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在家待久了,中国人重新爱上方便面

你上次吃方便面是什么时候?

也许是上周,也许是现在。当回忆这个问题的时候,一部分人意识到方便面已成为饮食日常的一部分(至少在夜宵时段);另一部分人会发现自己好久没尝过方便面的滋味了。

无论是哪种,你通常会觉得方便面很神奇——太久不吃,便会想念那一口。更想念的,是与方便面相处的那一个时间段:把忙碌暂时放一边,把水烧开,把每一个料包挤干净,等待饱腹,放空自己。

我们与方便面,保持着这样一种长久的美好关系。

方便面又火了

关系虽然美好,但并非没有波动。你很难意识到,方便面是近年才重新火起来的美食。

2017年起,方便面在中国的销量出现回暖,并在2018年重新突破400亿包的大关。要知道,以2012年为拐点,方便面在中国的销量已连续下降多年。

此前,常见的外界解释是,在线外卖的出现和高铁/动车的普及让方便面失去了购买场景。此外,进入市场已经二十多年,中国人对方便面好像“有点腻了”。

因此,近几年的热度回升让市场惊讶。2019年的统计数据尽管还未发布,但企业普遍相信方便面的全年销量已远在400亿包以上。

结合世界方便面协会(WINA)的统计,中国人吃下的方便面数量已占据全球四成,相当于每秒有1275包方便面被打开。

人均来看,每个中国人平均每年会吃近29包方便面,尽管平均数低于同样是方便面“超级粉”的韩国、泰国、越南等国,但依然远高于亚洲之外的许多国家。

更重要的是,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让今年的方便面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销售机遇。淘宝的数据显示,春节后的一个月里,搜索“方便面”的人数增长了200倍。来自京东的数据是,从除夕到初九,方便面一类的销量就达到了1500万包。

方便面的火,很难只是制造商的一厢情愿。它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对方便面的爱又回来了。

降级中的升级

除了疫情带来的特殊机遇,方便面为什么又火了?一个容易理解的原因是:外卖的门槛提高了。

前面已经谈到,2012年后方便面的销售下滑,被认为是在线外卖行业带来的挑战。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平台早期为了争夺市场,提供了高额补贴,让人们十元甚至五元就可以吃顿不错的饭。

更重要的是,哪怕没有这些补贴,送餐上门带来的新鲜感和便利感也挤压了方便面的生存市场。

但改变发生在近两年,外卖没有那么便宜了。因为食材成本、平台抽成都在提高,外卖市场也在趋于饱和。

在三线以上的城市,二十元以下的外卖占比越来越小。以比达咨询提供的数据为例,超过一半的外卖客单价在21-40元的区间,有四成外卖的客单价甚至在40元以上。

与之相比,一包方便面的价格实在是相当便宜。我们以知名品牌康师傅在天猫店的单包方便面价格数据为例,三分之一的方便面依然在5元以下,大部分集中在5-10元,高于10元的仅占6.12%。而后者,在方便面的产品序列中,已属于“高端”。

“贵”与“廉”是跟其它东西对比而来的。如果人们因为价格而更倾向于增加方便面的购买,那么这种意愿不仅是因为便宜本身,还跟另一个解释观点相匹配:消费降级。

许多人相信,逐渐显现的经济压力让人们有意节制“昂贵”外卖的下单,转而关注一些物美价廉的消耗品。当大城市的包子已经要三、五元一个还没办法吃饱的时候,一包同等价格的方便面无疑更招人喜爱。

但仅用消费降级来解释其实不准确。更多的人哪怕减少了高价格饮食的购买,但对小的价格尺度其实并不敏感。

比如,买一包4元或者6元的方便面,你不会纠结太久,更关心的是它们的口味和食材。制造商也注意到了这点,因此近年来方便面的趋势是,低价袋装款生产减少,碗装随之增多。剩下的袋装,逐步替换为高价袋装。

因此,方便面的再度火热,其实是一种降级中的升级。

另一种“满汉全席”

升级具体体现在哪里?有风味、包装、食材等各个方面。这引出了方便面变火的又一个原因:它自己足够争气。

首先是风味,这可能绞尽了制造商的脑汁。其结果就是,中国方便面市场的口味堪称“满汉全席”,几乎所有的中国菜式都被浓缩到了料包里,化身为一碗方便面汤。

因此,在不同城市,可以买到只在该地区上市的方便面口味。青海的“麻辣孜然羊肉面”和杭州的“笋干老鸭汤面”你很难都尝过。

在“方便面一共有多少口味?”的知乎问答中,有人列出了两百多种,但并未穷尽,因为新的口味还在以季度的频率更新。

另一方面,跟火锅一样,来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方便面也受到年轻消费者欢迎。日韩、港台、东南亚,口味新鲜多样,刷新了人们长期以来对“红烧牛肉”和“老坛酸菜”口味的厌倦感。

