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笑林、李国盛表演了一个相声《攀比》。表演过程中笑林不断跟李国盛抬杠,眼红对方过得好,自己没他家有钱。
笑林羡慕李国盛家冰箱三开门,他家的冰箱才双开门175立升。他非要明天就买个250立升的,李国盛给他回了一句:我看你现在就够250的了。
不是笑林250,而是因为那是个物质十分匮乏的时代,人们攀比的心理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吃一顿饭。
1988年,当时一个本科毕业生的月工资是四十多块,一年到头都下不了一回馆子,要是谁能吃一顿洋快餐简直可以在外面吹嘘一年。
而且,洋快餐你也没什么好选的,只能吃鸡,它叫肯德基。
1
1987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早了一些。10月31日,北京就下了初雪,创造了首都有统计以来排名第二早的纪录。
11月12日这天,北京的气温变得很低,天上还飘起了雪花。天寒地冻,自然是待在屋子里最好,但在北京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1号门口,排队的人快要挤爆了。
堪比春运火车站的吃鸡长队
那里像春运时的火车站一样,有望不到头的长队,甚至足足绕了小楼一圈,接到求助电话后赶来维持秩序的公安见到这场面,也是焦头烂额。
这是中国内地首家肯德基开业的第一天。那天餐厅门口挂的招牌,还不是如今在大街小巷都随处可见的“肯德基”或是“KFC”,而是“美国肯德基家乡鸡”。
中国人能吃上美国鸡,全依赖一个叫Tony Wang的人。
Tony Wang叫王大东,是个美籍华人。1944年,他生于四川内江。
统治中国麻辣味道的川菜
美食大省自然啥吃的都有:板板桥油炸粑、牛肉面、蜜饯、锅盔、火锅……不过,这么多好吃的,王大东统统没吃上。原因是1949年,王大东五岁时,家人就带他离开四川,搬到了台湾。
1949年从大陆去台湾的太多了,但谁也没想到一个5岁的娃娃会在40年后改变大陆人的吃鸡习惯。
1968年,王大东获得土木工程学位,从台湾中原大学毕业后赴美求学。几年之后,王大东拿到了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的硕士学位,并完成了纽约大学商学院国际商业管理高级研究生的学业。
毕业后,经老师介绍,王大东在美国找到了一家制药厂工作,虽然岗位普通,但他雄心勃勃。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一样: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王大东打拼的不错,制药厂的工作没干多久,他就被人盯上了。
1975年一个晚上,一通电话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电话那头是美国肯德基总部的一位部门经理:你好,我是肯德基公司的Don Doyle。
就像现在打电话推销房子一样,王大东以为是肯德基的市场调查,无缘无故浪费我时间?他二话不说就想挂电话。对方赶紧说别误会,我是想和你聊聊工作。
Tony Wang,你想来肯德基试试吗?
肯德基那可是全美国最大的炸鸡连锁企业,自1952年创立后,那时候正是极速扩张的时代,王大东当然想去试试。
于是,王大东进入位于路易斯维尔的肯德基总部开始工作,当然,他不是去炸鸡,而是去当业务分析员。
不是每个吃过炸鸡的人都能卖好炸鸡,但王大东还是做到了。经过几年历练,1979年,王大东被派往南加州担任区域经理,此时的他已经成了一名被员工“咬牙切齿”的管理者。
肯德基那些年有一项神秘顾客制度,专门花钱雇人随机去一家店里“挑刺”。这项制度让各家店员和店长都相当头疼,毕竟被“挑刺”太多是要被扣工资的。
它就是王大东的杰作。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王大东已经不甘心做个部门负责人了。他想自己当老板,但机会在哪儿呢?
2
1982年夏,还是国内改革开放初期,天津市政府组团访美。
木匠出身的天津李市长在旧金山访问时,发现美国快餐业发展很快,便考虑是不是也可以引进到天津。有人便推荐了王大东给他认识。
此时的王大东,凭借在肯德基的“传奇故事”,已经在华人圈里小有名气了。不久,王大东应邀参加了天津市政府访问团在旧金山举办的茶话会。
茶话会上,李市长向王大东发出了邀请:国内快餐业需要帮助,你很有经验,愿不愿意有机会回国看看?
