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18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赦免了上世纪 80 年代内幕交易丑闻代表人物、前 “垃圾债之王” 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
白宫给出的理由是米尔肯为癌症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投资者来说,米尔肯是上世纪 80 年代 —— 俗称 “贪婪十年” 里的风云人物,同期代表还有 “狼王” 伊坎。垃圾债市场兴起近半个世纪背后,绕不开的名字只有一个 —— 米尔肯!
但他明明是个金融从业者,却被评为改变医学的杰出贡献者,这则消息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也令美国左派媒体震怒,认为特朗普在向美国传递 “金钱可以买通司法” 的信号。
《华盛顿邮报》更是讽刺道:“在本届政府的领导下获得如此殊荣,米尔肯又成了有钱,又有人脉的罪犯。”
这不禁让人好奇,米尔肯到底是哪路 “神仙”,有钱有人脉到能使特朗普推磨?
01
米尔肯是谁?
现年 73 岁的米尔肯是上世纪 80 年代,俗称 “贪婪十年” 的代表人物,曾任投资银行德崇证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的债券部门主管,可以说垃圾债市场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
1987 年上映的电影《华尔街》中的大反派戈登・盖科的原型不是别人,正是米尔肯!
1990 年,被指控进行内幕交易的米尔肯最终在法庭上认罪 6 项罪名,包括他在担任投资德崇证券债券部门主管期间犯下的证券欺诈、邮件欺诈、隐藏会计记录、帮助委托人逃税等,最初被判入狱 10 年,并罚款 6 亿美元。
但因与政府调查员合作,他在服刑 2 年后就被释放。
1993 年,出狱后的米尔肯被诊断出罹患前列腺癌,只剩下 18 个月的寿命,但他奇迹般康复了。
之后的米尔肯性情大变,成为一名慈善家,创立了医学慈善基金会,致力于研究黑色素瘤、癌症和其他威胁生命的疾病。
《财富》杂志曾称米尔肯为 “改变医学的人”。
02
“垃圾债之王” 的成名路
1946 年,米尔肯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中产犹太家庭,据称他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感兴趣,心算能力惊人。
1968 年,米尔肯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随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1970 年以全优的成绩获得 MBA 学位,娶了高中时期的恋人,并加入德崇证券。
那个年代的华尔街抵押债券市场被所罗门兄弟和第一波士顿公司牢牢控制,垃圾债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但米尔肯很早就发现,在选择贷款或投资对象时,投资者只关注那些过去表现好的蓝筹公司,而对于那些暂时收益不佳,但潜力巨大的公司却视而不见。
通过历史数据的研究,他发现多元化的长期低级别债券投资组合不仅能带来更高的回报,而且风险也不大,受此启发,米尔肯开始了他的垃圾债投资之路。
当时的垃圾债市场流动性匮乏,但米尔肯对垃圾债发行公司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做了大量深入研究,从中挖掘盈利前景,并低价买入。
深入的分析令他经手买卖的垃圾债年收益率达到 50%,与此同时他还四处游说,寻找愿意购买垃圾债的人。
由于米尔肯记忆力惊人,总是知道谁手里有什么债券、出价多少、到期收益率多高,慢慢客户开始对他的投资建议言听计从,不少胆大的保险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都成了米尔肯的专门客户。
当时第一投资者基金接受了米尔肯的意见,坚定持有这些垃圾债券,该基金也在 1974 年至 1976 年连续三年成为全美业绩最佳的基金。
借此机会,米尔肯的债券部门转型成为了垃圾债包销市场,专门为那些新兴公司甚至高风险公司筹措资金,盘活了垃圾债市场一直被诟病的流动性,也助推垃圾债成为投资者追逐的投资工具,导致其他投行也争相介入。
到 1977 年,米尔肯的业务市场份额已占到垃圾债市场的 25%。
