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留学生未来价值会不会暴跌?

1

提问:利益相关,开学美本大一新生,专业目前是经济,学校全美前40。看到现在关于美国政策上对中国留学生的限制,国内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开始发愁自己的未来… 我已经不期待留学生溢价了,我自己觉得从美高开始的留学生活使我整个人成长了很多,但是时代变化太快,现在有些迷茫。希望大家可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实话实说就行,谢谢。

文兄 回复:

金融市场里的套利机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社会里也是如此。

十年前港校刚开放内地招生时,大批状元省前十争相报名,恍如左思赋成一时洛阳纸贵的盛况。但很快也不过三四年功夫,他们的分数线已然差了清北不少。

当信息不足样本数量稀少时,人们很难对一个事物的优劣建立清晰的认识,这时候往往会出现巨大的套利机会。比如创建伊始并不受推崇的上交密歇根学院,再比如十多年前美国学校认为相同标化下中国偏远地区学生应比东部沿海地区更优秀。前者是学生不了解项目,后者是项目不了解学生。

后来这两个价值错估很快得以消除,学生发觉密歇根大学的学位日后将会成为申请研究生的利器,学校也发觉西北的学生在大学里表现并不比江浙沪优秀很多。

可见随着信息的逐渐平衡,价值回归总是必然的。

回到留学生这个群体,在2008年之前他们都是较为稀缺的,那时能出国的多半是公派,意味着本人具有良好的素质,普遍的社会认可度很高。其实不仅是对留学生,当时由于我国国力尚弱,各行各业对于海归都是极为推崇的,一个外资投行的VP可能回来还真给你个副总当。那时楼主所说的留学生溢价确实是广泛存在的。

但时至今日,时代已然变了。对于学历的认知首先从HR开始传导,他们最了解公司里谁表现好谁表现差,进而投简历的应届生会察觉这种不同,再而他们的父母能明白其中奥妙,最后连公园里散步遛鸟的大爷大妈说不定也能懂个其中一二。

所以目前其实社会至少是大公司对留学生的认知是在逐渐趋于稳定,不存在什么价值暴跌,只是价值回归而已。可能由于题主身处国际学校+留学生这个大群体,大家屁股决定脑袋会把自己想的更不同寻常一些。只不过题主自己有一点需要明晰:虽然美本top50的学校实力绝对吊打国内大部分985,但企业更关心的是这两所学校毕业的中国人哪个工作能力更强,至于有多少诺奖,自己不读PhD的话,更大程度上只是父母在饭局的谈资罢了。

结论:想要混个学历直接享受溢价的时代已经过去很远了,但美本优秀的师资和更好的海外深造、就业的机会依然可以让你占据相当的优势,加油吧骚年。

牛布尼茨 回复:

已经在暴跌了。

海归博士圈子里,流行着一句话——八十年代海归当副校长,九十年代当副院长,二十一世纪初当副教授。现在的海归……

留学的价值主要在于这样几方面:

1、提高外语水平,特别是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水平;

2、熟悉国际学术规则,早期许多国内的学者,就是因为不熟悉国际学术界的一些运作方式,而吃了大亏;

3、扩大在业界的人脉资源;

4、开拓视野。

而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内的学术平台和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留学的价值也在不断的下降。

九十年代,海外留学生圈子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陈章良在美国算什么,回去就成了北大副校长!”很多人借此来讽刺国内大学学术水平低。陈章良们在美国时的学术水平,确实不是最高的。但是回国后,陈章良们拥有了当时最好的学术资源和学术平台,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术平台和学术资源也在不断提升。这样一来,陈章良们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成就,与留在美国的昔日同僚,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而今天中国,大多数领域内的学术资源和学术水平已经超越了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顶级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减小,甚至在一些领域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所以,留学的价值下降,甚至暴跌也就成了必然了。

来源:知乎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