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学院代表
最近,近二十年未见的高中同窗好友私信给我:我一直觉得你是我们班上天份最高的人。
这句话在我沉沦已久、麻木不仁的大脑里一石激起千层浪——
哦,原来高中的我在别人心目中期望值曾经那么高啊。
享受恭维之余,我当然清楚老同学志得意满之后对当年对手如今失意者的惺惺相惜之情,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天份比我们都高,现在混得也不过如此。
但我还是情不自禁进入了郁郁不得志的卢瑟们典型的「想当年」模式——
从小到大,我凭着七分小聪明和三分努力,在大别山区那个国家级贫困小县城的学习路上可谓一帆风顺。高考时,我发挥得差强人意,虽与心目中既定的目标北大失之交臂,最后还是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进了上海一所炙手可热的 211。
老家母校的老师常常拿我做榜样,在后辈考生面前叨叨:人家谁谁,将来就是给国家领导人做随同口译的,以后是要当外交家的……
贰
一转念到现实,就是无尽落寞。
真相是,如今,我只是混迹魔都的路人甲,碌碌无为的小市民,还常常自我感觉良好地用大隐于市、万人如海一身藏的话来麻痹自己。
我硕士毕业后就进了一所中规中矩的国企,过着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十几年来没有接受任何挑战,我甚至连一本英文原著都没好好读过,甚至都没有机会开口讲英文。每天不思进取,浸淫在琐碎生活的鸡毛蒜皮中,打卡上班、接送孩子、买菜烧菜,言谈必离不开学区房、股市这样的民生话题,过着魔都几千万普罗大众千篇一律的小市民生活。
每当想到我辜负了敬爱的历史老师的期望,与他替我设想的外交家的远大前程相差云泥,我就汗颜,觉得没脸回去见家乡父老。
再加上小日子的悠闲惬意,事业没发展,身体倒是发福,想象中的衣锦还乡,也变成了衣紧还乡。
就拿前面说我天分最高的那位同学,当年高考报的是法律志愿,结果莫名其妙被调剂到英语专业,之后她一直坚持自己的初衷,不甘心就这样被调剂,自学考过了司法考试,拿到了双学位,而今从英语专业成功转型,成了一名移民律师。直到现在还每天打鸡血在努力参加各种讲座、论坛,事业风生水起。我相信,她一定会走得很远很远。
还有更多我不知道的高中同学,毕业后要么出国留学,要么继续读博,如今移民的移民,当教授的当教授,创业的创业,升职的升职,最不济也在自己的领域已经小有名气……
而我,无论以世俗的标准还是非主流的标准,都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市井小民。我在一个小小的国企里只有眼前的苟且,干着吃大锅饭的工作,每天的生活就是家长里短,穿衣打扮,老人孩子……无论见识、格局,我都自惭形秽。
我深知,对于如今飞黄腾达的同学们,我只有望其项背,自叹弗如的份儿了。
所以,同学聚会,打死我也不会去的。
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是名牌重点大学,起点都差不多,然而十年之间,很多人像我的同学那样继续努力,很多人像我一样认识到人身处社会发展的瓶颈,自我设限,止步不前。
十年之后,各人的发展相差云泥。
如果你非要说,成功的定义多种多样,那我也算成功。我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只看近不看远,只想小家没有远大抱负的小市民。
也许你要批评说,人比人气死人,攀比是没有尽头的,知足常乐就好。
我要澄清一下,我的落寞,不是说自己混得多差,而是我在琐碎生活中忘记了学习新知识,忘记了自己当初的那颗进取心。
叁
接下来,我总结一下自己从一个十八线寒门小学霸沦于平庸小市民的原因。如果一些年轻的孩子看到这篇文章,也算是作为过来人对你们的前车之鉴吧——
1. 没有坚持梦想,轻言放弃。
记得我考大学时,很想报考复旦的中文系,因为我从小喜欢写字,梦想是当记者当作家。可是报考志愿的时候,妈妈说,女孩子当记者危险。姐姐说,中文系太冷门,出来不好找工作。我没有坚持自己的初衷,选择了当时比较热门的英语专业,第一次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大学毕业时,我的梦想是出国留学。但因为专业是文科类,申请奖学金基本是不可能的。宿舍里两位家境富裕的室友都申请去英国留学,一年需要 20-30 万。我在电话里弱弱地跟妈妈提出,有没有可能出点钱供我出去留学,生活费我自己打工挣。
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电话里,妈妈用好像天塌下来的声音说:「我砸锅卖铁也没钱送你出国留学啊!」于是,我惊惶地把出国留学的梦想压在心底,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个话题。这是我第二次放弃梦想。
2. 自作聪明,害怕吃苦。
记得大学入学时,每个学生都要做一个卡氏测试,当时我记得自己智商测下来时很高的分数,寝室里只有两个人是这个分数。而那位成为我好闺蜜的,当时不肯给我们看她的智商分数。其实这正是她不用任何标准给自己设限的一个表现。而我当时还嘲笑她是不是分数太低不想让我们知道。
而事实证明,我的闺蜜之后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科研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我们全寝室最牛的牛人,三十出头就当上了某 985 大学的博导。
那时候,我记得我节假日总想拉着她去玩,可她还坚持要去图书馆学习,经常被我埋怨,想想我曾经也真是坑队友的典范。
这么多年我才知道:人生的大坑之一就是自作聪明,以为自己可以不像别人那样努力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最朴素的真理。世上真正能做大事的人,都是那些无小聪明而有大智慧的人。大智若愚,所谓的大智慧就是看似愚笨的重复和坚持、持之以恒的坚毅和定力。
3. 急功近利,过早赚钱。
可能因为我出生十八线小县城,又出生于小县城的寒门,家境比较贫寒,见识也比较短浅,所以我初到大城市就被其中的浮华深深震慑了,从心里认同「读书无用论」。
另一方面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从大二开始我就每学期只问爸妈要一千来块的生活费,开始各种兼职、勤工俭学养活自己,有了一些余裕之后就开始豢养自己的虚荣心,去挣钱买衣服,买化妆品……
这一路上我唯一没有急功近利的一件事是没有听从当时大学辅导员的劝导,毕业马上找工作,而是跟随我的室友,最后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好闺蜜去考了研。
大学期间,还好我交了几个品行端正的好朋友,要不是她们,我可能会在弯路上走得更远。
那时候,我因为是班上的特困生,所以辅导员多次过来劝我不要考研,去找工作,理由是,你家那么穷,早点工作赚钱养家啊。所幸的是我那个时候没有急功近利,抵制住了诱惑,后来顺理成章上了公费的研究生。
到了读研期间,到外面教英语,上各种培训班,做翻译……想想那时,我早就是一个现在流行的斜杠青年。三年下来,我从没问爸妈要一分钱,反而攒下来几万块。
毕业后,从 2009 年工作刚满三年到 2013 年期间,我每年的生活重心除了工作就是办各种各样的买房贷款手续、装修。每天纠缠在各种各样的世俗杂务当中,唯独没有投资自己。
我本身是学英语出身的,可是毕业之后,这么多年每天下班时间,我连一本完整的英文原版书都没读过。
急功近利的后果是,我最该学好的专业没有学好,我把本来应该去背单词、读原版、做研究的时间都花在了赚钱上!
