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唐家三少赚钱的逻辑

今年给我启发最大的一句话其实是唐家三少的一篇专访的文章,他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就是唐家三少绝对不提高写作水平,从而时刻占据金字塔最底层。

这个结论让我感悟很多,大概而言,一般作家,都会力求突破。

读者若有建议,恨不得分分钟提升自己满足他们。

而唐家三少的原则是:保证自己的水平不提升,这样核心受众就永远是最多数的小白读者。“我最主要的读者,一直都是8岁到22岁这群人,最关键的是要抓住他们。”

因此,唐家三少不断在重复自己的文章风格,看他的每篇小说,你会发现都人设差不多,结构差不多,反正什么都差不多,看来看去就哪个套路。行文口语化,故事逻辑简单直接,打了个小怪打完大怪,打大大怪,然后情节反复,让人感觉高潮迭起,总之想尽办法让你爽。

网文的小白读者一般对此毫无抵抗力。就像阅片无数的老司机鄙夷岛国AV,但未经世事的小白却更容易被简单粗暴吸引。

所以即便一波人因品味提升而离去,还有更大一波人会到来。

唐家三少凭其名气和每日更新,牢牢占据网文入口,因此从不缺读者。

所以唐家三少年版税几个亿,而很多牛逼的专栏作家,吴晓波、秦朔等大概一本书最多也就是几百万的版税而已。

这个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的重要性。很多人都会走着走着,最终忘记了自己是谁,然后最后失败了,唐家三少清晰的知道自己是谁,所以总不提高自己的水平,因为他深刻的知道水平一旦提高,受众基数就会变少,而且口味越来越刁,关键的问题是受众品味在不高不低阶段,其实在阅读上付费习惯会很低,网络小白其实只要爽了就会给个十块二十块,看上去很少,但是架不住人多啊。而逼格越高的群体给钱其实反而会降低,像豆瓣一帮自诩为逼格很高的小清新,本质都是每天希望不给钱约炮的人,压根没什么付费习惯,但是却自己搞的跟白莲花一样,这样的群体最终基数少,给钱少,如果你走到这个人群中,就完蛋了。收入立马降低。而如果进入逼格更高的阶段,这帮人有钱,也给的起大钱,但是他们口味要求特别高,往往需要极为牛逼的专业功底,才能满足这些人的口味,当然一旦满足也能搞到大钱,显然唐家三少呢,又还很难走入这个领域,所以,他停留在自己的熟悉擅长的领域不断收割韭菜其实是最聪明和明智的做法,也是最赚钱的逻辑,只有清晰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才能赚到属于他的钱。

我们发现很多人其实是理解不到这点的,总是希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最后结果就是固有的优势给丢了,新的优势又建立不起来,最后死了。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