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邓新
来源:锌刻度(ID:znkedu)
1.2018年以来,高盛对苹果愈发悲观。
2.高盛前CEO劳埃德·贝兰克梵曾公开表示:“高盛是在做上帝的工作。”
诞生于1869年、拥有150年历史的高盛,被誉为“华尔街屹立不倒的灯塔”,在资本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坊间流传一个笑话:高盛打一个喷嚏,资本市场就要感冒。
9月13日,高盛与苹果之间的互怼,在资本市场掀起不小的风浪,为此苹果市值蒸发约1384.37亿人民币。
在iPhone 11 发布后,苹果股价一度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但高盛却发布看空报告,认为苹果提供Apple TV+免费试用将影响未来的利润增长,于是将苹果未来12个月的目标价从187美元下调至165美元,并给予苹果股票“中性”评级。
苹果随即声明:“我们不认为Apple TV+的推出,包括这项服务的会计处理,会对我们的财务产生实质性影响。”
双方针尖对麦芒,观点隔空交火。
高盛2019年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净营业收入为94.6亿美元,市场预期为88.97亿美元;净利润为21.98亿美元,市场预期19.13亿美元。
高盛业绩超预期,赚得盆满钵满,这份的荣耀背后却有无数国内外投资人的不满。
1
昔日吹手,今日锤手
高盛与苹果的关系源远流长。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妻子,曾是一名高盛固定收益分析师,这份关系拉近了两家公司的距离。
史蒂夫·乔布斯的妻子
苹果2009年聘用来自高盛的人组建了并购团队,2013年、时隔17年首次发行170亿美元的债券,高盛是主承销商之一。
高盛对苹果也投桃报李,溢美之词绵绵不绝。
以2015高盛一份调研报告为例,该报告将苹果纳入“强势买入”名单:“有了5亿忠实的iPhone用户,苹果公司得到了一个多年获利的巨大机会,一个基于Apple生态链的服务体系。”
在苹果如日中天阶段,吹捧苹果的调研报告如过江之鲫,高盛并不出挑,但苹果从“由硬变软”“稳定创新”的转型之中,高盛成为挑头看衰的急先锋。
特别是2018年以来,高盛对苹果愈发悲观。
先是质问:“苹果面临着一个关键的战略决策。是应该将iPhone引向低端市场以提升销量?还是以牺牲销量为代价,继续留在高端市场?”
后是对比:“当年的诺基亚一直依赖于饱和的市场下用户升级自己手中的设备,而这只会让等待升级的时间越来越久,苹果似乎正在走这样的老路。”
高盛将苹果未来的目标价从最高240美元一路下调至165美元,而当前苹果股价为218.75美元,这意味着高盛认为未来苹果股价有24.57%的下跌空间。
为何资本市场这么重视高盛的意见?
一是,公司发展了150年,历经了多次金融危机洗礼,成为资本市场的长青树,积攒了较高的威望与行业地位。
二是,背景深厚,知名财经人士郎咸平曾如此描述高盛:“AIG(美国国际集团)的一把手换成高盛的人,美林的一把手换成高盛的人,权力重组,然后还有美联银行,也换成高盛的人,证监会的二把手也换成高盛的人,证券交易所也换成高盛的人,期货交易所也换成高盛的人,甚至两任的财政部长都是高盛的人。”
三是,在科技领域举足轻重,投资了Uber、Dropbox、阿里巴巴等一大批科技独角兽公司,高盛前CEO罗伊德·布兰克芬曾自豪地宣布:“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
不过,双方的关系并未完全破裂。
苹果为支付工具 Apple Pay挑选的合作伙伴就是高盛,高盛CEO大卫·所罗门表示:“Apple Card完全改变了信用卡体验,这次合作也是高盛在消费者产品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创建数字平台的愿景。”
高盛CEO大卫·所罗门
一名金融行业匿名人士告诉记者:“个人消费金融业务为高盛的短板,苹果依然选择高盛不排除掺杂有弥补两者关系的因素。”
市场研究公司MoffettNathanson认为,苹果跟高盛的合作“让这张卡片给苹果带来更大的风险”,因为这是“高盛首次进军消费信用卡领域”。
2
中概股的重要推手
高盛前CEO劳埃德·贝兰克梵曾公开表示:“高盛是在做上帝的工作。”