王大东二话不说:当然愿意。
茶话会后不久的一天,美国西北航空的一架客机降落到了上海虹桥机场。飞机上下来一个一口台湾腔的美籍华人,他就是回国创业的王大东。
到达上海虹桥机场后,王大东又折腾了一天,先飞北京,住了一夜才乘火车赶到天津。隔天,王大东就开始了在天津的考察。
此时他有了一个新身份,改善天津饮食服务行业的顾问。
王大东考察城市发展有个特别的办法,就是看女性的穿着。当时天津满大街的人都穿着一样的灰蓝色衣裤,没有一丁点儿腰身,从背后看完全分不清男女。
在资本主义花花世界待太久的Tony Wang大概不知道,不只是天津,全中国那时候都这个穿着。
1990年轰动全国的流行剧《渴望》中的女性造型
1982年的天津,大多数人根本不去饭店吃饭,原因很简单,没钱。就算去饭馆吃饭,也只有馒头和青菜。饭店服务员晚上7点准时下班,谁耽误他下班他跟谁急。
不要说西餐,就算是传统的中餐经营,这会儿在天津也是刚起步的水平。
考察了一周,王大东还是决定:在天津开快餐店。
他又回了一趟美国,打包好行李彻底搬到了天津。临行前,他特意在行李箱里装了一大瓶速溶咖啡,这样自己在吃早餐的时候才能有咖啡喝。
王大东作为一个无业人员,天津市政府特意安排了专门接纳待业青年的天津市青年实业有限公司,作为王大东的合作单位,可以说非常对口了。
在为快餐店选址时,天津轻工业进出口公司提供了帮助——这忙不是白帮的,后来他们也参了一股。
选址定好了,餐厅卖什么呢?当时的天津还不具备做西餐的条件:面包质量不好,牛肉也不容易买到。于是王大东决定,他只卖三明治和汉堡包。
最终,在天津的黄金地段劝业场,这家中美合资的快餐店——敖奇快餐开业了。敖奇餐厅的厨房在楼上,楼下是卖场,全餐厅共有80个座位,顾客需要先在楼下的柜台处排队点餐,再回到座位用餐。当然,汉堡包和三明治可以打包带走。
1982年:敖奇快餐
这让天津人非常新鲜,没有“敖奇”之前,天津人只有去包子铺买包子才能买完带走。
开业第一天,“敖奇”就顾客盈门,轰动天津,点餐的队伍能排出去300多米之后……不久后,王大东又开了“敖奇”的第二家店,同样生意兴隆。
敖奇快餐的成功,让大洋彼岸的美国快餐界轰动了,他们纷纷感叹:
原来中国这么好赚钱。
3
王大东在天津忙碌他的汉堡生意时,他的老东家肯德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3年,百事公司收购了肯德基。收购之后,百事立刻想让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
事实上,百事对中国的布局早就开始了。1975年,百事的创始人兼前总裁简道尔实现了他的第一次中国行。
到北京前,他还给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带了美国土特产,对,就是那个被克林顿打败、有个总统儿子的前美国总统。
1974年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与夫人
老布什很喜欢中国菜,尤其喜欢吃北京烤鸭,但他耐不住思乡心切,怀念家乡美食,听说简道尔要访华,他就托他人肉了两大块奶酪。
中国当时还处于使用粮票的计划经济时期,压根儿就没有西方人爱吃的那种奶酪。当然,他们也完全搞不懂一个跨国公司总裁为啥带两块奶酪入关。简道尔回忆:
到海关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我是卖奶酪的。
看到中国这么缺洋货,简道尔觉得这里面大有商机。
1981年,百事公司在深圳建立了百事可乐灌瓶厂,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美国商业合作伙伴之一。
1986年,已经成为肯德基母公司的百事公司,在中国混的很有知名度了。这一年,简道尔率领百事全体董事到访中国。简道尔在这次访问中结识了邓公。
在一次共进午餐时,邓公问他:你到中国来到底想干嘛?
简道尔的口气很大:我的目的就是让中国人以后不再喝茶,而改喝百事可乐。
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改变呢?
