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某个案件,这两天,大家都说:
神秘失踪情况,许多是自家人下的手。
我又想重申之前的观点了:
糟糕的家庭关系,没必要强行维持,还是断了的好。
毕竟枕边的怨偶,不只可能会吵架而已,还可能是潜在的施暴者呢……
至于那些家庭已经破裂,还有些居委会七大姑八大姨来劝和不劝离吧,可以给他们讲两个血的教训:
以前有一对同居男女,感情不合,明明不适合在一起了,女方家长还老是想法子把俩人往一起凑。最后双方吵起来了,男的(还是一公务员呢)把女的杀了。
有另一对夫妻,有一方找了外遇,把另一方打了,结果被打的一方还不肯分,寻思身体好了凑合再往一起过,结果出了婚内毒杀案,女的勾结自己相好的(还是一当地企业家呢)就把男的杀了。
你说这何苦呢?
第一个案例出在郓城县,杀人犯叫宋江。第二个案例出在阳谷县,杀人犯叫潘金莲。
这就叫:
当断不断,毒药一碗。
当离不离,宋江杀惜。
(这段背熟了,以后看见劝的居委会大妈就直接放……)
哪位会说:这他妈是小说!你别胡咧咧!
嗯,那我拿数据说事吧。
昨天我对家庭凶杀案的数据好奇,所以找到了 2019 年 UNODC(联合国药物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报告,看了看数据。
报告比较碎,我挑要紧的说。大体趋势,都算常识了:
收入更不平等的地区,杀人案可能性更大。
被边缘化的人群,更可能成为暴力受害者。
性别不平等明显的社会,针对妇女的暴力更为明显。
大城市收入高机会多,但因为高人口密度和收入极不平等,催生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也更高;但另一方面,城市地区的治安和教育设施也更好。
所以城市视不同地区,凶杀率起伏比较高。
好了,数据。
2019 年的报告里,用的是 2017 年的数据。
杀人,每十万人中的受害者:
全球平均是 6.1,其中美洲 17.2,非洲 13.0,亚洲 2.3,欧洲 3,大洋洲 2.8。
按总比率来看,亚洲、欧洲和大洋洲,比起美洲和非洲那边的不太平,真算是挺不错了。
这也很符合我们的习惯认知:亚欧大陆相对安全,北美非洲…… 嗯。
但接下来的数据,有些诡异。
2017 年美洲受害者,男性 155179,女性 18292。十五万男,一万八女。
而亚洲是:男性 70940,女性 33517。七万男,三万三女。
美洲男性受害者比亚洲多一倍。
美洲女性受害者,却差不多是亚洲的一半多。
2017 年,全球凶杀受害者:81% 男性,19% 女性。
但亚洲的男女受害者比例,是 67% 对 33%。
亚洲女性,好像相对全球,更艰难一些?
好,家庭内部。
2017 年,非洲总受害者 16.3 万,其中女性 4.5 万;这其中,又有 1.9 万个女性受害者(包括女童),是死于伴侣或家人之手。
亚洲总受害者 10.4 万里,有 3.3 万受害者是女性,这其中又有 2 万女性(包括女童)是死于伴侣或家人之手。
大概,亚洲整体太平,但每五次杀人案受害者,就有一个是女性受害者,死于伴侣或家人之手。
有六成的亚洲女性受害者,是死于自家人之手。
(像昨天,我们刚又确认了一例新的……)
对亚洲女性而言,最大的危险,反而是在自己家里?
实际上,在家庭内部凶杀案例,女性一直很被动。
全球男女受害者比例 81% 比 19%。
但那些被亲密伴侣 / 家庭成员杀害的人中:64% 女性,36% 男性。
被伴侣所杀者:82% 女性,18% 男性。
嗯,大概,就是这样:
论整体的平安程度,亚洲欧洲大洋洲,远在美洲非洲之上。
但在受害者内部,我大胆归纳一句:
全球男性受害者,断送在外人手上的多;全球女性受害者,倒在自己人手下的多。
全球接近六成的妇女儿童受害者,是在自家人手中死于非命 —— 伴侣凶手 34%,家人凶手 24%,合计 58%。
亚洲女性,比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女性,要更加艰难。
亚洲每五个死于非命者,就有一例是女性死于自家人之手。
亚洲每十个女性受害者,有超过六个是死于自家人手中。
当然,这数据毕竟是三年前的,有点过时了。
只是作为一个参考案例吧:
整体而言,亚洲依然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区域。
但在家庭暴力方面,女性真得小心一点:
一旦关系出现了潜在暴力可能,果断取舍,好过委曲求全。
如上所述,至少从 2017 年的数据看,威胁女性,尤其是亚洲女性生命的风险,家庭内部,那还大过外头。
这不,昨天,还刚确认了又一个新案例。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