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0 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将启动在上交所科创板和港交所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据悉,蚂蚁集团寻求 IPO 估值至少 2000 亿美元(约 1.4 万亿元人民币)。
2000 亿美元,这意味着蚂蚁集团将成为阿里腾讯之外,中国市值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
目前,蚂蚁集团具体的上市时间表、估值、募资数额等具体信息未知。但这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在内地资本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换句话说,中国股市打造的 “纳斯达克” 将迎来全球最大的独角兽之一。
从支付宝到蚂蚁金服,再到今年更名为蚂蚁集团,这家公司已经成立 16 年。每一年,它的估值都在增长,直到今年高达 1.4 万亿人民币。按照 20 日收盘价计算,蚂蚁集团上市后将跻身 A 股前四,港股前六,超过了建行,甚至挑战茅台第一的位置。
这只超过建行、挑战茅台的 “巨兽”,是如何炼成的?
马云卸任后的第二个 IPO,身家将暴涨 1232 亿
受蚂蚁集团上市消息刺激,阿里巴巴美股股价昨夜上涨超过 3%,市值一夜增加 1446 亿元(约 207 亿美元)。
这是 2019 年 9 月 10 日马云宣布卸任后,迎来他持股公司的第二个 IPO,第一个是阿里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阿里巴巴 7 月 10 日发布的年报,更新了蚂蚁集团的持股情况。目前阿里巴巴持有蚂蚁集团 33% 的股权,君瀚和君澳持有蚂蚁集团 50% 股权,马云则持股 8.8%。
而根据年报信息,马云全资拥有君澳,同时是君瀚的普通合伙人,他能够行使这两名主要股东的表决权。
换句话说,持股约 8.8% 的马云,有着蚂蚁集团的 50% 表决权。
如果按照 1.4 万亿市值计算,一旦蚂蚁集团上市,马云身价将立刻暴涨 1232 亿元。按照今年福布斯富豪榜,马云的财富有 388 亿美元(约 2710 亿人民币),是中国的首富,在全球排名 17 名。加上 1232 亿元的财富,马云在全球的排名将进入前 10。
不过,马云并没有打算从蚂蚁集团的上市里 “获利”,而是把他们作为激励转让给阿里巴巴或蚂蚁集团的员工,或者作为投资资金给蚂蚁集团拓展业务。
根据阿里巴巴年报披露,马云经济利益比例的减少,预计将通过向员工授予以股份为基础的激励和蚂蚁集团因发行股份造成摊薄等方式来完成,包括:
1、向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的员工不时转让君瀚发行的、类似股份增值权的蚂蚁集团额外经济权益;
2、 蚂蚁集团未来或向投资者进行股权融资为其业务拓展提供资金,相应的,君澳及君瀚在蚂蚁集团的持股将被摊薄(摊薄幅度取决于未来估值及股权融资金额)。
据称,昨夜蚂蚁集团宣布上市计划后,在杭州,有一栋楼整栋都在欢呼。
事实上,蚂蚁集团上市,不仅是集团内的员工们受益,还有其背后的股东们。以及 —— 中国的股民们,终于可以在 “家门口” 分享新经济公司的发展红利。
蚂蚁集团背后的投资者获利 60 倍
作为国内金融科技的龙头,蚂蚁集团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在宣布上市计划后,其背后的参股股东之一中国人寿美股涨幅超过了 8%,一夜市值增加了 57 亿美元(398 亿元人民币)。
可见得,蚂蚁集团的上市,背后的投资人将赢得盆满钵满。根据 CVSource 投中数据显示,蚂蚁集团自成立以来,经过 9 次融资,背后的投资人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国开金融、建行旗下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中国人寿、中邮集团等。
根据公开的数据,蚂蚁集团最早在 2014 年对外启动融资。在至今的 6 年里,每当有新的融资公布时,伴随而来的便是蚂蚁集团上市的消息。但每一次,蚂蚁集团都否认了。
2017 年 2 月,有媒体报道称,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正在考虑为一些科技公司 IPO 提供更快的审批流程。这些科技公司里就包括了蚂蚁金服(当时的公司名)、众安在线保险、奇虎 360 等。
那时候,一级市场都以为将迎来一场中国科技公司的 “大丰收”。但 “事与愿违”,这些公司里 —— 众安在线同年 7 月去了香港挂牌,奇虎 360 则在 11 月借壳江南嘉捷上市。
只有蚂蚁集团按兵不动。2017 年年底,马云在一次发布会上表示,“蚂蚁还没有准备好”。
如今 6 年过去了,蚂蚁准备好了。投资人们终于等来蚂蚁的上市计划,而且它的估值也已翻了好几倍 ——1.4 万亿。昨天公布的这一消息,让多少投资人欢欣鼓舞。
