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空白白白白
这个问题非常好,在回答之前我们先排除一类人:就是已经拥有一个精通的技能,并且在此之外还了解一些其它技能的人。比如一位博士或者程序员在自身领域中做得很专精了,同时还了解一些摄影、理财、修图、做饭之类的技能。这种类型的人不叫“什么都懂一点”,而应该叫做爱好广泛。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那些了解很多技能,但是任何一个技能都没有做过深度研究的人。事实上在职场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类员工:他们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表现并不出色,但除本职工作外的事情都会一点。这类员工职场中有一个称号:“万金油”。我在上学期间曾在一家小公司实习,就见过这样一个员工(姑且叫做 A 君吧):
A 君本身是程序员,技术能力非常一般(只是初级程序员),但会照相,会修打印机还会维护网络。所以公司团建老板总会找他给大家照相,日常打印机没墨大家也会让他去换墨盒,网络不通了大家也喜欢先找他看。这类员工各个公司都有,但一般在小型公司居多,而且颇受老板和同事喜欢。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千万不能做这种“万金油”员工。
1.职业发展是社会化精细分工的产物,其趋势是越来越专精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社会持续化精细分工的过程。在农耕时代,一户人家要自给自足,就需要种粮、养殖、纺织、裁剪等等,那个时候“万金油”型的人确实非常受欢迎。但这种模式最大的缺点是效率低下。正因为如此,进入到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后,我们发现职业越来越细化。我们很难想象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还需要自给自足种粮养鸡来生活了。
这种趋势是持续的,并且体现在方方面面,即便是新兴职业也不例外。比如,【IT 工程师】这个职业是信息化之后才出现的全新职业,但在 10 年前国内还有【全栈工程师】(前端后端测试都可以做),但目前除了一些小微企业外,一般公司往往都是细分为【前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来招募。如果这个时候,一个程序员前端、后端、测试都懂但无一精通,那么不好意思,他是无法通过面试的。
在社会精细化分工里,每个人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某一领域上进行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所有时间全部投入尚且担心不够,如果还发散到多点如何能够做到精通?事实上在面试官眼里,那种工作多年且多份工作经历都毫无相关性的人,一般是很难能放到一个好岗位或者重要岗位上。
2.在精细化分工的趋势下,“万金油”型的员工天花板很低
对于一家小公司老板而言,这类“万金油”的员工可能是受到欢迎的,因为他可以低成本的解决很多“杂事”。比如团建照相、以及日常网络和设备的工作都不用大家操心。然而这些事情对于 A 君这个程序员来说又有什么价值呢?换句话说,当 A 君换工作和跳槽时又有多少公司会为 A 君的“十八般武艺”来买单呢?或许 A 君在这家小公司里颇受欢迎,但看着他日常工作中时不时就抽出时间来处理这些“杂事”而无法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我只能遗憾说他的职业生涯发展堪忧。
更重要的是,在市场上一个人的薪资是与其专业能力的深浅紧密相关的。对于 A 君来说,老板也许会考虑到他日常繁杂的工作而多给一点薪水,但整体来说,他的薪资就是处于初级程序员这个水平上。在当前的社会中,一直以来奉行的“木桶理论”正在逐渐被“长板理论”所替代,因为对于一个团队而言,整体能力的大小是由团队内各个成员的长板长度来决定的,这也是精细化分工的必然。
因此,对于“各项平平,毫无长处”的“万金油”而言,这个时代无疑是残酷的,他们职业的发展很容易触及天花板。
3.“万金油”型的员工很容易被职场所淘汰
还是以 A 君为例,在他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没有专注于自己专业的发展,那么当他步入三十岁之后,职场危机便会随影而至。很多同学可能会质疑,就算 A 君能力没有发展,无非职级工资涨不上去而已,为什么会有危机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一个程序员而言,如果能力水平一直不发展,到了一定年龄后就会因为知识更迭、精力和体力衰退等原因被公司所淘汰。其它行业也许没有 IT 业这么残酷,但也并非不会发生。其实我们国家在上世纪 90 年末曾经有过一次“四零五零”退休潮,本质上也是全社会对人员的一次淘汰清洗。如果大家尝试去了解一下这个过程中清退的人员,大家会很容易发现其中不乏这种“万金油”型的员工。
事实上,“万金油”员工都有一些很明显的特点。首先,他们兴趣广泛,涉猎繁杂,对于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并且什么事情都喜欢鼓捣一下。这样的性格让他们很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从而导致精力很难在一件事或者一个领域上聚焦。其次,他们往往没有区分专业和兴趣的边界。事实上我也认识一些涉猎广泛但却在某个方面很专精的精英人才。对比两者,我发现精英人才往往很清楚哪方面是自己的专业——决定自己职业发展的,哪方面是自己的兴趣——丰富自己日常生活的。这种意识决定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分配。
最后,“万金油”员工往往都缺乏钻研的精神,往往只求其然,不求其所以然。在了解皮毛之后便心满意足,对于需要投入较多精力去钻研的工作缺少毅力。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自己成为这样的员工,并更好的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一、识别专业和兴趣,注意时间分配
就我个人而言,我首先建议大家工作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行业,这样大家在钻研的时候就不会有抵触感。然而除了个别人(把工作当成自己唯一兴趣的工作狂魔),大部分人都需要一些与工作无关的兴趣来调节生活。这个时候我强烈提醒大家注意时间和精力的分配,就我个人而言觉得 70%时间给工作,30%时间给兴趣是比较好的分配比例。最后,还教给大家一个 tips,就是把兴趣作为自己专业提升后的奖励。比如我研究完一个算法或者写完一篇文章之后,会奖励一些时间让自己做一些兴趣相关的事情。这样既劳逸结合,又让自己工作起来很有动力。
二、找到自己的特长点,实现弯道超车
在职场上,同一个岗位的要求往往是相同的。比如同为市场销售,需要市场调研、产品研究、市场开拓等能力。对于一个职场新人而言,要想在这些方面超越自己的前辈会要比较长的时间。
这个时候,我的建议是在努力的同时识别团队的短板并尝试变成自己的长板,而这种机会往往都出现在行业内比较新的趋势上。比如我们发现数据分析作为一个新兴工具对于销售帮助很大,而团队内老员工还都没有这样的意识或者说掌握的不够好,那么我们就可以尝试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能力,争取成为销售团队中最懂数据分析的人。自然你就会成为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升职加薪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 识别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做到不偏科
我上文中提到了需要提升专业深度,那么就拿【程序员】这个职业而言,到底什么算是专业深度呢?大家可能很容易举出:程序语言、数据结构、算法、架构能力等等。这都没有错。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做好一名【程序员】除了专业能力要有深度外,还需要有一些通用能力,比如: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文档写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对业务的理解能力等等。换而言之只要是有助于我们做好【程序员】这个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都属于我们需要提升的范围。
所以,大家看到这里千万不要偏科。一般而言专业能力往往在一个人职业生涯的 3 年内起到关键作用,而通用能力则决定了一个人 3 年之后职业发展的路线。所以大家在专注于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不要遗漏通用能力,千万不要走极端。
对于每个职场人士而言,客观、科学、积极、主动的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是拥有一个顺利职业生涯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力点,拥有一个精彩的职业人生。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