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差一点,成了千万富豪

差一点,成了千万富豪

我有一个女朋友,爸妈热爱收集邮票。

前几天她在挤地铁时,她爸突然说——

闺女,我在新闻里看到,那个「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邮票拍出了1300多万的价格哪!

咱家也有一张啊,是你姑小时候贴在箱子上面了,现在还留着。

咱是不是要发了?

就是这个邮票:

一瞬间,我朋友脑海里电光火石,一通噼啪乱闪。把买哪里的房子、把邮票放在哪个拍卖行都想好了。

赶紧催老俩口,上阁楼拍张照片发过来。

完全不是一回事。

虽然也是红彤彤,虽然长的特别像,但它的名字叫:「满怀豪情上大学」。

朋友一查市场价:50元

肉体和心情,一下子回归挤死人的地铁了。

朋友一说这事,我就一下想起,我妈也经常问我——

某个纪念币能不能买。

唔…

我不太懂邮币,我也不太懂某一年的纪念币。

论收藏我不是行家。

但说起投资,我倒是可以讲讲。

像邮票、纪念币这些东西,都可以统称为「非标准投资」。它们的价格,弥漫着迷之气息。

不像股票或者房子,因为买卖太频繁,价格是摆在明面上的。

非标投资品,到底值多少钱,核心在于——

它有多少接盘侠。

也就是有多少人认同它、愿意承接它。

它们的价格,可能会取决于这几点:

1)稀缺性

这东西得是限量的,存量要少,不能是敞开了供应。

“存世仅XX件”,XX越少越好。

像前面说的,拍出了1300万高价的一片红邮票,它印了没几张就叫停了,存世量不足十枚。

一个巴掌能数得过来。

而我朋友家里藏的这个邮票呢,当年一共印了800万枚,姑姑小时候随随便便就能买到一张,贴到家里。

跟稀缺八杆子打不着呀。

2)故事性

一个收藏品,很多时候它的价值在于背后的故事,而不是它本身。

比如说孙中山的书法作品。对,孙中山先生有一些书法作品,是可以买到的。

有人愿意收藏。

可能这些书法水准不见得高超…但因为他身上的故事太丰富了,就赋予了作品很高的艺术价值。

还是很多人愿意收藏。

3)传承性。

让我想想怎么解释传承性啊…可能有点像区块链吧:

一个收藏品,曾经有哪位名人收藏过它;有哪个展览展出过它;有哪本书提到过它….

这都是很重要的。

通过这样一个一个节点,它的价值就被固化了、提升了。

比如数字货币——它是一个典型的非标品。

数字货币行业常有这样的新闻:

某富豪、某名人、某神秘买家买了多少多少数字货币。

之前有段时间在疯狂炒作,李嘉诚买了很多比特币。

这在非标品界是很平常的事——

它没有十分公开透明的市场。往往借用名人的名义炒作,就把价格抬上去了。

我之前还看过一个中国青铜器的故事,具体细节已经模糊,大概是这样:

这个青铜器被一个德国富豪带回了家,它本身很普通,富豪也没太在意,就把它放在豪宅门口当装饰品。

后来呢,因为二战之类原因,富豪家里出了很大的变故,但青铜器一直留在那里。

后来这个家族又复兴了,后人就把这个青铜器拿出来拍卖。

这本来是个普通的器件,但这个家族的兴衰,赋予了它很多的故事在里面的,背后还有很强的隐喻。

就能卖出一个高价。

这个就兼具故事性、传承性了。

总之,所有非标产品都是一样,它的投资价值最后只落到一点上:

有多少人会为此买账。

有多人,会认可它背后的故事;它所代表的文化与情感。

用不太恰当的话来说——有多少接盘侠。

什么稀缺性、故事性、传承性、名人效应等等等等,最后都是为此服务的:

提高共识、打造IP。

说到这里,我觉得邮票投资价值,可能有点弱了。

它越来越少共识了。

现代人都不写书信,也不太用邮票,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邮票长啥样了。

不过这倒也无所谓。

只要你喜欢,可以收藏着玩。

像我朋友父母,每个月出新票了,都要跟邮局预约,这就是纯粹的热爱。

喜欢就行。

只是它未必是一个好的投资品了。

我之前看展时,看到了一句话,印象深刻:

所谓收藏,就是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所谓投资,就是买别人喜欢的东西。

这句话太经典了,也可以,延展到其它投资品种上。

比如说,你买房子——

如果是自住,那大可以随心所欲。

买在远离暄嚣的郊区、买个异形户型…都行,你自己住着开心就好。

但如果你是投资,那就得想好——

这房子户型如何、地段怎样;算不算刚需最爱。

我下一个买家会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群购买力如何…

两者的区别,就是这样了~

来源:越女事务所 微信号:ynducai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918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