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行业寒冬,小鹏汽车的 4 亿美金 C 轮融资显得十分可贵。据彭博报道,C 轮融资后小鹏汽车估值达到近 40 亿美元,也就是说,在头部公司蔚来市值大幅缩水的背景下,小鹏以近 300 亿估值完成了此次募资,较 B 轮的 35.7 亿美金估值还少有上浮,也算是维持了新造车行业基本的体面。
当然,小鹏汽车的融资也是一路波折。36 氪从接近小鹏汽车高层的资方人士处了解,C 轮融资原本计划于 6 月就能完成,但适逢最大机构股东阿里巴巴组织架构大调整,与何小鹏交情深厚的战投部负责人蔡崇信荣退,阿里 CFO 武卫接任,高层权力转换,对小鹏汽车的投资策略也随之变化。
11 月 13 日,小鹏汽车 C 轮结果公布,雷军的小米集团代替阿里成为小鹏汽车的本轮战略投资方。“现在这个阶段,巨头们都在犹豫要不要给新造车公司兜底。” 上述资方人士表示。蔚来汽车登陆公开市场后,两次发行可转换债券,战投方腾讯的态度同样也冷淡下来。一位蔚来高管告诉 36 氪,两轮可转债的发行中,李斌都花费了很大力气说服腾讯认购,最终在 8.5 亿美元的可转债总额中,腾讯共认购 1.3 亿美元。
相比于 BAT 等一线互联网巨头的热情冷却,互联网第二极阵营成员美团、小米,甚至今日头条,则开始跃跃欲试,相继重金投向新造车公司。8 月 16 日,理想汽车宣布完成 5.3 亿美元 C 轮融资,美团点评 CEO 王兴领投近 3 亿美元,字节跳动也投资 3000 万美元。
汽车制造业的复杂度超过了互联网巨头们的想象,烧掉近百亿资金后,新创车企的产品才走到量产,且销量提振缓慢,几乎仍面临着百亿资金的窟窿。即便是资金雄厚的 BAT,也不得不审视投资策略。如今的后来者小米、美团等小巨头,是否看得足够清楚?
BAT 犹豫了
智能手机的风口转瞬即逝,只有自主研发 OS 的阿里巴巴对魅族和锤子有过资本布局的举措,百度和腾讯几乎未来得及投资,行业已经成熟。而在智能电动车的风口上,BAT 们则不甘错过,分别早早锁定了一家新造车公司,如腾讯押注蔚来汽车,百度多轮重注威马汽车,阿里则成为小鹏汽车的最大外部股东。
智能手机对于 BAT 的价值逻辑相对简单,即通过终端占领系统,锁定上层的应用入口。但是在新造车领域的投资,BAT 三家的思路则各有不同。
对于发力产业互联网的腾讯来说,如何快速了解并深度参与汽车这个产值巨大的行业,最直接的策略就是资本绑定。一位腾讯出行业务负责人也在采访中告诉 36 氪,出行赛道很长,周期也很长,腾讯在确定了自身的角色和方向之后,会分两个目的投资这个行业,“一种是观察和理解这个产业,另一种是通过投资构建更紧密的合作。”
该负责人直言,对特斯拉的投资属于前者,而对蔚来、威马等企业的投资,则同时包含了上述两种逻辑。2017 年 3 月,腾讯通过旗下黄河投资 (Huang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 以 17.78 亿美元在公开市场收购特斯拉 816.75 万股股票,当时占股 5%。而在中国的造车浪潮中,腾讯则多轮注资蔚来汽车,目前持有蔚来汽车所有 B 级股票,成为第一大机构股东。同时,腾讯也参与了威马汽车 B + 轮融资。
蔚来国内的云服务采用了腾讯云,而与蔚来分别组建合资公司的广汽、长安,也是腾讯在汽车产业布局中的两个关键合作方,车载微信登陆的首款车型即为长安的 CS75 Plus。
一位蔚来投资人向 36 氪感叹,“早期的蔚来对于腾讯来说,是一个 key(钥匙),帮助腾讯理解产业,打开局面,现在的蔚来对于腾讯来说,是个项目,要想获得腾讯支持,蔚来也需要有对应表现。”
百度投资新造车公司的策略与腾讯类似,但方向会更明确,即为自动驾驶战略,补齐整车制造这一环。一位理想汽车投资人曾告诉 36 氪,在投资威马汽车之前,百度物色的目标是理想汽车,双方一度将签订投资协议。不过,百度向理想汽车提出的一个要求是,后者需要开放车辆底层数据,李想辗转思量之后,未能接受。
百度转而投向威马汽车,通过百度集团和百度资本多轮下注。2019 年的 CES 上,威马与百度宣布,将在 L3 以及 L4 级别自动驾驶领域长期合作,研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该方案涵盖 Apollo Pilot 软件服务、车载计算平台硬件方案、高精地图及自定位服务、仿真服务、安全服务、OTA 服务等。2019 年 3 月,威马宣布完成 30 亿元 C 轮融资,百度集团领投。
相比于腾讯和百度,阿里在造车领域的投资逻辑更为隐秘。实际上,投资小鹏汽车之前,阿里已经凭借在产业互联网的优势,对汽车智能化领域深度布局,包括联合兵工集团投资成立北斗定位技术公司千寻位置,联合上汽成立车联网公司斑马网络,以及借助天猫精灵的终端规模,为车企做语音助手的前装服务。同时,阿里旗下子公司高德地图也已经成为车机系统的拳头级产品,并且顺利切入高精地图领域。