早在 2018 年时,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介绍,2015 年对蚂蚁的投资收益已经超过 5 倍。2015 年,社保基金与了蚂蚁金服 2015 年的 A 轮投资,认缴资金 7 亿元,目前持股蚂蚁金服 2.97%。也就是,在蚂蚁集团上市后,社保基金所持部分市值或将达到 415.8 亿元,获利近 60 倍。
人保资本获利也如此。2014 年就参股蚂蚁集团的人保资本,认缴 1.3 亿元,持股 0.54%。按照目前蚂蚁金服 1.4 万亿元的估值计算,它所持部分市值将达到 75.6 亿元人民币,获利约 57 倍。
在听到蚂蚁集团将在科创板和港交所上市后,两个交易所的负责人也很开心。当即回应表示欢迎。
“欢迎蚂蚁集团申报科创板,这展现了科创板作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的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上交所如是表示。
港交所李小加喜不自胜地表示,很高兴蚂蚁集团宣布将在香港和上海进行首次公开招股的计划,选择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再次肯定了香港作为全球领先新股集资市场的地位。
1.4 万亿的 “巨兽” 是如何炼成的
从支付宝,到蚂蚁金服,到今天 7 月更名,蚂蚁集团走过了 16 年。它也从一个支付工具,发展成了一个金融业务服务的生态系统。
阿里巴巴年报显示,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止 12 个月期间,蚂蚁集团及其印度支付工具 Paytm 等全球九个本地数字钱包合作伙伴所服务的全球年度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约 13 亿。
根据年报,在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的一年里,数字金融服务贡献了蚂蚁集团总收入的 50% 以上。而数字金融服务在中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类别:
1)理财:蚂蚁集团与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蚂蚁集团的理财平台-蚂蚁财富提供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固定收益产品和股票投资产品等综合理财产品。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蚂蚁财富促成合作伙伴为用户管理的资产超过人民币 4.0 万亿元。
2)微贷:蚂蚁集团与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合作为消费者和小微经营者提供小额、期限灵活的消费信贷服务。
3)保险:蚂蚁集团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产品,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止 12 个月期间,蚂蚁集团促成的保险费总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以 上。
回首过去 16 年,最初蚂蚁集团作为工具 —— 支付宝,是为了保障淘宝交易而诞生。
当时,孙彤宇(蚂蚁前 CEO 彭蕾的老公)发现,所有的卖家与买家最担心的问题是资金安全,于是他想到了担保交易模式。一个简单的担保支付流程,便是支付宝的雏形。
在诞生不到一年后,2005 年 7 月,为了吸引更多的商家及用户,支付宝正式推出 “你敢付,我敢赔” 的支付联盟计划,担保交易变成标配。同时,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支付宝开始独自运营。初期的支付宝,面临着支付成功率底下的挑战。
就这样作为淘宝的 “担保”,支付宝走过了 5 年。但在 2010 年年会上,马云怒斥支付宝烂到极点,引发用户抱怨,扬言不再使用支付宝。
年会后,支付宝 CEO 彭蕾带领着支付宝 8 级以上员工召开了为期四天的骆驼大会,白天交流业务,晚上喝酒吃饭。在一番内部反思后,支付宝专注于解决支付宝自身存在的支付成功率低下的问题,这便有了后来的快捷支付。
当时,支付宝以网关支付的形式相继接入国内十几家重要银行网银。用户在淘宝上购物,可以直接选择用网上银行向支付宝账户转账的方式完成付款。至此,“快捷支付” 正式上线,并迎来爆发式增长。
但管理层对支付宝依然不满意:极少有用户愿意往支付宝账户里充钱。如何能既保证支付宝账户体系的价值,又能降低备付金金额?波动小,收益稳定的货币市场基金成为了解决方案。
2012 年 12 月 22 日,支付宝和天弘基金的合作关系确立。2013 年初,支付宝高管齐聚浙江莫干山裸心谷酒店,余额宝诞生。2013 年 6 月 13 日,余额宝正式上线,上线当天用户就有几十万之多,过了几天用户便突破百万。
