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是有可能的。因为资产≠资金≠信用。而且诉讼会引发连锁反应。
举个例子,一个创业公司,估值 2 个亿,老板占 60%的股份,就是亿万资产,公司本身资产也上亿。实际上,可能公司全部资产也就一间租来的办公室、办公设备和一些员工,账户上的资金其实非常吃紧,经常是等不到下一轮融资,可能工资都发不出来。
这种公司北上广多的是。假如在公司创业过程中,出现了一起不大不小的诉讼,标的额可能也就几百万,但是原告申请了保全,比如查封公司账户。这时候这家公司的流动资产——现金就无法动弹了。如果公司无法与原告达成调解,也没办法提供其他的担保来解封,这时候就麻烦大了。
首先是银行会来催款。客户账户被冻结的消息,银行是首先掌握的。客户信用出现问题,银行可能会提前催款,这就导致公司雪上加霜。
只要拖一个月,就可能出现员工因为公司工资拖欠而离职。而员工离职又可能引发仲裁,产生更多的官司。
时间再长一点,供应商的货款、服务费等也没办法如期还上,这时候又会引发供应商的诉讼。紧接着房东、物业公司等都可能来要账。到了这个时候,还在等着投资人 C 轮?别想了!而没了外援,这家公司就基本死定了。公司老板很可能因此欠上一屁股债。
所以你看,本来也就是几百万的官司,对资产亿万的公司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就是这个官司,搞得一家资产亿万的公司倾家荡产。
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最多情况的是公司因为联保互保而倾家荡产。联保互保是前些年一些银行的创新,就是找几家企业来相互担保,以保证银行的贷款能够稳定收回。比如甲公司要贷款,就让甲公司找乙公司、丙公司来担保。
这种担保对银行来说是蜜糖,但对企业来说就是砒霜。因为联保代他人背锅倒闭的公司数不胜数。而始作俑者,不过是因为针对联保甲公司的一起诉讼,但是很多时候诉讼的时机非常巧合,恰恰也是乙公司资金吃紧的时候,所以大家都 game over…
也许你会说,估值不等于资产。这个看法很对,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家公司的资产全部或者大部分转换成不动产,所谓的高固定资产公司,因为无法及时出卖不动产(比如价格高昂的土地等),也有可能被起诉和冻结账户。最终公司因为流动性不足,不动产被拍卖,公司关门倒闭,老板负债累累的也比比皆是。
所以,不要过于迷信资产,资产中真正靠谱的是流动资产。只有流动净资产充足,才一般不会被告得倾家荡产。
来源:知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