年轻人一定请记住:一个人的专业是今后的立命之本,没有学好专业,今后到哪里都感觉底气不足,抬不起头。
4.自我设限,从社会找原因。
认清社会的真相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一步,而我却在太早的年纪认识到社会的客观局限,一定程度上放弃了主观努力。
毕业时我报考商务部公务员,一路过关斩将,全国笔试、商务部笔试、面试、体检,却在最后一轮政审中被部门刷下来。
身边的人大概为安慰我,说没有「关系」很难进商务部,原因不在我。我从此找到了自欺欺人的借口。觉得很多事没有关系办不了。
而很多人之所以平步青云,要么是因为家里有关系,要么是自己会搞「关系」,我潜意识里自暴自弃,觉得像我这样家庭出身的人不要心气过高,于是从此以后有些事情我连想也不敢想。
我最后选择在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国企,周而复始地做着单一而无创意的工作。
肆
就在我认真反省了自己所有的问题之后,老公又开始纠正我:
第一,你本来就没有自己想像得那么牛逼。
一个四线小县城的学霸,就是小池塘里的大鱼而已,到了上海这种「人多的地方随便一砖头下去能砸中三个博士五个硕士十个大学生」的人才高地,你也就是一条大池塘里的小鱼。
现在放眼望去,人才济济,90 后的小年轻比你优秀的人多了去了。就说 80 后有很多人比你优秀,也比你努力,却因为没有你的运气,还不如你现在所拥有得多。所以放平心态——你根本没有那么重要,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第二,人生本来就不要跟别人比较,一旦你开始攀比,只会画地为牢。而且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你再怎么努力,奋斗的终点只不过是人家的起点。
第三,你历史老师和你高中同学心目中的你是那样的,你就要活成别人眼中的自己吗?
自己怎么舒服怎么好,自己的成功要自己去定义。到一定年龄,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还要被社会主流价值观牵着鼻子走,那就是不成熟的表现,继续修炼。
老公的话一下点醒了我——
我为什么要活在别人的期望里呢?
我应该问问自己内心里最想要什么。
伍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正站在从而立到不惑的交叉口。我知道此时我人生的战场上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你本可以。也许我当初更努力一点,就不会与本该更优秀的自己擦肩而过。也许我更有远见一点,就不会变成一个庸俗的小市民。
但是,已经错过的就错过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悦纳如今已然平庸的自己。
不去跟过去的自己较劲,也不去跟周围的人比较。
当我开始触及事业的天花板,屡屡碰壁,我才开始意识到,我其实不必一直努力向上生长,跟自己较劲,我可以开始“横向发展”,让自己活得丰富。
我不一定要像钻天的白杨树,想要努力站在人生的至高点,无论初衷是想让全世界看见自己还是想让自己看见全世界。
我只需要做一棵努力繁盛的榕树,树冠葱茏,给需要的人遮荫挡雨,给小鸟小松鼠小动物提供栖息地,让自己枝繁叶茂,鸟语花香。
是的,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被全世界看见,也可能一辈子也站不上制高点去俯视全世界。我知道世界的大荣耀都跟我没有关系,我清楚我注定成为这些大荣耀底下斑驳的衬底。
可是,当我想像自己不再是一个索取者,而是一个给予者;
当我想像自己不需要发出众人瞩目的强光,而只要温暖身边的人就足够,
我心里就不再有那些锋利的奢望,去割伤自己柔软的灵魂。
我只想看着眼前的光阴丰沛而温柔地流淌,水利万物而不争,同时又觉得这一切默默无闻都有意义。
作为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的女孩,在魔都奋斗十八年,如今我该拥有的都有了,曾经不敢想的也有了。但心里却一直有一丝微弱的不甘,如今我终于知道,那一丝不甘,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在为了世俗的标准活着,却忽视了内心的自我。
从现在开始,一切归零;重新上路,开始学习。
学习不是为了争强好胜,也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而是让自己成为更善良的人,更淡定的父母、更有趣的朋友,甚至只是个更有温度的陌生人……
来源:知乎日报