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阿里的社区耐心有多长

阿里巴巴社交之心不死。

这是我最近听到的一个说法,因为有个名为“躺平”的社区产品正在圈里圈外引起关注,而它来自阿里巴巴。不过,社交之心不死这个说法显然把社交和社区搞混了。

这种搞混倒也挺常见,在很多人那里,只要是跟人的活动相关,可以加好友、加关注的产品,都自动被归类为社交产品。所以天涯是社交,猫扑是社交,豆瓣是社交,知乎是社交,小红书是社交。

社交,我们一般理解为用户维护和扩展自己人脉网络的行为,社交的核心在关系;而基于兴趣、身份、位置等因素形成的人群聚集,叫社区,社区的核心在内容。

阿里巴巴上一个社交产品是来往,用力不可谓不猛,但大力没有出奇迹,而且输得一点悬念都没有。人们将其归因为基因决定——阿里没有社交基因,再怎么用力也没用。来往之后,我估计阿里也正式断了社交的念想。

可是,作为一款社区产品,而且是生活方式分享类的社区产品,躺平却没有把自己放在App Store的生活方式分类下(同类产品如Pinterest就在生活方式分类下),而是放在了社交分类下。这就难怪人家说阿里社交之心不死了。

但从产品看,躺平真的跟社交没什么关系,它无非是帮助用户完成两件事:记录,分享。你可以安静地发布图文或视频内容,也可以按照兴趣加入既有的圈子。

圈子像贴吧和豆瓣小组,承载互动交流,从整个社区内容上来看,是引导用户发布优质内容的手段,相同喜好的用户之间也更容易产生互动和交流。

躺平不做任何社交关联,它只关心用户的兴趣以及承载兴趣的内容。所以它就是一个纯粹的社区,中国用户对此再熟悉不过。

一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至少一半的篇幅应该是互联网社区发展史。从当年的水木清华、南京大学小百合、北大未名等校园BBS,到立方在线、中网新空气、嘉星论坛等商业化社区,中国互联网差不多是在社区上发展起来的。

今天,每个人都知道阿里巴巴是最大的电商平台,实际上,过去20年,阿里一直有效地维护着全世界最大、最成功的商人社区。

你不是商人,所以你可能并不了解阿里巴巴的商人社区,但你应该知道最大的二手物品交易平台闲鱼,其中的160万个“鱼塘”就是160万个社区。就算你不是直播电商的用户,你也一定听说过李佳琦、薇娅,直播电商哪家强?淘宝直播了解一下。淘宝直播也是一个社区性质的产品,上线刚刚4年。

阿里没有做社交的基因,做社区的基因却很强大。如果你能把一大群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人聚到一起,你就有了形成社区的基础。在这方面,阿里有着天然的优势。

不过,社区和社区也不一样。商人社区可以学着做生意,闲鱼可以买卖二手物品,淘宝直播可以追主播、买便宜货,躺平能干吗?

按我的理解,躺平,应该是一种松弛的、自在的、不被干扰的状态。相比其他社区明确的功利目的,躺平作为一个生活方式分享社区,短时间对用户缺乏明显的利益诱因。社区本来就是慢活儿,躺平注定是个比慢更慢的活儿。

豆瓣15年,B站11年,什么值得买10年,知乎9年,快手9年,小红书7年,做社区急不得。阿里巴巴有做社区的基础,有做社区的能力,也有活102年的愿景,我唯一不太放心的是,5000亿美元的阿里是否还有慢慢培育一个小东西的耐心。

微信也一直在测试一个名为“圈子”(原来叫“好物圈”)的功能。我同样不知道,如果一直没有形成预期的规模,微信能够容忍圈子测试多久。

阿里可以用生态去加强社区的优势。躺平的背后,有淘宝的躺平频道,承载电商的交易功能,让app端可以更专注于社区分享;还有让工厂直连零售通道的躺平供应链;此外,还有阿里巴巴电商生态官方家装家居设计平台躺平设计家,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设计方案。几方面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完整的躺平生态。

不过,生活方式分享的内涵要比家装家居大得多,用一个大内涵的东西,去完成小内涵生态闭环的构建,可行性有多大,值得怀疑。从产品团队的期望看,他们可能更希望在生活方式的大主题下,不给躺平设限,鼓励用户自由记录。在产品设计和运营策略上,体现尊重用户,用户价值导向的理念。比如,不读通讯录,不上货架功能,不向达人倾斜,不推送不请自来的信息,不粉饰数据,等等。

听上去相当任性,只是不知道,阿里巴巴能给这种任性多长的耐心。

来源:keso怎么看 微信号:kesoview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