不过,米尔肯的顶峰时期还没到来,真正推动全美掀起垃圾债热潮的,是之后杠杆收购的兴起。
1981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法律为个人退休金账号提供税收庇护,突然增加的退休基金为融资市场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来源。
投资银行和米尔肯都看中了这一机会,想把垃圾债券变成企业并购的融资机制,有些策划杠杆收购的投资银行发现许多企业有很好的现金流,便同米尔肯商量,尝试用发行垃圾债券来收购这些现金流充足的企业,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举债收购企业” 这一概念从荒诞变为了现实。
具体做法是,德崇证券公司出具一封 “高度信任保证信”,同意为某项企业收购提供资金。
这就意味着德崇证券公司敢于包销为收购企业而发行的垃圾债券,就使企业兼并与收购重组中最难的一个融资环节,变得轻而易举,甚至中小企业对大企业也可以进行 “蛇吞象” 的杠杆收购。
1980 年代,CNN、时代华纳 (Time Warner)、MCI 电讯公司等高风险技术公司的融资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米尔肯。
以至于有人认为,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米尔肯,因为他解决了高风险技术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难问题。
到 1980 年代中期,美国各公司发行的垃圾债规模达到 1700 亿美元,其中德崇证券公司发行了 800 亿美元,几乎占到半壁江山。
德崇证券的净利润也从 10 亿美元翻了四倍,超过 40 亿美元,一举成为华尔街盈利最高的公司,米尔肯被冠上了 “垃圾债之王” 的称号。
03
跌落神坛
1984 年 12 月,米尔肯策划了使他名声大振的皮根斯袭击海湾石油公司的标购事件。
标购虽未获成功,却证明了米尔肯有在数天内筹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能力。
与此同时,他的个人收入也随之飚升 —— 仅 1986 年一年的交易佣金收入就达到 5.5 亿美元。
5.5 亿美元什么概念?当时福布斯排名靠前的富豪总身家也才三十亿美元,这还是多年积累的财富。
树大招风,当时就已经不断有人状告米尔肯违法经营,已为他最终跌落神坛埋下伏笔。
在经济蓬勃发展时期,垃圾债的高收益很容易让人忘记其 “垃圾债” 本质,特别是对城镇银行和储贷机构来说,他们沉迷于赚取垃圾债的高收益和储蓄低利率之间的利差,认为能躺着赚钱,但忽视了垃圾债的风险。
但当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过多过滥的垃圾债问题逐步积累爆发,违约率开始急剧上升,最终成为 1987 年股灾的导火索之一。
垃圾债泡沫破裂后,一大批中小银行申请破产,沦为牺牲品。
1989 年 10 月,美国总统老布什签署了 “金融机构改革、恢复和强制法案”,彻底重组了储贷机构。为此,美国政府付出了 1660 亿美元的救助成本,1800 余家储贷机构破产,数百人认罪获刑,其中就包括米尔肯。
1990 年,法庭确认米尔肯的 6 项罪名,包括掩盖股票头寸、帮助委托人逃税、隐藏会计记录。
德崇证券也在他入狱后不久申请破产,自此成为江湖传说。
04
深厚的人脉
米尔肯一手建立的垃圾债市场,一度 “救” 过特朗普。
上世纪 80 年代,特朗普迎来了自己无限风光的时代,在纽约搞地产大获成功后转战大西洋赌城,并开下海口称要建全世界最豪华的赌场 ——“泰姬・马哈尔”。
这个赌场光初期投资就高达 10 亿美元,为此特朗普发行了 6.75 亿美元,利率达到 14% 的垃圾债,“泰姬・马哈尔” 赌场最终得以建成。
可以说,如果没有米尔肯一手做大的垃圾债,特朗普的地产大亨梦并不见得会如此顺风顺水。
除了特朗普,共和党大佬罗姆尼(Mitt Romney)也蒙受米尔肯的 “恩惠”。80 年代罗姆尼成立私募公司贝恩资本(Bain Capital)时,米尔肯就给他提供了 3 亿美元融资。
米尔肯曾寻求比尔克林顿在在 2001 年离任总统前给予他特赦,但此举遭到执法部门强烈反对,最终未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白宫还了米尔肯 “清白身”,但由于监管机构的民事诉讼与美国司法部的刑事诉讼分属不同领域,此次赦免并不影响米尔肯终身禁入证券市场的禁令。
来源:华尔街见闻 微信号:wallstre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