简道尔显然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就算不喝茶,中国人民的饮料单上还有很多选择,比如包装十年如一日醒目耀眼的“椰树牌椰汁”。
不过,简道尔的野心并非只放在可乐上,鉴于那时候的中国物质十分匮乏,他觉得中国人或许可以尝尝美国的炸鸡。
1986年,美国肯德基总部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邀请已经离职的王大东回到肯德基,出任肯德基远东地区总裁,主要目标就是开发中国市场。
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掺进了喷香的炸鸡味儿。
4
王大东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搬家。
他把肯德基远东地区总部从香港迁到了新加坡。有人质疑他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明明是开发中国市场,你怎么把总部越搬越远?
开了中国内地第一家肯德基的王大东(左)
王大东笑着摇摇头,他有两个强有力的原因:
第一,肯德基1970年就试图进入香港,弄了十年才开了三家店,证明在香港设总部是失败的;
第二,香港人当时不会讲普通话,缺少真正能开拓内地市场的人力资源。但新加坡人讲普通话,表面上是搬远了,实际上是远水楼台先得月。
之后,王大东的另一个大胆的战略是,把肯德基内地第一家店定在了北京。
但那时候不是你想开就能开的,得北京同意你开才行。
改革开放初期,内地需要吸引外资,但当时的合资往往要求是高新产业或者能创外汇才行,餐饮业还没有引入外资的先例。
王大东想了个不容辩驳的理由:既然有外国人来北京投资,为了服务好他们,让他们吃好饭,总要引进一些西式餐饮吧。而且,之前已经有了个先例,西餐在北京是很受欢迎的。
1984年,北京市政府找到有80年历史的义利食品厂,要求他们带头开个西餐厅。于是,义利食品厂在北京西单南口的西绒线胡同,开办了中国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厅——义利快餐厅。
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厅:义利快餐厅
开张当天,150平方米的店里挤满了人,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品尝汉堡包、火腿三明治、香浓咖啡……接下来的日子里,义利快餐厅几乎每日都顾客盈门,座无虚席。
这充分说明了北京人吃西式快餐是没问题的!
对于增加外汇的需求,王大东说,这好办,外国人来消费,必须使用外汇券。
不过,想要进入内地市场的外资快餐可不止肯德基一家,老对手麦当劳同样虎视眈眈,但肯德基有一个令北京无法拒绝的原因——它卖鸡肉。
北京郊区的农民当时养了不少鸡,市畜牧局没少为“怎么能多卖一些鸡”而发愁。当初北京派人去美国考察时,肯德基和麦当劳都在参观名单里。但是,当时的麦当劳主打“牛肉汉堡”,肯德基主打“卖鸡”,肯德基自然胜出了。
按照政策规定,肯德基想在内地开店,必须通过合资才能实现。因为有鸡这个关键因素,作为鸡肉原料供应的北京市畜牧局,顺理成章地成了肯德基的合资伙伴。
畜牧局不仅有鸡,还有一套进口的屠宰设备,王大东觉得,有这么个合作单位方便多了。
但美籍华人还是太naïve了,现实给王大东沉重一击:畜牧局很穷,没钱,他们没有外汇来引进肯德基的美式设备。
简单地说,王大东需要一个财神爷,但畜牧局不是。
王大东很快把主意打到了北京旅游局身上。旅游局局长财大气粗,一拍胸脯:我们有钱。但是他转念一想,你们这个生意风险太大,没做过,不放心。
王大东不放弃,他让局长派两个人到天津感受一下敖奇快餐的火爆,然后他拍着胸脯保证:我保证你的钱比放在银行赚的多。
局长终于被诱人的回报打动了,同意出资入股。后来他没想到,赚到的丰厚回报完全出乎意料:最后大概赚了七八十分利吧。
5
合作伙伴搞定了,钱也有了,就差找个开店的地方了。
王大东早就想好了个绝佳地点,前门大街。那个年代五道口还不是“宇宙中心”,但前门已经是全北京客流量最大、最繁华的地段之一了。在前门开店,对于整个中国都具有示范效应。这也十分符合王大东在全中国推广肯德基的目标。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王大东的想法虽好,但实现起来太难。北京市有关部门一听说肯德基是西餐,就认为这就是开给外国人吃的,他们就说:那你开在前门干嘛,去使馆区开啊。
王大东为此十分郁闷:我要卖给外国人吃的话,来中国干吗?
