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我国影视剧有一个让我非常出戏的地方,就是口音和生活习惯

我国影视剧有一个让我非常出戏的地方,就是口音和生活习惯

@王骁Albert:我国影视剧有一个让我非常出戏的地方,就是口音和生活习惯。有一种全国都是北方人的感觉。

比如今天很火的《#安家# 》片段,背景在上海,剧中老无赖的身份是一个出身上海周边乡下,在#上海老洋房# 里住了40-50年的老太太。但是谁承想,一张嘴居然是个北方老太太。而且凑在一起居然喝青岛,不喝三得利……当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广告。

以前孙红雷有一个电视剧,叫做《好先生》,背景也在上海,里头有一个住在传统石库门里头的上海老太太,得了老年痴呆,唯一记着的事情……居然是给孩子包韭菜馅饺子……我只能帮编剧脑补这家人是解放时南下的山东干部[允悲],不然我会一直纠结下去

还有去年大火的《破冰行动》,背景在广东,全都是一水儿的北方口音,唯独一个任达华讲广东普通话。您瞧,香港同胞的特殊待遇无处不在。

广东口音普通话被港澳同胞垄断,而上海口音普通话就非常可怜了,一般影视剧里头讲上海口音普通话的,十有八九是鬼鬼祟祟扣扣搜搜的男人,或者傻里傻气的女人。

比如王凯、杨烁演的《大江大河》,取景在南京郊区,杨烁扮演的是一个村支书,说了一口标准的北方话。他带领村子搞乡镇企业,然后剧里面一个叫庞阿大的,是个倒卖盘条的,一口上海普通话,这个角色出场时间很短,人物形象就是个骗子,最后被村支书一拳打倒……

再比如《我的前半生》里头,马伊琍婚变以前就是讲一口上海口音普通话。婚变以后,变成独立女性,开始讲标准普通话,只剩下上海语法。

而《安家》我认为就太极端了,现在甚至把无赖说沪普的资格都剥夺了……[允悲][允悲][允悲]

长三角和珠三角明明和环北京同为全国最发达的都市圈,但是在文化产业上其实是严重落后的。人才、资本其实都不缺。无非是文化产业这个东西政策性太强了,最后都被吸到北京了。

肯定有朋友会怼我,说要推广普通话,这样才能建立家国情怀什么的。但是我说的不是普通话的问题。

比如,北方口音在影视剧中没有被消解掉。北京口音、东北口音全都得到了保留。唯独南方口音,变成了特定角色或者特定群体才可以使用的东西。

普通话是一种工具,是帮助全国人民沟通的官方语言。而口音则是每一地的特色,我认为多元化的口音并不会影响推广普通话,反而会极大丰富普通话的语言边界。

比如最近很出名的上海医生,张文宏,他是温州人,讲一口吴语口音的普通话。各位看新闻的时候觉得听不懂他说的话吗?他的吴语口音影响到他的形象了吗?

我认为反而突出了他,让他更鲜活了。

我国多数影视剧的问题就是衣服太干净,房间太整齐,普通话太标准。太跳戏了……

去年热门的《少年的你》,电影很好看,内容寓意很好,但是就是感觉一伙儿北京人生活在重庆……

这一点我认为好莱坞的演员们的确稍微好一些,英国演员演美国南方人,都会想办法学美国南方口音,甚至不用配音,非常有特色,经常成为影片的卖点。

另外印度英语早就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一种语言表达,甚至不会讲英语的中国人都能学上那么一两招。

我比较喜欢的案例就是2016年的《火锅英雄》,取景重庆,但是演员里头只有陈坤是重庆人。白百何山东人,秦昊东北人,喻恩泰江西人,但是他们在戏里都说重庆话。光是听那个口音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

所以我真的希望未来可以在影视作品中听到更多的口音,让广东人获得和港澳同胞一样说广普的权利,让上海大气正面人物获得说沪普的权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106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