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聊聊室内宅家工作的心得

聊聊室内宅家工作的心得

@某个张佳玮:好像大家都慢慢复工了,不少还开始远程办公了。
我们大概得接受一件事:
今年大概有那么段时间,得大量在室内度过了。

嗯,稍微聊聊室内工作的心得吧。
宅家工作,第一难点,是进入工作状态。
大家羡慕自由职业者,多是想象自由职业者够自由,随时随地。
然而自由职业者,也需要进入工作状态的:再倚马可待,也免不了有个小仪式。
所以做得久的自由职业者,久而久之,都会自律起来。
人有点像机器,状态是要保持训练的。
唔,当然不是那种斯巴达式的、把自己可劲儿虐待式的自律。

在可以的范围内,尽量早起早睡,工作越早完成越好。
晚上工作效率低,晚上玩容易拖延晚睡,而且心情还一般。
宅在家里,光照是非常重要的:尽量选择在有自然光的时候工作。

记得喝水:
人许多时候疲惫抑郁,是脱了水而不自知。许多工作期间的倦怠无力,可以靠稳定喝水解决。

吃东西:
宅家工作的人,都很渴望吃东西。毕竟工作消耗体力,糖分令人快乐。但吃多了并不算好。
我知道有些人的体质,白昼摄入过多糖分(和香辛料)会犯困。
所以非要吃东西的话,以水果(口味酸甜的更好)和黑巧克力为主,会好些。对情绪有帮助,有满足感,而且摄入多了也不会太难受。

收拾屋子,整理出一个不必太大的工作区域来。
Sherrie Carter有个论文说,杂乱的屋子会让人沉溺于抑郁中,而且持续紧张。
收拾敞亮、光线充足的房间,让人心情愉悦。
依照我的经验,当人处于“这是我的家”时,就不太想工作,动不动就想睡;家里有个区域,是坐着舒服,而且可以长时间工作时,就会默认这是“工作区域”,状态会好很多。

定时动一动。
宅家工作一段时间后,起身,喝水也好,吃水果也好,听一首歌也好,动一动。
如果有兴趣,甚至可以做一组自体重无氧——俯卧撑啦、深蹲啦、直桥啦,诸如此类。
接触阳光的持续有氧对身体有好处,但耗时间。在家里短促地做些无氧,对心情是有好处的。习惯的人,会觉得像一杯柠檬水下肚,状态整个会好起来。

自己掌握节奏:
各人干活儿,自有效率高的时间段,无法强求。但如果没有特殊癖好,那么宜早不宜晚。光照和体表温度,会影响人的情绪和效率。
海明威说过的,在最流畅时停笔,第二天继续。
我想补充一句:每天收工时,把第二天大致要干的事琢磨好,但不用太细。这样,晚上也睡得着,第二天起床也不至于缺动力。
每次完成一个小目标(我不是在说一个亿)给自己一点小酬劳:吃点巧克力,听首曲子,看个短篇故事,诸如此类如此的正面反馈,会让人乐意继续做下去。

记得要玩:
工作是产出的;玩是自我娱乐的。这两种状态最好。
有一种中间状态,是反复刷网页之类的拖延——这样通常既不工作,又没法得到休息与娱乐,并不好。
工作起来就拼命工作,玩起来就拼命玩,尽量减少中间的拖延状态。

基本上,我不推荐任何成型的所谓工作法,毕竟每个人都不同。
尽量掌握好几个原则,自己融会贯通就是:
——人的动力,来自情绪的落差。
——人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受激素左右。光照、水分、锻炼(不用太剧烈)、音乐、仪式感的熟悉小活儿、环境都对此有影响。
如此,自己在家里找到状态和节奏,就好。

最后一点:
如果读这篇文的您,恰好有下属宅家工作的话,我建议您,将验收检查的频率最小化。
即,别把员工的随叫随到当成理所当然,别滥用这份权利,别打扰他们。

我知道许多管理者,自从有了即时通信后,热衷于不停地验收。
但是,这样除了满足“下面的人随叫随到”的安全感外,其实没啥鸟用。
更有甚者,还很容易破坏工作节奏。

大多数人身处在被随叫随到、随时要被催进度的工作状态中,那是既出不了好活,也出不了快活儿——除非是《摩登时代》里那种极简单的拧螺丝活儿。
机器不能干的事,就得人来做;而人不是机器。人有工作状态,人有节奏差别。
别监视,别催。

随叫随到和反复催督,只会传染焦虑情绪,而焦虑对做活的效率没啥好处。
实际上,就是因为太多琐碎的催督,导致大多数人每天真正用于输入输出的时间寥寥无几,时间都消耗在通勤、汇报、无效沟通和“试图让自己进入状态”的努力之中了。

最理想的方式是:
自己规定个阶段验收的时间点,和工作伙伴磨合出一个彼此舒服的节奏。
(尽量少地)到点验收,平时各忙各的。都宅家了,就别把办公室那套搬出来了。
在非战时,人需要适当的放松,享受一些人之所以为人的活儿——这个概念,是凯撒在高卢时琢磨出来的。

人的安全感和工作效率,来自于不被打乱的节奏。
实际上,这道理适用于任何不是机器操作的活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081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