最后还是北京市副市长孙孚凌和轻工业部部长杨波两个人一起出面,肯德基的前门店才得到了批准。
肯德基前门店开业当天剪彩仪式,嘉宾阵容强大
光批准还不行,距离真正拿下那块寸土寸金的地,还有很远的距离。
1986年12月的一个晚上,王大东开了好几瓶茅台,设宴请了5桌客人,他们主要是宣武区正阳市场的业主们。王大东想在这里租下三层楼,一共1500多平米,但得让这些业主们答应才行。
那天晚上王大东可是下了血本。当时,一瓶茅台要将近20元,而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才能买两瓶。王大东端着茅台敬了一圈,干了15杯,宾主尽欢,店面出租的事基本谈妥:每天租金1000元,一年就是36.5万元人民币,租期10年。
这15杯茅台果然没白喝。
王大东正心里暗喜,却不料业主突然提出,10年的租金要一次性付清。这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当时整个公司的注册资本一共有100万美元,按照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也才370万元,要是交了10年的房租,就只剩下5万块钱,这店还开不开了?
结果王大东一拍桌子一咬牙,答应的干脆:成交!所有人都觉得,王大东,你茅台喝多了吧?
第二天一大早,从宿醉里挣扎起来的王大东,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往美国总部打电话:再汇100万美元过来。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豪赌。
肯德基前门店的这个地点确实是千金不换,王大东做了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开业后,前门店日进斗金,10个月后,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后来,王大东还算过一笔账,今天如果在北京开店,房租占到营业额的20%就能盈利,而前门店当时房租占营业额的比例,还不到2%。
门店地址选定了,其他问题就是小问题了。
由于国内没有相应的生产制造技术,前门店用集装箱从新加坡进口了全套的开店设备,就连店里的食品用餐盘纸和宣传海报都是进口的。
食材方面,因为当时国内的盐太粗了,搀在调味粉里会产生粗细不等的问题,店里加急从国外进口了一批细盐。
国内的土豆淀粉含量也不足,不符合肯德基的标准,只能空运。
与此同时,门店员工也在紧锣密鼓地招聘中。
八十年代中国餐饮业“颜值担当”
当时,肯德基前门店的员工招聘标准十分严苛。男的要求在175厘米以上,女的165厘米以上。当时来应聘的有2000多人,最后入职只有79人。这让肯德基前门店一开业便成了业界的“颜值担当”。
当年前门店的员工筛选标准一度影响了全国肯德基门店的用人标准。据说当年曾有一位马姓青年去杭州的肯德基面试,就是因为形象问题被拒。
如今,马姓青年已经成为马姓富豪。2016年,马姓富豪手下的一家公司给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中国小小地投资了几个亿。曾经被肯德基拒之门外的马姓青年,也当了一回肯德基的股东,这就叫:
今天的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的我让你高攀不起。
6
1987年11月12日,在北京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1号,中国内地的第一家肯德基餐厅正式开张。规模140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里,一共有500个座位,这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肯德基快餐店。
1987年,肯德基前门店开业庆典
三层小楼外的墙上挂着大大的肯德基红招牌。店门外,女孩子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在用中、英、日三国语言写着“美国肯德基家乡鸡开业”的大红条幅前表演着中国传统歌舞。
肯德基前门店当时只卖:吮指原味鸡,鸡汁土豆泥,菜丝沙拉,面包,可乐,七喜,美年达,啤酒,一共8种餐品。
