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经济发展与独居率提高,出生率与消费水平呈反比

经济发展与独居率提高,出生率与消费水平呈反比

@某个张佳玮:说是2018年,我国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
接下来,该会越来越多了吧。

也不奇怪:
这算是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必然。

Esteban Ortiz-Ospina有篇文说过这个话题,其中的数据我摘一下:
德国、荷兰、法国都有35%到40%的独居率。
瑞典斯德哥尔摩在2012年高到60%的独居率。
相对应的,尼泊尔、缅甸低到5%左右。巴基斯坦更低。

如果您觉得亚洲国家更偏好群居,天然独居率低,那么:
日本独居率,也在30%以上,还高过美国和波兰。
大体上,虽然有文化差异的缘故,但不妨这么说:
独居率和城市化率、经济发展程度,大概呈正相关。

并不是有人天然喜欢独居:
19世纪中期,瑞典独居率不到10%。后来经济发展了,北欧人就越住越分开了。

经济发展与独居率提高。
出生率与消费水平呈反比。

这两点背后,其实隐含着类似的逻辑:
经济发展、城市化大幅度提高日常生活便利度的同时,人越可以在相对少的人际交往中,获取足够生活的资源,有足够多的物质与精神食粮满足需求,就越来越倾向逃避繁琐社交,逃避复杂的情感关系,逃避聚居式的生活方式。
但凡城市化率提高、经济发展,最后都会这样。

比如我小时候,想吃点什么,总得去菜市场买;买的钱哪儿来?我爸妈坐办公室去。娱乐就是大人们一起打牌、小孩子聚众看电视剧(别笑,那会儿真是如此)。
现在,尤其是今年,多少人是坐在家里工作,然后一个app叫外卖就解决吃喝问题了?

再一个,高收入工作更多在城市里,而城市青年的工作强度与居住成本众所周知——空闲少,住得窄。
这两点,其实也天然更适合独居。
久而久之,人都习惯了简单的社交关系,不乐意掺和更多了。

法国本世纪初,颁布过一个Pacte civil de solidarité,我们都管这个叫同居协议:能保护同居伴侣的彼此权益,但又没婚姻那么繁琐。
算是一种“轻结婚”吧。
据说本想用来让没法结婚的同性恋们保护利益的,结果颁布了些年后一看,九成签同居协议的都是异性恋……
说白了:别说是能简单则简单的独居族了,哪怕是有伴儿的年轻人,也都想过得简单轻省点啊……

以我自己以前在上海的一段经验:
独居的人,往往并非性格多内向,多怕和人打交道,只是很怕麻烦——怕给自己找麻烦,怕给朋友找麻烦。
如果社交开始没乐趣了,开始成为彼此的负担,那就没必要勉强继续了。比如,“哪怕我跟他们在一起相处不开心,但为了各类因素,还是得强装笑脸”的这类社交关系,只会让彼此不快。

《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库珀在给霍华德和伯妮婚礼时的祝词,前半段就算了,后半段:
“或许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需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们在对方身上得到的快乐,与我给自己的一样多。”
这是作为一个喜剧台词出现的,但我完全理解这句话。

所以,如果还独居着,别觉得自己很奇怪,是不是不合群。
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站直说: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趋势。
更普及的公共设施、更多元的商业发展,都是为了让人可以更自然而然地生活。
不是大家多孤僻或内向,只是单纯地贪图简单清晰的关系,喜欢敞亮的关系,喜欢更简单的生活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450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