但是,随着不少人将银行的资金开始转入余额宝,这严重触碰了传统银行躺着赚钱的商业利益。随后各家银行开始抱团取暖,相继调低支付宝快捷支付的单笔限额和日累计限额。同时,高调的余额宝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2014 年 3 月 14 日上午,央行发出《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函》,其中有两条核心内容:一是暂停二维码支付业务;二是暂停虚拟信用卡。这一次的动荡,几乎将支付宝置于死地。
最终,通过马云的 “公关”,支付宝化解了这次灾难并活了下来。但没过多久,微信的成功便让支付宝遇到了新的挑战,一是从网页端到无线端的迁移,二是社交链的建立。
2014 年马年春节,微信凭借微信红包,一举完成大规模的用户绑定,对此,坊间评论 “微信支付在一夜之间做了支付宝八年来所做的事”。
支付宝开始意识到社交关系链的重要性。2015 年 6 月,支付宝推出 9.0 版本,在新的版本中,支付宝正式推出 “朋友”,引入关系链。同时,将支付宝明确定位为生活服务平台,并尽可能的丰富场景。
2016 年,蚂蚁金服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宣布将国际化、农村金融作为未来发展战略。至今,蚂蚁已先后投资印度支付工具 Paytm 等九个本地钱包。蚂蚁集团每天的支付笔数超过 8000 万笔,其中移动支付的占比已经超过 50%,每天的移动支付笔数超过 4500 万笔。
蚂蚁集团 CEO 胡晓明曾表示,作为一家科技公司,预计未来五年蚂蚁收入的 80% 将来源于技术服务费。
与 “支付宝” 相比,蚂蚁金服已经不再局限于消费者的电子支付服务,而是定位于普惠金融服务的科技企业。通过十几年的业务布局和对外投资,目前在蚂蚁金服体系内部,实现了场景与支付、数字金融、科技服务三大业务板块联动。
16 年,从一个支付工具到金融科技服务
支撑蚂蚁集团的 1.4 万亿估值的,还拥有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
CVSource 投中数据显示,在成立以来的六年内,共发生了 119 次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蚂蚁金服的投资主要覆盖出行、餐饮、教育、保险、小贷(蚂蚁小额贷款)、理财、电子商务、企业服务、媒体(虎嗅网、财新传媒)、人工智能、房产家居、在线票务等领域。
出行:哈罗单车、立刻出行、滴滴出行、ofo、永安行、大搜车、停简单、捷停车
餐饮:饿了么、禧云国际、百胜中国、二维
保险:万通保险、国泰产险、信美相互
人工智能:Face++、深鉴科技、奥比中光
蚂蚁的战略投资部创立于 2011 年,尽管那时蚂蚁金服还未成立,但当时的目标也逐步清晰:围绕金融主航道,通过投资来进入需要牌照的行业。至今,蚂蚁几乎拥有金融领域的全牌照。
2013 年 10 月,蚂蚁金服以 11.8 亿元人民币认购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623 亿元的注册资本,持 51%股份,成为天弘基金最大控股股东。天弘基金的余额宝为支付宝盘活资金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蚂蚁理财业务板块的核心支柱。
2014 年,蚂蚁金服确立了以科技服务金融的定位,随后在该领域做出了一系列投资:包括金融信息化服务商润和软件和中国金融行业最大的 IT 解决方案提供商恒生电子等。
到了 2015 年,蚂蚁开始 “转战” 海外。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 9 个本地版 “支付宝钱包”,例如印度的 Paytm、泰国的 AscendMoney、菲律宾的 Mynt、韩国的 Kaokao Pay 等,形成以支付宝为主的全球收付网络。
从 2016 年开始,蚂蚁金服已不满足于单纯的金融业务,做了一系列 “生态型投资”,开始关注零售、医疗健康、旅游、物流运输、工具软件、区块链和环保领域的投资。
通过一系列对外投资,蚂蚁拥有了丰富的金融产品,也建立了丰富的生活场景,最终形成了今天新的 “生活、科技服务平台”。
蚂蚁也并非一帆风顺。一次重大的 “危机” 发生在 2019 年。当时有报道称,针对 8 月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问题,蚂蚁金服将主动分拆为一家金融公司和一家科技公司。当时蚂蚁否认了该消息。
但是,一年后 —— 今年 6 月,蚂蚁金服正式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曾评价蚂蚁金服是一部活的金融发展史。如今蚂蚁去掉 “金服”,成为金融发展史中的里程碑事件。
“上市从来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是让我们更好地践行使命的新起点。”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 20 日发布的内部信说。
现在,更名后的蚂蚁集团即将上市,马上即将进入下半场 —— 资本市场的 “游戏” 里。
(晨曦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投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