一份套餐9.9元,一块吮指原味鸡2.5元,在当时国家干部和大学教授的月薪也不过六七十元的中国,是不折不扣的高消费。
为了响应中国的酒文化,肯德基还推出了“啤酒配炸鸡”套餐:一块吮指原味鸡,搭配一瓶北京老字号品牌五星啤酒——这比2013年风靡亚洲的《来自星星的你》里的搭配,早了将近30年。
在开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肯德基前门店都处于“里三层外三层”排长龙状态,去前门吃一块炸鸡,排队一小时是很正常的事。
这个最初不被看好的“小炸鸡店”在前3个月平均日销售额达4万多元,日卖炸鸡1300只,销量跃居全世界7700家肯德基连锁店之首。
由于效益好,肯德基员工的待遇也高的惊人。1987年,北京机关单位的“铁饭碗”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元钱,而当年肯德基前门店的一位员工回忆,他工作第一个月就拿了260元工资。
他上交给爸妈200元,自己只留了60元,结果他爸气得一宿没睡。
老两口辛苦了一辈子,一个月工资加起来才90元,还不如他半个月收入多。
吃肯德基算是高消费,不少人家要勒紧裤腰带攒上一阵儿,才舍得带孩子来享受一次。很多人没吃过西式快餐,想当然地以为既然是买“炸鸡”,那一定要拿锅来装,于是排队的人手里有了做饭用的锅。
不少人还没习惯论“块”买鸡,都觉得鸡一定是论“只”买,于是来买鸡的口头禅都是“给我两只肯德基”。
每个星期天,还会有人在肯德基三楼举行婚礼——这是顾客向王大东提出的要求,因为当时能在肯德基吃饭,是一件相当有面子的事情。
此外,肯德基前门店还成为了北京旅游的一大必去景点。很多来北京的人,都要去肯德基一趟尝尝鲜儿,之后再跟门口的肯德基老爷子合张影,好拿回老家显摆一下。
北京市政府领导还带着来参观的莫斯科市市长到肯德基用餐,看中的就是这里有单间。用餐后,莫斯科市长对王大东说:请你在最短时间内到莫斯科来,我们莫斯科也要开一个。
在当时,肯德基不只代表着西式快餐,更代表了一种象征着富裕、发达的西方世界的生活方式,它也为中国餐饮业打开了新视野。
1989年《人民日报》文章:肯德基吃什么?
《北京晚报》曾有篇文章感叹:为什么肯德基的厕所比我们的食堂还干净!
7
肯德基在费翔“一把火”的歌声里如火如荼地经营时,它的老对手麦当劳也没闲着。
早在1975年1月,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就在香港铜锣湾开业了。说白了,那也是在为进入内地做准备。
最终,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的选址,定在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特区当时的政策要宽松很多,也有相对健全的基础设施。
麦当劳还看重的一点是,深圳人民有钱。
1990年,深圳职工的人均月工资是359元,比全国职工平均工资高1.1倍,不仅如此,深圳个体工商户的年收入在3万左右,这里聚集了不少“高收入群体”。
还有一个原因,深圳距离香港非常近,把店开在深圳,更方便解决当时内地缺乏原材料和设备的问题。
麦当劳在深圳开店也是个大事情。开业前计划招聘员工300名,全部要求深圳户口。结果招聘启事一出,店里收到6000多封求职信。被幸运录取的员工们则经历了严格的上岗前培训:用锯木板当肉饼,拿纸屑做生菜,剪吸管当薯条练习配餐流程。
1990年,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
1990年10月8日,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终于在深圳市解放路光华楼正式开业。
上午11点,开业典礼结束,餐厅开始营业。好奇的人群从光华楼的二楼排到一楼,又从一楼延伸到广场外,男女老少穿得整整齐齐,仿佛在参加什么郑重其事的仪式。店里面20台收银机全部打开,500个座位很快被挤满,每个麦当劳的员工都忙得团团转。
餐厅第一批员工只有400多个人,但实在忙不过来,公司不得不从香港临时调来500多名员工帮忙,他们每个人每天要忙10个小时,还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光华餐厅是当时内地唯一一家能用港币和人民币支付的麦当劳,所有餐品都用港币标价。开业的第一个周日,有人揣着千元面值的港币,一口气点了10个巨无霸。