平台起家的阿里巴巴,深谙底层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价值,胡晓明在担任斑马网络董事长期间也曾明确表示,“阿里不会自己造车”。在汽车行业,阿里更明确的诉求依然是提供底层系统和设施,借助规模,快速起量。
当然,也可能与 2015 年 5.9 亿美金投资魅族的考量类似,阿里也想在汽车端,为 AliOS 寻求破局机会,因此选中了从阿里出走创业的何小鹏。不过,一位阿里汽车业务线高管曾向 36 氪表示,“斑马(基于 AliOS 开发车载方案)对小鹏不会有太大的合作动机,他们(小鹏)现在量太少。”
汽车产业快速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演进,这对于正在从产业互联网寻求新增长机遇的巨头们,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借助投资,涉入制造业,熟悉上下游产业链,成为必修课。但从业务的权重来看,汽车未能占据那个要塞位置。
“汽车对于互联网巨头,不是护城河和生命线,所以让他们下大注的动力是不够的,不像阿里当年投资饿了么,这是最后一公里物流的入口,阿里的支持非常坚决,几乎每轮都要进,最后斥巨资收购。” 一位投资了多家新造车公司的资方人士告诉 36 氪。
小巨头进阶
新造车公司在今年拿到大钱的消息已经不多,替代 BAT 掀起新一轮关注的,是身处互联网第二极阵营的小巨头们。
今年 8 月,理想汽车宣布获 5.3 亿美元 C 轮融资,美团 CEO 王兴领投,今日头条参投 3000 万美元。11 月 13 日,小鹏汽车宣布获得 4 亿美元 C 轮融资,小米集团成为战投方。 这是小米集团首次作为投资主体参与新造车公司融资。在此之前,雷军和小米系的顺为资本都已进场,雷军个人是蔚来汽车的早期出资人,顺为资本也分别投资了蔚来和小鹏汽车。
“这次投资,雷军在蔚来和小鹏之间也考量过,最终觉得小鹏汽车花钱更可控一些,而且从定位来看,成为汽车界小米的可能性也更大。” 一位可以接触到小鹏汽车高层的投资人向 36 氪透露。
当然,小米年初公布的 “手机 + AIoT” 战略,也是其继续向新造车公司投资的动力。手机业务增长乏力,小米开始押注更广泛的 IoT 领域,家电是一个重头市场。智氪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10 月,小米今年已经新涉足 8 个家电新品类,横跨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主流产品。
在家居到车的 “车家互联” 这条产品线上,已经靠智能音箱串联起来。天猫精灵正是凭借终端体量,与奥迪、本田、雷诺等跨过车企签约,而宝马在车联网市场与百度、阿里合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以智能音箱为入口的 “车家互联”。
小米在这个领域也已经有所收获,威马汽车、小鹏汽车均是其合作伙伴。实际上,小米之所以能从百度投资的威马手中,拿下车家互联业务,凭借的正是背后的家居生态。
“小米集团和小鹏汽车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互通方面,已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希望通过本次战略投资加深双方在智能硬件和 IoT 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雷军谈起此次战略投资小鹏汽车的出发点。蔚来汽车的市值已经跌至 20 亿美元,雷军愿意以近 40 亿美元估值投资小鹏,上述理由显然不会是一句套话。
跟小米的投资策略逐渐明晰相比,王兴以个人名义对理想汽车进行了投资。不过,36 氪从理想汽车多位投资人处了解到,王兴的这笔近 3 亿美元投资款,是其质押美团点评股票得来,而关于投资逻辑, 也并不复杂。一位理想汽车的关键供应商向 36 氪转述过李想对王兴投资的理解,“不管是美团未来送人还是送货,都需要车。”
汽车产业正在向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不管是出于对风口的把握,还是业务协同布局,互联网公司都有必要借助资本力量深度参与。但汽车制造业复杂的产业链、漫长的成熟期也决定,没有一家互联网巨头能够像在 TMT 赛道一样,做全局性的资本投入。
新造车公司已经将融资触角延伸到政府基金、产业资本以及海外资本,但与风潮高涨时不同,现在的新造车公司想要说服资本,需要的是更扎实的表现。
(头图来自小鹏汽车官方)
来源: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