同时,具备地方特色的方便面也被重新挖掘了价值,它们本质上就是地方面食的“方便化”,一些高端产品甚至可以做到完美复刻,自然很难吃腻。

方便面争气的另一个表现,在于它的“百搭”。换句话说,面只是个载体,重要的是放什么东西。

简单一点的,可以是煎蛋,火腿肠,或者冰箱里剩下的炒菜。高级一点,直接搭配肥牛、海鲜。饥肠辘辘的深夜,如果将这些组合放到咕噜噜的锅里,幸福感会推向极致。

当然,人们爱在面里加食材,一个潜在因素是方便面里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才会有“一头牛可以供红烧牛肉面用一年”的调侃。

因此,近年来方便面的升级还体现在原材料和烹煮方式上。传统的脱水肉、干蔬菜包被替换成大块肉类,同时加入FD冻干食品,试图仅用开水冲泡便恢复食材的新鲜感。

此外,从油炸到非油炸的面饼,从传统的辣与红烧的口味到浓郁高汤、从原本的冲泡尝试升级为自热或者自煮,无一不在体现制造商升级方便面的雄心。

从某头部方便面品牌的销售额变化可见,中价袋面与干脆面等产品线销售额明显减少,增长最多的,是高价袋面。背后的含义是:提高价格,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方便面,一种集体记忆

如果中国人依然爱着方便面,那么,人们爱的究竟是哪种面?

从京东近期的销售数据可见,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排名第一。红烧牛肉面从1992年进入内地,它带来的最大改变是首次提供了酱料包。

在此之前,内地的方便面基本只有“粉包”,口味清淡。口感浓郁的酱料包一出现,很快就成了国内方便面的标配。

排名第二的是近年来热度极高的汤达人日式豚骨拉面。它具有新式方便面的所有要素——汤底变为高汤,风味与配料实现升级,价格也随之提升。

此外,在前十榜单中出现的,不少是地方特色、韩式方便面的代表。另一款值得一提的,是酸菜牛肉面。

酸菜牛肉面最早于2003年在川渝地区上市,特点在于增加了酸菜包,配料显得更丰富,价格却十分低廉。它与红烧牛肉面并称中国方便面的两大代表。

反观人们不太喜欢的口味,香菇炖鸡面名列第一。似乎佐证了疫情期间流传的一张网图:大家都在哄抢的超市里,只有香菇炖鸡面留下了,大家觉得它实在是太惨了。很多网友表示,不喜欢它“怪异”的香菇味和清淡的汤料味。

但值得一提的是,红烧牛肉面和酸菜牛肉面继续入榜。数据显示人们购买它,同时,又显示大家不喜欢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

那是因为,这里的“人们”也许不是同一类人。年轻消费者厌倦了老的口味,追求更新的口感。但同时,这些经典的方便面依然会在打工者的春运火车上存在,以2.5元一袋、4.5元一碗的形式存在。

这引申出中国人依然爱着方便面的最后一个原因:集体记忆。方便面携带着中国人迁徙、劳动的记忆和足迹。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偏远地区,方便面是奢侈品,是跟我们深夜充饥煮包方便面感受不一样的幸福。

2007年的一集《变形记》里,参与变形的少年于沛丰在临走时给农村的爷爷煮了一碗方便面,这是这位老人这辈子第一次吃方便面。背过镜头,这个少年嚎啕大哭,他想不到的地方在于,一包他已经吃到腻的方便面,是另一个人弥足珍贵的体验。

哪怕将视角从农村移开,回到城市孩子的成长史。小时候吵着吃方便面、偷偷尝粉包、放学路上买干脆面,这些事情你也许会记得,它们是许多人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才会在开头说,人们有时候想念的不仅是许久不吃的那一口,还是与方便面相处的时间段,它与你的日常生活连接。

也许吃它是因为当天出现了特殊情况,也许是某个极为忙碌的日子,也许有跟亲人的互动。方便面不过是一种食物,它的味道通常差不多,但那个时候你经历了什么,谁给你做的,你做给了谁,你通常还记得。

来源:网易读数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