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帖子,楼主在问,为什么餐厅老板不多备点现金来渡过这次危机,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我是一名餐饮小老板,跟人合伙在一线城市有好几家餐厅。我们是快餐类型的,朋友中有开酒楼,开特色餐厅的。这一次黑天鹅事件,恰巧击中了餐饮业现金储备最低的时点,可以说是一招直接一剑封喉式的打击。
春节,对不同类型的餐饮模式来说,有不同的意义。我们是快餐,春节是停业的,对酒楼和特色餐厅来说,是大笔捞钱的。但是有个共同点:现金储备最低的时候。
忙了一年,供应商的款要结清,员工的奖金要发,酒楼还要囤点高价食材做年夜饭春节酒席……如果还有剩余的钱,就会估算一下够付下一期房租水电费,剩下的钱会分给股东与管理层。
快餐好说,到1月23日左右都歇业了。此时最惨的是酒楼。一方面在过去两个月收了不少年夜饭及春节定桌的定金,一方面又向供应商预定了叫了不少的食材。然后不偏不倚的,就在1月23日,危机在除夕的前一两天精准爆发。
ZF与食药监为了安民及防止聚餐传播疫情,要求酒楼妥善的处理顾客的定金。对酒楼来说太惨了,叫来的食材已经堆在冻库和海鲜池里,有些已经加工成半成品了。
对酒楼来说,这个春节是最糟心的了。预期的巨额收入变成无限接近于0,但是费用一点没少,还要发加班薪水。
到了年初四后,很多酒楼终于忍不住了,在路边低价抛售食材。
有同学说,我是连锁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大,事实上,对于这种全面性的核打击式的危机,你是一家店还是有十家店都是一样的。而往往店数多的,会适度的把资金归集运用,这种时候反而加大了风险。这也是为什么西贝也撑不过三个月的主要原因。
集思路里很多人,对于这次的风险的巨大影响的认识是不够的,想当然的认为:西贝等大型连锁餐饮,抗风险能力要超过个体小餐饮。
对于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来说,通常情况下,一个店或一个小的区域的几家店出了危机,可以用别的店别的区域的收入的来填来杠……但是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危机,只要你的门店都在中国的,危机就会危及你的门店,此时连锁,大,已经没什么用了。
就好像当战场上有人投了颗核弹下来,你是躲在坦克里,还是暴露在外面,后果都是一样的:都得死!
那颗陨石砸下来后,恐龙灭绝了,能活下来的反而是消耗小的昆虫及哺乳动物。
春节前,当我知道武汉要封城时,立即遥控下令让采购购买口罩,一次性手套,84消毒液,免洗手消毒液,额温枪……我在想,在疫情下,如果我的门店在防疫安全及食品安全下做得比别人好的话,我门店的营业情况会比别人好吧。
然而我低估了这次疫情的伤害。先是听说同行的年夜饭几乎全部退光了,春节也没人吃饭了,然后海底捞全线关店,然后西贝老板说来说撑不过3个月。眼见全国各省确诊人数狂增,马路上几乎没人,超市方便面冷冻水饺卖空……我终于意识到,这会是个我再努力争取,也改变不了什么的命运。
当1月底得知2月10日能复工,我内心还是有一丝期待的,哪怕此时的生意是平时3折,也能少亏一些。
驱车从家乡赶往门店所在的城市,一路上几乎没车。盘算了一下要发的工资,应付的房租和公司帐上留存的现金,我发现平时的稳健在这个时候还是有用的。因为一直担心出现食物中毒或者火灾,在投保险之外,我一直在公司帐上都留了一笔不大不小的资金,省着用,够公司撑4-5个月的。
相比西贝说的撑不过三个月,这个时候真的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来源:集思录 微信号:jisil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