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如何看待「没钱不要生孩子」的言论?

如何看待「没钱不要生孩子」的言论?

作者 / 曾不才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想生孩子,一方面是不想降低自己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没有能力给孩子好的生活以及教育。

在他们眼中,那些穷得自己都没东西吃却生了一窝,让孩子吃穿不暖,提早缀学的长辈,是极度自私的。甚至,他们还给这些长辈贴上“生殖癌”的侮辱性标签。

这种观念,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你要向长辈灌输这种观念,他们会立马反驳你:你不生孩子,才是自私、不孝的表现。父母养育了你这么大,你就应该成家立业,传宗接代。这是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

人与人之间观念有分歧是挺正常的,但生育问题却是生于不生都有人觉得是自私。这真的是挺荒诞的事情。

那么,到底是生自私,还是不生自私呢?

自不自私,其实要在特定的语境下分析,不然就永远都是鸡同鸭讲。

父母那一辈,是以家庭为本位的,人不是独立的个体,只是家族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人活着首先就必须尽到对家族的义务,保证家族延续,人丁兴旺。

所以,你说你不生孩子,家族的香火到你这里断了,你是不是很自私?

你会反驳,那孩子生下来挨饿,没法受教育,不是对他不负责任吗?

既然是以家庭为本位,那么个人的发展就是次要的。家族到你这里就走向灭亡,你个人锦衣玉食,飞黄腾达,又有何意义?

饥饿、寒冷都无所谓,只要香火延续,一切都不是事。

也正因为家庭本位,个人微不足道,所以,人是没有自我的,这会有导致两种恶果:1、将缺失的自我投射到他者身上;2、不认可他者自我的存在。

所以,他们越穷、人生越失败,就越要生孩子,因为第一点;他们也不会在意下一代是否挨饿,是否得到好的教育,更别说个人发展了,因为第二点。


但 2019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60.60%,相比之下,1980 年的城镇化率,不过是 20%。也就是说,80 年代的中国还是传统农村社会,但改革开放多年,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化社会。

按照每年一个点的速度,大约十年后,中国的城镇化率,就会到达 70%,即发达国家的水平。

现代化社会,传统家族逐渐解体,让位于三口之家的小家庭,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是原子式的、流动的。

于是,家庭本位让位于个人本位。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生育观念自然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既然个人被放在第一位,个人发展、生命的体面和尊严自然比家族的责任更重要。因此,生育自然不能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品质。

既然家庭本位已经式微,人便从家族的责任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于是,他们再也不用将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也能尊重孩子自我的存在。

因此,他们才会那么重视孩子的生活品质,以及受教育情况。毕竟,他们生孩子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是让孩子去延续香火。

当然了,很多父母还是会将部分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所以现在的孩子才会被沉重的学业、课外辅导、才艺压弯了腰。但他们更多是为了让孩子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因此必然会重视孩子的生活品质及教育。

写这个回答,不是想为没钱却越生越多的长辈辩护什么,但那毕竟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而仅仅关乎个人的责任和意识。事实上,那时候的人对责任的认识就是传宗接代,在那样的社会语境下,你不能说这有错。

问题就在于,现代社会是流动的,所以,传统也被挟裹到现代的洪流当中,而那种个人让位于家庭,个人发展让位于传宗接代的观念,在现代社会里是不合时宜的。

那些以传宗接代为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长大后却进入了一个以个人发展衡量人生价值的世界里,必然因价值错位而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

这时候,他们自然也会问父母一个问题:既然没有能力养育我,当初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所以,谁对谁错,其实不重要,趋势自己会说话。生育率不断下降,哪怕计划生育逐步放开,也无法遏制,这就是趋势,将每个人挟裹其中的趋势。

从前的正确,在现在会成为错误;现在的错误,将来也会成为正确。

来源:知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098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