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摆摊这个事,知道辛苦的人都没力气聊,聊的人不太知道辛苦

摆摊这个事,知道辛苦的人都没力气聊,聊的人不太知道辛苦

@祝佳音:我的记忆光球对我说,哈尔滨,1993-1997年前后,大概是那个时间段吧。其实是有过一次全民摆摊的。背景是工人大下岗,没有什么生路,就只能去摆摊。

摆摊有两种,一种日常都摆摊,一种是夜市。日常都摆摊的可能是工人真的无事可做,夜市一般是兼职。

就我观察,摆摊其实也要技术的。比如说卖餐饮,不说证照,也要手艺。这个手艺指的是如何能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作出可容忍范围内的食物。换句话说就是原料要尽量烂,做出来处于能吃和卫生的及格线上就行。哈尔滨当时的美食是烤烧饼,就是烧饼,刷酱,烤。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也需要手艺,不是所有人都熟悉的,所以也算门槛。另外原材料加工也是辛苦活儿,基本上开小饭店的早上去市场进货然后就开始预处理,摆摊其实也是,烤串儿的,早上去批肉然后一整天都穿肉,中午睡会儿晚上出摊,凌晨回家,睡一小会儿起来去买原材料,很辛苦的。还没有节假日。

卖杂物不需要手艺,但是要成本,而且也得需要知道进什么货,进不好砸手里,进得好——人人都知道进得好,全都进同一种货。哈尔滨当年就很多下岗工人,面前一块布摊开,上面放着袜子指甲刀橡皮筋儿。也不会吆喝,可能不好意思,坐一天,估计也卖不出去什么,烟都得省着抽。这种杂货摊子是没什么壁垒,东西就那么点儿东西,都是批发市场来的,地方也就是那些地方,你能来别人也能来。最后要么就是没人买,要么就是价格战。价格战吧有些人还不擅沟通,最后,你要说去其他地儿摆摊,一般来说都不会距离自己居住地太远的,也得能去啊。

城市可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周边低收入地区的人进入城市摆摊。我们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在小区里居住的老王决定下楼摆摊——但实际上楼下的地方都被附近县市的人跑过来占了。老王叹气。还是记忆光球告诉我的回忆,哈尔滨的话,工人摆摊,没手艺没技术,其实也很难有什么劲头。你可以说大不了从头再来但是好歹给人1个月缓缓。一个月过去之后发现好地方都被周边县市来的人占了。很惨。我觉得摆摊这事儿,对于城市白领而言,十有八九最后都不一定能赚钱。

另外摆摊也是会产生冲突的。比如说好地方就几个,大家卖得东西又一样,那就得打;大家有一个很脆弱的价格协议,有人偷偷降了价,也要打。记忆光球记得见过不少次打架。但当然,当时的商品其实是比较单一的,现在有淘宝,是不是地摊商品会有点多样性,尽量减少价格战,我自己也不知道了。

最后我记忆里摆摊唯一不错的是卖二手书的,没本买卖,工人把厂里阅读室和图书馆的书搞出来卖。我买到过无数好书。但人家也有这条件啊……一个五菱宏光摆摊车,很好,但是一个车办下来首付最少就算3万。不算日常保养,讲道理,多少人有这钱?有这钱的人现在去摆地摊?

摆摊肯定是好事儿,的确也算是仁政。但是这几天至少,微博和很多群里说起来都喜气洋洋的。也不是荒诞,但是,我觉得就是,知道辛苦的人没力气聊,聊的人不太知道辛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347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