不得不说,高盛是中概股赴美、赴港IPO的重要推手,加速中概股上市进程。
2018年募资达10亿美元及以上的明星公司,包括爱奇艺、中国铁塔、小米、美团点评、拼多多、蔚来、海底捞、腾讯音乐等,背后都有高盛在大力推动。
尽管为中概股IPO立下汗马功劳,也不能掩盖高盛的一些瑕疵,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高盛被美国司法部多次起诉。
罚款最高的一次为50亿美元,高盛承认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误导投资者买入高风险住房抵押贷款,从而导致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
最近较为轰动的起诉是2018年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一马发展公司”丑闻案。
高盛帮助该基金发行债券筹集65亿美元,高盛从中赚取约6亿美元,然而募集的款项有27亿美元遭贪污,且发行债券的文件存在虚假、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马来西亚总理公开表示:“高盛‘欺骗’了马来西亚。”
另外,在科技领域,高盛因为多次看空诱发资本市场动荡,被认为误导了投资者。
譬如,2017年临近年中,高盛发布了一份看空FAAMG的调研报告,导致6月9日美国科技股纷纷大跌。
FAAMG为高盛提的新概念,分别代表脸书(Facebook)、苹果(Apple)、亚马逊(Amazon)、微软(Microsoft)和谷歌(Google)的首字母缩写。
“FAAMG今年已经增加了6000亿美元市值,相当于一个香港(股市市值),比较一下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代吧。”高盛认为后面3个月这5家公司股价要跌,“我们认为波动率越低,就意味着人们更可能低估这些公司业务潜在的风险,包括周期性风险、潜在监管变化。值得担忧的是,如果重大事件导致波动性上升,就可能出现抛售,加剧下行风险。”
事实上,2017年下半年这5家公司股价非但未跌,反而还涨了不少,以Facebook为例,从7月最低点147.80美元涨到年末最高点195.32美元。
而对特斯拉,高盛长期持有负面看法,多次导致特斯拉股价暴跌,更是在2019年6月将特斯拉目标价从200美元下调至158美元,需知当前特斯拉股价为245.20美元。
对此,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在内部发邮件嘲讽高盛:“他们会幡然醒悟的。”
特斯拉CEO马斯克
3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在国内资本市场,高盛口碑不佳。
2018年12月27日,网上爆料联合石化高管“被高盛忽悠了,高盛此前一路看涨油价”,导致公司出现巨额期货交易亏损。
之后,其母公司中石化发布公告称,联合石化对国际油价走势判断失误,导致年度亏损亏损约人民币46.5亿元。
这一幕,与十五年前的中航油似曾相识。
那一年,高盛建议中航油做空原油价格,而背地却做多原油价格,成为中航油第二大对手盘——中航油赚钱,则高盛亏,反之亦然。
时任中航油CEO的陈九霖曾回忆,当账面较大亏损时,其要求立即斩仓,但高盛却两次建议坚守导致亏损扩大从而拖垮公司:“中航油曾经将高盛告上了法庭。但在我入狱之后,这场官司不了了之。”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远洋等公司在海外期货交易中都吃过大亏,背后都有高盛的身影。
此外,高盛还为A股资本市场挖过坑。
最令人难以忘却的一幕是2010年11月12日,高盛向境外客户建议卖出中国股票,又向境内媒体发布一份看好中国股市投资前景的策略报告,这个两面派手法被认为是上证指数暴跌5.16%、创业板暴跌4.46%的重要因素之一。
A股著名的“11.12”暴跌
时任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的梅新育曾公开表示:“高盛凭借强大的话语权对市场参与者形成‘羊群效应’,它的一份报告足以让其他市场参与者盲从,并放大其影响力。”
高盛与苹果的博弈,还将持续下去,未来是高盛被打脸,还是苹果转型失败、变成第二个诺基亚,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