重。

——

论文的作者,是我爸。

他曾经奋力预测的2000年,当时看来是多么的遥远,如今却已成为人们怀旧的对象。作者本人呢,还没熬到2000年,便离开了国家计生委,弃政从商,在社会巨变中重新定位了自己,获得了成功。

不知道,他有没有预测对自己的人生呢?

来源:豆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724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