深圳人民的收入虽高,但吃麦当劳还是属于高消费,男女老幼去麦当劳吃饭,都像下高级馆子一样。当时流行的汉堡吃法十分做作:先小心地刮掉那层芝士,然后吃掉牛肉饼,再吃掉生菜,最后就着可乐吃完上下两片面包。
深圳店的成功让麦当劳底气十足,它准备好和“老对手”肯德基正面较量了。
1992年,北京第一家麦当劳的宣传车
1992年4月23日,坐落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南端、靠近天安门的麦当劳门店正式开业。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麦当劳门店,它拥有700个座位和29个收银台,开张第一天就吸引了4万多名顾客。
在1994年夏天拆迁之前,王府井大街南端的这家麦当劳一直是北京著名的地标,它那金色的拱门,常常出现在电视画面中。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时间里,在中国内地,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较量一直没停。
哪里有肯德基,不远处一定就有一家麦当劳。
8
早期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都倾向于将餐厅集中在大城市的高端商业中心、工作区和大学附近,在这里聚集的白领、学生正是它们当时最主要的顾客人群。
1990年代初,中国新兴的白领们也以在麦当劳聚会为荣。区别于当时大多数中国餐厅的浪漫氛围和雅致情调,麦当劳承担了社交空间的角色。
人们开始学会文雅地排两个小时的队,点适量的食物,在这里谈恋爱、见朋友、开会甚至谈生意,快餐时间被无限拉长。
在肯德基,出入的顾客则以成功人士居多,男的大都西装革履,女的都穿着小礼服。公司老板要请客户吃饭谈生意,也要专门到肯德基店里安排一个“安静的地方”。
到了九十年代的最后一年,那些曾经在麦当劳和肯德基休息、约会或者谈正事的人推门而出,转头去了更为新鲜的洋品牌——星巴克。
1999年1月11日,内地第一家星巴克在北京国贸中心开门迎客。当时,北京的房价还停留在每平米2000元,而一杯卡布奇诺最低售价就要19元。不同于快餐连锁,星巴克从进入中国就被打上了“小资”的标签,去星巴克喝咖啡成了风靡二十年的时尚。
在安妮宝贝的小说里,在星巴克喝下午茶,吃哈根达斯冰激凌,喷古龙香水,手捧杜拉斯和村上春树,成了文艺的标配模式。
到了2010年,豆瓣开始流传一份《星巴克完全装X指南》,从着装、携带的书籍、电子设备,到支付方式、打电话的语言等多个方面进行详尽说明,将“如何在星巴克装X”演绎得淋漓尽致。
杂志必须要英文原版的,起码得是《Economist》;手机怎么也得是IPhone,接电话要说:Bonjour;笔记本电脑也得带上,女的用 MacBook,男的都用IBM……
如今,肯德基和麦当劳已经不再是洋快餐的业界标杆。他们开始频繁出现在火车站、飞机场周边,成为匆匆赶路的旅客临时停留的歇脚处。星巴克也不再是咖啡引领者,人们吐槽它又贵又难喝。
当年三层楼全部都是餐位的肯德基前门餐厅,如今店面已经缩减到仅有一层,二层和三层,已经属于百胜中国旗下的另一家快餐品牌“必胜客”了。
30年过去,这里早已经模样大变。每一个到这里吃饭的人,都是被门口的装修提醒,才能意识到“这里是中国第一家肯德基”。
肯德基前门店:中国内地第一家肯德基餐厅
肯德基在中国的30年,正是中国人从物质匮乏到物质丰富的转折时期。人们从最初对洋快餐的新奇,到现在的习以为常,背后折射出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
在全球化时代,洋快餐跟中式快餐一样,只不过是人们诸多选择的一种。但回想起当年对肯德基的执迷,人们的心里还是温暖的。他们不只有对那个时代单纯和美好的怀念,还有对过往岁月流逝的哀叹。
现在的肯德基前门店,经过翻新的外部店面与内部装修均是现代风格,只有点餐台的围挡面还保留着经典的红白条纹图案;白胡子的“山德士上校”依旧慈祥,只是很少再有小朋友叫他“肯德基老爷爷”了。
大众点评上,有一位顾客留言:食物的味道没有变,但已经吃不出那么饱满的幸福滋味了。
这真应了那句诗: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来源:公众号:比耶男孩(ID:biyeah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